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這個道理,莫迪似乎不太明白。

從12月8日開始,印度本土的混亂開始快速蔓延,並呈現了愈演愈烈之勢。一開始,走上街頭、進軍新德里的,還只有對莫迪感到惱火的印農,但隨著印度反對派"借題發揮",全印都陷入了大規模混亂。

一時之間,印度多地的鐵路、商業、街道都開始了罷工抗議,數十萬印農更是喊話莫迪稱,如果不能及時給出滿意交代,新德里混亂就不會停止。

值得一提的是,被印農發出最後通牒的莫迪,還被美、英與加拿大炮轟了個遍。美國多名議員認為,新德里必須與印農展開和平談判,美國應該支援抗議的印農。

但問題在於:就莫迪推出的農業改革方案,新德里和印農根本就談不攏,雙方扯了幾天嘴皮子,最後也沒吵出個所以然。印農堅持認為,莫迪為印度大公司提供了訛詐印農的機會,但在莫迪看來,印度農改卻能提升印度經濟實力。

在印度疫情失控、全印經濟大幅度下滑、印農生活困苦之際,如果莫迪不能解決棘手危機,美國又藉機煽風點火的話,莫迪被聯手"逼宮"的困境,便很難得到緩解。

打鐵仍需自身硬,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孰輕孰重,何去何從,莫迪可得想好了。

當然,滿世界挑事的美國也好不到哪去。

在特朗普明裡暗裡的挑事下,美國中下層白人隔三岔五就會走上街頭,有時還會與拜登支持者打起來。特朗普忠誠支持者表示,幾天後,華盛頓將再次出現"百萬人抗議遊行"的場景,無論如何,絕不可讓拜登入主白宮。

美印本土危機四伏,英法德也好不到哪去。

為阻止柏林增加軍費支出、反對默克爾封鎖德國,柏林街頭髮生了多起抗議。大喊著"默克爾必須下臺,民主必須留下","要和平而不是擴軍"的德國民眾,換了一批又一批。在法國首都巴黎,對馬克龍解封法國、怒喊"法國警察沒一個好人"的抗議者,叫喊聲也是不絕於耳。

相對德國來說,法國抗議者情緒更為高昂,沿街燒燬汽車、砸壞商鋪門窗且不說,還用石頭攻擊了法國警察。

為防止局勢失控,法國警察只好用催淚瓦斯、盾牌和警棍針對示威者,並抓捕了大批抗議遊行的法國人。

和德國一樣,部分"要自由不要命"的英國民眾,也在抗議倫敦執行更嚴格的方案,加上蘇格蘭一心想擺脫英國束縛、英國就"脫歐"和歐盟爭吵不斷,英國人抗議遊行的力度,比起法德有過之而無不及。

老規矩,談三點粗淺看法吧。

第一,全球經濟寒冬和疫情之下,美歐印度的日子都不好過。德國和英國執行封鎖方案,抗議者不樂意;法國和美國拒絕封鎖方案,抗議者也不答應。這導致馬克龍和默克爾非常為難——不管怎樣選擇,總有一大批抗議者要挑事,怎能不感到頭疼?

第二,和經濟、科技實力不可小覷的美英法德不同,印度面臨的的難題更棘手。莫迪的窮兵黷武、同時叫板三國、給美俄英法遞交投名狀,很大程度上坑了印度。至於原因很簡單:此長彼消,當莫迪四處購買武器時,新德里就沒錢去控制印度疫情、為印度民眾排憂解難。

要知道,前段時間莫迪四處求助發達國家,想借美俄英法之力緩解燃眉之急,可沒一個國家願意搭理印度。

第三,當美歐列強不能像過去一樣掠奪全球財富,並繼續薅世界羊毛後,英法德民眾的高福利,就會失去支撐基礎。不同於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現在的英法德經不起折騰,當歐盟中產階級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後,衝突便會一觸即發。

對於歐盟和世界穩定來說,這不是個好訊息。

混亂不斷、抗議遊行不止,如何解決危機,莫迪默克爾們可得想好了。

10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瀘沽湖的初冬,一半在天堂,一半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