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孩子上小學時送去奧數班,美曰其名“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家長們的認知中,奧數能夠讓孩子的智商提高。
但自打孩子進了奧數班,每次孩子回家我都是心裡犯怵的。只要他覺得有意思有難度的題都會讓我們家長試著解。
怎麼說我們倆也是大學畢業,每次都被孩子的小學奧數題難住,這還怎麼讓我們教育孩子嘛!而且有些題在我們家長來看根本就不是“數學”題,完全就像是腦筋急轉彎一類的。
一道小學四年級的“一條直線使圖形變為兩個三角形”,這個題我和我家那口子想了一宿都沒想出來,孩子第二天說出了答案:加一條“線”斜切。
那條“線”都不算線了,都可以說是一個長方形了。
至此,我想起了清華數學教授王文湛的話:“奧數不過是一個文盲的變戲法”。
這句話的起因是王文湛的十歲孫子,參加奧數班後帶回來的奧數題,那題居然連數學教授的王文湛都做不出來,所以他在一次講座中憤怒地批評了奧數。
而且王文湛教授用老道的眼光看出,這些奧數題的答案都是:從解題方法推導問題,這不能稱之為數學問題。數學是要用數學知識分析並解決問題。
瑞士數學家波萊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
數學本質上是一門科學,其主要作用是為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服務應用,這個作用是數學的起源,並且數學本身也會成為問題的發源地。
簡而言之,數學是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及讓其成果服務於人類的工具。
近期的嫦娥五號登月取土壤,從發射到登月,甚至是返程的燃料計算都離不開數學。
奧數不能從燃料推匯出發射—返程的消耗方式,這是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奧數大師們應該從事解碼類的工作,從加密結果推導加密方式。
然而對孩子來說,奧數不適合學習數學。
我為此翻閱許多高考數學滿分的學霸,然後驚奇的發現他們的數學成績優異在於從小的思維訓練。
比如說江蘇理科狀元時鵬揚,高考數學200分,就連多年限制滿分的附加題都沒能阻止他。
他分享經驗時表示:要學會如何接納老師教授的知識,但不要限制住自己的思維,跳出高考模式帶來的壓力,保持經常拓展思維的習慣。
而這一點也與清華的學霸潘佳生的觀點不謀而合,他曾說:數學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思維方式!
如何訓練孩子的數學思維?孩子每個階段對數學的要求都不同,三年級需要記憶力的提高;四年級需要邏輯思維的形成;初中需要空間抽象概念的建立;高中需要統合演算的能力。
這些能力的基礎都需要在幼兒時期開始訓練。
幼兒時期,0-6歲是孩子的大腦開始加速發育階段,這其中包括了大腦與身體的比重、神經元突觸的增減,這些環節在這個階段會完成孩子一生中的90%。
由此可見培養提高思維能力的好時機,就在0-6歲。
其中,遊戲是最能提升形象思維,也是最易於讓孩子產生數學思維萌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