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佛門弟子自然應該恪守清規戒律,全心全意以身侍佛。但佛教在日本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日本和尚不但可以繼承寺廟的產業,還可以結婚生子、喝酒吃肉。
然而即使是葷素不忌的日本和尚,也不敢跟下面這位日本尼姑相媲美。只因她風流半生,沉迷男色,更是寫出各種大尺度作品,連一向開放的日本人都接受不了。
然而晚年的她又醉心於文學,四處宣傳反戰思想,教導女性獨立堅強。
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人,愛她的稱她為活佛,恨她的則罵她是蕩婦。她就是日本的一代傳奇——瀨戶內晴美。
一、一生情史坎坷1922年,瀨戶內晴美出生於日本德島市,家中經營著佛壇生意。
小時候的晴美身體不好,因此整日都看書打發時間,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她便與文學結下了淵源。
等到1943年時,還在上大學的晴美,便在家人的安排下,和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的丈夫結婚。婚後沒多久,丈夫便被派往北京公幹。晴美也隨著丈夫來到北京,並在北京生下了一個女兒。
而當日本戰敗後,沉迷研究的丈夫不願回國,就帶著妻子孩子躲在北京。結果第二年,一家人就被發現,並被驅逐回了日本家鄉。
![](http://timg.juduo.cc/2020/12/e69523a87caa4c5097513bd9afd17be2.jpg)
之後丈夫前往東京工作,沒想到晴美竟耐不住寂寞,跟丈夫的學生,小她四歲的木下音彥互生情愫。
1948年,在木下的提議下,晴美跟著木下直接私奔,甚至不惜拋夫棄子。
晴美因為這種不受婦道的做法飽受詬病,連她的父親得知訊息後,都直接被氣到生病住院。
不過很快,晴美的報應就來了,木下拋棄了她,勾搭上了一位酒吧老闆娘。
無家可歸的晴美為了不被餓死,便開始進行寫作,這也讓她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三個男人——小田仁二郎。
小田是一名作家,在寫作之路上給予了晴美很多幫助。然而當時的小田已經是有婦之夫,但晴美全然不顧,還是做了小田8年的秘密情人。
1956年,晴美髮布了小說《女大學生・曲愛玲》,這是一部以女同性戀為主題的小說,一時之間掀起軒然大波。
![](http://timg.juduo.cc/2020/12/29c76fd8d2b14fc2874902b872e02704.jpg)
然而她隨後釋出的作品《花芯》實在太過露骨,就連開放的日本人都無法接受。晴美因此被大眾抨擊,還給她起了個“子宮作家”的外號。晴美也因此,被日本文學界封殺了5年。
寫作之路不順,感情上也再起風波。當年那個拋棄自己的木下,在闊別14年後,又來重尋晴美。
也不知晴美是痴情還是濫情,這次她主動和小田分手,重新投入木下的懷抱當中。
沒想到木下只是為了她這些年辛苦賺來的稿費,當他把晴美的錢全部哄騙走之後,木下直接和晴美斷絕關係,愛上了公司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員工。
屢次為愛所傷,晴美徹底看透紅塵,於是她下定了決心,要斬斷孽緣,遁入空門。
二、最大膽的尼姑其實一開始,晴美是想成為天主教的修女的,然而因為她早些年的風流韻事實在太荒唐,因此天主教會拒絕了她的請求。
晴美最後別無選擇,便入了佛門。1973年,晴美正式削髮為尼,被賜予法號“寂聽”。寂聽源自“出離者寂,然聽梵音”這句佛典,意為內心安寧的寂靜。
![](http://timg.juduo.cc/2020/12/879eca2bc2924fbda1e4474798b87c32.jpg)
出家之後,晴美依舊從事寫作行業,並且發展的越來越好。
1992年,她憑藉作品《問花》獲得日本重量級文學大獎谷崎潤一郎獎。
隨後更是孜孜不倦,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文學事業。她從51歲出家起,一直專心於寫作,直到今天98歲的高齡,依舊沒有停歇。
據統計,她先後出版的文學作品高達400冊以上,疊起來比自己高几倍,真正做到了等身著作。
然而即使是出家了,也攔不住晴美的特立獨行。除了不再碰男色,她依舊是大口吃肉、大杯喝酒。
有次在錄製節目的前一天,她還獨自一人大喝一頓,導致第二天醉酒,連節目都沒法錄製。
不光如此,她還在公眾面前大談“性”事,絲毫沒有遮遮掩掩的意思。各種驚世駭俗的言論,那也是一句接一句。
比如她曾說過:偷情,是愛情最美妙的事。
還曾說:一輩子只守著一個人,時間長了總要膩的。話裡話外的意思,都像是在批評一夫一妻制。
然而就是這些大膽的言論,吸引了無數日本的女性。
每當晴美在自己的“寂庵”開法會時,她的粉絲都會擠破門檻想來聽講。
最終晴美只能採取抽籤制,粉絲要提前兩個月寫明信片,每次法會之前,晴美會在明星片中抽籤,10個人裡只有一個能幸運的獲得參加資格。
寂庵終日熱鬧,絲毫不像它的名字,就連晴美自己都調侃:這壓根就是“騷庵”。
三、反戰達人除了被日本女性奉為偶像之外,晴美還是個專注於反戰的和平人士。
她十分反感自己的國家,對於侵華戰爭迴避的態度,她總是在公共場合發言,稱對日本給中國帶來的苦難感到歉意。她曾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演講:
“日本戰敗那天,我帶著女兒在地窖躲了一夜,因為覺得中國人即使殺了我都是合理的。然而當第二天我開啟門,中國鄰居對我還是一樣友善。”
因為這件事,晴美一直感覺虧欠中國,她也把中國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晴美的一生中,前後十幾次回到中國,遊覽中國的山川名勝。
她還曾在上海結識了巴金,巴金感慨道:你去過的地方,比很多中國人都要多了。
晚年她致力於反戰事業,四處演講。還自掏腰包,幫助了許多戰爭中的國家和孩子。
比如伊拉克戰爭時,晴美就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當地人籌捐藥品。
親歷過戰爭的晴美,認為不僅自己要認識到和平的珍貴,還要把這一理念,傳給自己的後輩們,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四、結語如今的晴美已經是98歲的高齡了,雖然還非常時髦,學年輕人敷面膜,做鬼臉等等,但她的體力早已跟不上了。
她害怕自己隨時會死去,因此每天都撲在工作上,永遠都是在寫作。只不過害怕時間不夠,因此不敢再寫長篇作品。
如今的她,早已經與當年的女兒和解,人生再也沒有了遺憾。
私底下,晴美經常說,真希望自己快點死,就在埋頭寫作時,靜靜地死去。
![](http://timg.juduo.cc/2020/12/d6bf3805d39844e7a820682ec56c843e.jpg)
不論如何,因為早年的經歷,晴美的一生都伴隨著非議聲。
不可否認她做錯過很多事,但她也拯救了不少人迷茫的心靈。
事物永遠不是隻有簡單的黑與白,對於晴美這個複雜的人來說,也不能簡單的評價她是對是錯。
有多少人恨她,就有多少人愛她。
但如果能再來一世,晴美說了:我還是會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