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有一位傳奇上將,名字叫蕭華。他本是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一名貧家少年。15歲時,由於突出的工作表現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16歲升任紅一軍政治部青年部長。21歲在徐向前的提議下,成為了八路軍的一名司令員。

在革命的青春歲月裡,毛主席曾親自為他唱山歌,劉少奇贊他“少年英俊”,朱總司令愛惜他如同子侄。周總理第一次見到他,剛好遇上敵機轟炸,不顧個人安危地掩護他。

儘管“福緣”深厚,但是蕭華一生的戰績卻是用自己的命換來的。從紅軍長征到巧渡大渡河,從平型關戰役到保衛本溪。年輕的蕭華將軍身經百戰,一直活躍在我軍的最前線。

1955年,當39歲的蕭華被授予上將軍銜時,朱總司令仍然當他是個“小娃娃”,牽著他的手到處走。

一、毛主席疼愛的“小老表”

1916年,蕭華出生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他的父母親都是共產黨員。15歲以前,蕭華曾經在興國縣讀過七年書。因為天資聰穎,學習成績突出,被當地人譽為“神童”。

後來,蕭華的父母因為革命而犧牲。12歲的他剛上中學,就在校長的幫助下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蕭華自小熱愛文藝,在學校學過多種樂器,因為口才很好,一直被安排在群眾中做宣傳工作。

1929年,毛主席到興國縣辦幹訓班,13歲的小蕭華成了他的第一批學生中的一員。當毛主席第二次到興國縣時,蕭華因為工作成績突出得到了他的親自接見。

毛主席看蕭華聰明伶俐,特地把他留在身邊,親自教導。白天一起在食堂吃飯,晚上聊得太晚,就叫勤務兵給蕭華安排一張小床,大家睡在一起。

有一次毛主席請蕭華吃餃子時,還開心地對著他唱起了本地的山歌興國出了一個小娃娃,他的名字叫蕭華,哎喲……。

1930年,蕭華調到紅四軍總前委學習。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經常找他談話,給他講革命的道理。這件事,對他後來影響至深。

16歲的時候,蕭華擔任紅一軍的青年委員,後來又當上了“少共國際師”的政委,成為“娃娃司令”,開啟了他的戰鬥生涯。

從此以後,無論去到哪個崗位,蕭華都覺得自己是被“毛主席派過去”的,因此工作非常努力。他的戰友們經常表揚他:年齡小,本事大,機智又沉著。

1933年,紅軍搶佔大渡河時,國民黨先頭部隊已經尾隨至金沙江,如果紅軍不能第一時間搶佔大渡河,就只能被迫轉進更難走的川康地區。

搶佔大渡河的難點是要通過當地的涼山彝人區。當地交通不便,長期與外界隔絕。由於國民黨的反動宣傳,讓彝人對漢人起了戒心。紅軍路過時屢次遭到搶劫,甚至有人被脫光衣服後才放回。

部隊派蕭華去做本地人的工作,蕭華憑藉自己的機智,利用彝人講義氣的特點,透過翻譯與彝人頭領小葉丹的四叔搭上了話,促成了劉伯承與小葉丹的“彝海結盟”。

二、“政工”奇才

蕭華是我軍中最早的一批青年優秀“政工”人才。他是在毛主席、朱總司令的教導下,在紅四軍羅榮桓的手下,一級一級地成長起來的。

在紅四軍當青年委員時,蕭華透過羅政委指導,在各個支隊、縱隊的團組織裡發展青年幹部,然後逐一擴充套件到全團。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在軍、師、團各級裡面建立了共青團組織。後來,再把這樣的經驗用到紅一軍的工作上。

自從在周總理的提議下當上“少共國際師”政委後,蕭華的身上就有一種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每一次作戰,必定身先士卒,搶到最前頭替戰士們打氣,賣力地宣傳。

在1934年4月的團村戰鬥中,蕭華帶領“少共國際師”成員與國民黨軍隊展開白刃戰。當時作戰條件艱苦,沒有軍糧的時候,他就會帶領戰士挖野菜、摸田螺。

1936年東征,他是二師的政委。在作戰過程中被敵人一槍打穿了大腿。躺在擔架上,看四師隊伍經過,他馬上大叫:“二師、四師的人比一比,誰是英雄,誰好漢!”

為了替部隊打氣,蕭華愣是讓軍醫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用菜刀給他的腿部動了手術,然後躺在擔架上跟著軍隊行進。後來進到野戰醫院,養了一個月的傷。

據他的兒子蕭雲介紹,這是他離開一線部隊最長的一次。打了那麼多年的仗,他從來都是輕傷不下火線,一直堅守在戰場。

抗日戰爭時期,蕭華當上了八路軍政委,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在隨後的廣陽大捷中,他所屬的部隊殲敵千人,繳獲三百餘支步槍,七百餘匹騾馬和大量軍需物資。

1938年,蕭華所在的部隊在山東連戰告捷。組織上聽取了徐向前的建議,整編冀魯邊八路軍,建成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由蕭華擔任司令兼政委,那個時候他才二十一歲。

國民黨山東省主席沈鴻烈,當時正與河北省的鹿仲麟一起盯著冀魯邊這塊肥肉。蕭華主動出擊,約沈鴻烈進行談判。沈鴻烈欺他年紀小,隔著三十里就開始放炮列陣,想嚇唬這個“娃娃司令”。等到蕭華進城以後,他又故意避而不見。

誰料蕭華也沒打算直接和他見面他一進城就開始散發國共合作抗日傳單,又到醫院慰問傷兵,又到學校搞演講,迅速佔領輿論制高點,逼得沈鴻烈下不來臺,只能同意聯合抗日。

1945年9月,日本宣佈投降之後,組織上決定從山東抽調四個師,十二個團的人馬,搶在國民黨部隊之前接收東北,毛主席任命蕭華為這一次行動的指揮官。當時蕭華正在濟南前線作戰,接到電報馬上北上。

這一次北上,原定計劃是透過海陸運輸的方式,陸續向東北增兵十九萬,最終實際增兵十三萬,其中六萬都是蕭華手下人馬,可見組織上對蕭華的重視,而蕭華也確實不負主席厚望。

到達東北之後,他在1946年的本溪保衛戰中指揮部隊成功擊潰國民黨兩個師,殲敵4000餘人。1945年的10月,蕭華指揮的遼東軍區第四縱隊,痛殲敵軍中路二十五師,殺敵5800餘人並俘虜了師長。毛主席為此在11月9日致電蕭華表示:仗打得很好,要求通報東滿、西滿軍隊。

1948年11月,蕭華調任東北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他率領的部隊在隨後的平津戰役中大顯神威。後來東北野戰軍改名“四野”,蕭華就成了四野十三兵團的司令員。

解放後,他在總政治部老上司羅榮桓的手下工作。羅榮桓身體不適,逐漸把工作全部交到他的手下。羅榮桓病逝後,他就成了我軍總政治部主任。

1964年前後,蕭華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肝病。在抱病休養的同時,創作了《長征組歌》。後來當有人想要誣陷他時,周總理就站出來說:你聽過《長征組歌》嗎?沒有人可以懷疑蕭華對黨的忠誠!

三、公而忘私,軍中楷模

蕭華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在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人的幫助下,成長迅速。不過,偶爾也會有調皮搗蛋的時候。

他童年時代在興國縣的中學裡,曾經聽過富家少爺吹號,因此對音樂產生了特別的興趣。於是極力想要模仿,結果遭到對方的嘲笑。在校長的幫助下,才有機會學到一點皮毛。

後來跟著紅軍轉戰南北,也沒有什麼機會練習。只有等不打仗的時候,偷著拿軍號玩兒。結果有一次違反軍令,差一點闖了大禍。但是,在當上二師政委之後,在上級羅榮桓的幫助下,蕭華思想很快就成熟起來了。

蕭華特別喜歡幫助人。長征時期,部隊本來給他配備了馬匹,但是他在整個征途中,一直都把自己騎的馬讓給一位負傷的周連長。直到長征結束時,人家要還他馬匹,他還不好意思要。全靠師長打圓場,才把馬找回來。

在東北作戰的時候,韓先楚是他們縱隊的副司令。那時候正是10月底,東北氣候十分嚴寒,而軍用物資又十分匱乏。沒有棉衣,蕭華讓人把日偽留下的軍裝都分給戰士們穿了,還是不夠用。

韓先楚心疼子弟兵,就將自己的大衣和襪子都脫下來給戰士穿。蕭華看到了,把自己的大衣脫下來,硬要給韓先楚穿上。

因為長期從事“政工”工作,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蕭華都儘量把重擔往自己身上挑。做幹部的思想工作,做地方上的動員協調,有時候還需要和戰士家屬談心,他什麼都能做。部隊上的人都很喜歡他,每一次部隊要“分家”,大家都搶著要他。

1950年以後,老上司羅榮桓臥病在床,把總政的日常事務交給蕭華去做。蕭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事,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經常凌晨一兩點才睡覺,有時候甚至要忙一個通宵。

解放軍總政治部是三十年代初建立的,當時只是一個很小的機構。解放後為了適應工作需要,蕭華按照老上級的要求,廣納五湖四海的賢才,把總政治部擴大到一定的規模,辦得有聲有色。

抗美援朝的時候,蕭華也總是在後方埋頭努力工作。遇到重大事情,立即去向羅榮桓彙報請示。因此羅榮桓的夫人對他印象非常好。她說:在中央部委的五十多個主任中,就數蕭華最年輕,但是他始終忙在第一線。始終尊重自己的老上級,關心別人的健康,而他自己則任勞任怨,非常難得。

因為蕭華的種種表現,大家對他讚不絕口,周總理還經常請他和夫人王新蘭上自己家吃餃子。羅榮桓病逝以後,蕭華也把自己累出了嚴重的肝病。組織送他去療養,他又忙著和妻子一起寫《長征組歌》。

蕭華的妻子和他一樣,是一位11歲參加長征的“老同志”。提起他們的婚姻,還有一段有趣往事。那是在1938年,他還在山西八路軍總部的時候。某一天,蕭華正準備隨部隊轉移到山東,突然接到毛主席的來電,叫他等上幾日,說要把他的愛人王新蘭送過去。

蕭華大吃一驚,反應過來以後,他強按住激動的心情給毛主席回了一封電報說:來電已悉,國難時期,一切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個人問題,無須顧慮。

王新蘭也和蕭華一樣,是一個參加過紅軍長征的人。二人在延安結識,後來羅榮桓牽線搭橋,結成了戀愛關係。沒過多久,蕭華就上了前線。主席偶然得知情況後,就想要撮合二人。

1939年11月下旬,王新蘭終於到達山東,她與蕭華在部隊裡喜結良緣。不久之後,發生了一件讓人歡歡樂的事。

王新蘭在延安學的是無線電通訊,有一次,他們截獲了敵人的一封情報。情報中說:延安給蕭華送來一位美人。此人經受過特種訓練,能飛身上馬,雙槍擊射,例無虛發。

意思彷彿是上級對蕭華施了個“美人計”,蕭華看到情報後對妻子大笑不止。他說:美人是不假,但“美人計”是不存在的。明明是我想追求你。也不知道那位碎嘴子的國民黨“臥底”,最後有沒有給揪出來。

結語

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國革命的那些年裡,像蕭華一樣,十一二歲就參加紅軍,跟隨毛主席南征北戰的人還真不少。不過像蕭華一樣的青年“政工”人才,還是十分罕見的。

三十年代初,虛歲15的蕭華在得到主毛主席的親自接見,並聆聽教誨後,在中央蘇區成功動員興國縣一萬餘人參加革命。16歲當上“少共國際師”政委後,開始扛槍和國民黨打白刃戰。

1942年山東抗日呈現焦灼狀態,組織上派劉少奇前往視察。羅榮桓病重,劉少奇就找來蕭華叫他分析戰局。一番交談之後,劉少奇當即拿過他的筆記本,在上面書寫了“少年英俊”四個大字。後來搶佔東三省時,也是劉少奇向毛主席建議由蕭華負責指揮。

1949年毛主席見到蕭華,就忍不住誇他說:你一時司令、一時政委;一時山東,一時東北,出息好大喲!

蕭華的成才,固然和各級領導人對他的培養與充分信任分不開,但更加重要的是他自己思想覺悟到位,敢打敢拼命,最終才能順利成長為我軍一位出類拔萃的頂級政工人才。

成功豈有偶然?正如尼采所說那樣:世間本來並沒有奇蹟,如果有的話,它只是努力的另一個代名詞。

蕭華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不負毛主席、朱總司令所託,繼承了父母的遺志,成長為共和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1983年,蕭華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1985年病逝於北京,享年七十歲。

23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OPPOReno5和IQOONeo3引數對比哪個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