首頁>其它>

帝制時代兩千餘年,論軍事能力,尤其是統帥大軍團作戰之能力,劉裕、柴榮、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康熙肯定是第一梯隊。其中,李世民、朱元璋不相上下,勢均力敵,主席曾評價:“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可知,李世民不是一般人,軍事指揮水平非常高。

名將並非一日養成,李世民軍事才華高,但並不是沒有失敗時候。618年,李世民親率劉弘基、柴紹、丘行恭、李安遠、慕容羅睺、張長遜等8位行軍大總管出征,麾下精銳近十萬,陣容十分豪華。誰知,涇州淺水原之戰,李世民軍團慘遭敗績,兵馬損失過半,狼狽逃回長安。《資治通鑑》載:“唐八總管之兵皆敗,士卒死十之五六,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等均戰死。”

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參與群雄逐鹿。同年12月,李淵軍團奪取長安,不久便廢掉隋朝傀儡皇帝楊侑,建立大唐王朝。李淵起兵時,天下大亂,要解決的對手非常多,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位於隴右一帶的薛舉集團。此時,薛舉麾下精兵30餘萬,建國“西秦”,獨霸隴右。

薛舉建國“西秦”後,立刻聯絡北方突厥、梁師都,從西面、北面威脅唐朝都城安全。消滅西部隱患,唐軍才有可能東征洛陽,爭奪全國政權,否則將會被多面夾擊,帝國不免夭折。所以,李淵決定派兵出征,消滅薛舉集團,控制隴右,解除東征中原之憂。

618年6月,李淵派李世民率8位總管,近十萬兵馬出征。李世民、薛舉,都是一代豪傑,軍事水平都很高,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李世民剛從長安出發,薛舉就已經圍攻涇州,並派兵朝關中前進,直接威脅唐朝核心統治區。如此,李世民只好加快行軍速度,趕往前線。7月,薛舉軍團圍攻高墌城(陝西長武縣),將唐軍主力圍困在城內。此時,李世民就在城中,雙方主力對決,非常精彩。

薛舉麾下秦軍驍勇善戰,尤其是騎兵,更是剽悍無比,銳不可當。李世民一貫戰術風格,就是不與強敵直接決戰,而是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同時派出精兵去襲擾對手糧道,慢慢消磨敵軍銳氣,然後再決戰,一戰定乾坤。所以,薛舉前來挑戰,李世民緊閉大門,與對手打消耗戰。

但是,唐軍沒能堅持住,提前與秦軍在城外淺水原對決。此戰,唐軍慘遭敗績,陣亡將士數萬人,兵馬損失過半,李世民狼狽逃回長安,高墌城陷落。薛舉乘勝追擊,準備直取長安,可惜突然病逝,秦軍返回。

李世民首戰淺水原,唐軍慘遭敗績,損失兵馬過半,這是李世民軍事生涯中最大敗績,若非薛舉突然病逝,唐朝很可能夭折。那麼,被譽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為何會失敗呢?對此,許多人認為,是劉文靜聽從殷開山建議,擅自出兵,不聽指揮,才慘遭失敗。

《資治通鑑》記載:“殷開山言秦王有疾,薛舉必然輕視我等,所以宜炫耀武力以威鎮之。於是將兵營陳於高墌城西南,列陣示威,甚至未加防禦。”最後慘遭失敗。也就是說,劉文靜不聽從指揮,擅自出城決戰,才導致慘敗。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李世民就算沒明確同意,也是默許劉文靜採取軍事行動。很簡單,劉文靜只是唐軍將領,若是沒有李世同意或默許,他怎敢率主力出去與薛舉決戰呢?要知道,唐軍戰死十分之五六,意味著淺水原之戰規模非常大,雙方都是主力雲集。如此大規模用兵,沒有前線主帥李世民同意,是不可想象的。

淺水原之戰後,李世民回到長安,再次出征時,依然帶著劉文靜。試想,若劉文靜私自出兵,違背李世民:“薛舉孤軍深入,食少兵疲,若來挑戰,慎勿應也。待吾疾愈,為君等破之。”的告誡,肯定會被重罰,怎能再次出征呢?再則,淺水原戰敗後僅僅兩個月,李世民就再次掛帥出征,若真是病重,怎會那麼快就痊癒,且能掛帥出征呢?

再看《舊唐書·高祖本紀》記載:“秦王與薛舉大戰於涇州,我師敗績。”《舊唐書·太宗本紀》則記載:“薛舉寇涇州,太宗率眾討之,不利而旋。”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舊唐書》摘錄有大量原始資料,可靠性非常高。從這兩處記載可知,李世民首次大戰淺水原,確實是失敗了。

書寫歷史,都是“為尊者諱”,若真的是劉文靜私自出兵戰敗,《舊唐書》肯定會說“劉文靜擅自出兵,我師敗績”。但是,《舊唐書·太宗本紀》並沒提到劉文靜私自出兵,而是說“太宗不利而旋”,很給李世民面子了。

唐軍戰敗淺水原,劉文靜不必背鍋,因為李世民遇到了真正對手,輸一次也很正常。薛舉,何許人也?隴右豪強,驍勇善戰,一代梟雄。《舊唐書》評價:“薛舉容貌瑰偉,兇悍善射,驍武絕倫,家產鉅萬,交結豪猾,雄於邊朔。”

薛舉不但能打,麾下還有數十萬大軍,實力相當強悍。此時,唐朝才剛建立,根基並不穩定,領地只有關中、河東,且處在各路諸侯包圍之中。如此,唐朝能出動的兵馬不是很多。再則,薛舉身經百戰,馳騁疆場多年,經驗非常豐富;李世民則年僅19歲,且首次掛帥出征,談不上有多少經驗。

所以,唐軍戰敗淺水原,將士陣亡過半,主要是雙方實力懸殊,李世民缺乏經驗所致。幸運的是,薛舉乘勝追擊時,突然病逝,兒子薛仁杲不給力,最後被李世民消滅。若是薛舉多活幾年,聯合劉武周、梁師都、突厥等夾擊關中,唐朝也許就夭折了。

參考書目:《舊唐書》、《資治通鑑》、《中國軍事史》

1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外網對佳能R6感測器的測評,終於趕上索尼、尼康的動態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