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巡撫郭都賢辭去官職,在廬山、湘鄉滯留一年後回到老家,滿目瘡痍。處理完大哥的喪事,稍許安頓了三位夫人,就籌劃他琢磨已久的隱居生活。
都賢帶兒子良冶再來到石門村,村口兩片巨石相對數米,如刀削豎立,宛若鬼斧神工。穿過那道石頭門坎,看到一個小壩,壩上幾個小平地擇級而上一直通向後面的高山,上邊林木鬱鬱蔥蔥,山下流水潺潺。都賢就跟兒子良冶說:我要在這裡蓋個茅草屋生活,以後要多讀書少出去惹事了。
聽說都賢要去石門修建茅屋隱居。張夫人提出要去陪他,被都賢拒絕了。心想稱杆已然擺不平了,就不要讓她們再陪自己受苦了吧。
都賢心裡覺得自己老了。但是,實際年齡還半百不到。自從廬山下來以後關於男女之事仿如隔世已沒有一絲感覺了。
茅廬修好了。都賢煞有介事起了個名字叫“霞鏡閣”。還寫了一副對聯:
“吞日月華自由五色流霞入口中;登斯樓閣離蔚六時磨鏡出浮㬿”。
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靜下心來讀書,特別是要讀點歷史,以豐富自己,還說那些搜尋枯腸的詩也要少寫,自己需要沉澱心情,培養生氣。
正待入住之時,聽到左良玉麾下湖廣巡撫兼總兵何騰蛟移師益陽,都賢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見他。
這一見就又生出很多事端,讓他那讀書沉心的願望八百里落空。
都賢風風火火趕到益陽。何騰蛟沒有左良玉那麼盛氣凌人,還是客套地招待這位曾經的同僚。都賢開門見山,說史可法現在感到困難,阮大鉞他們還在爾虞我詐,朝廷現在還搞聯虜平寇,前途堪憂,希望左侯爺能想想辦法,現在應該全民抗清才對。
何騰蛟回答說:聽左侯爺說,阮大鉞一夥把持朝廷、貪贓枉法、追殺東林黨人,可惡至極。但他們知道左侯爺與東林黨人走得近,對他也防著。只怕乾坤難扭。
兩人也說起都賢與左良玉的心結,何騰蛟解釋說:
“你也難怪左侯爺,朝廷的糧餉不到位,這麼多人要吃飯他能怎麼辦?
“我們為什麼打不垮李自成,他一到地方就是打土豪,還向窮人分發糧食。我們到一地首要任務是要保護王公土豪,就只好向平民搶糧。土豪是糧多人少,平民是人多糧少。這勝負自然已然分曉。”
說到糧食,何騰蛟又跟都賢出了一道難題。說巡撫大人回到家鄉就好,你在這裡德高望重,一呼百應,以後還要仰望大人幫忙搞些糧食才好。
都賢苦笑:你看我已經身外無一物,前面都把銀子捐到江西了,還能有什麼辦法?
何說:我也是哭天無路才會去找你的。眼前朝廷都沒給糧食了,湖廣巡撫也就給個杯水車薪,叫我如何帶兵打仗?
兩人雞說鴨話談了一會都賢告辭。轉到自己的舊居,一看到處滿目瘡痍。十年前回鄉的情景歷歷在目。
那年朝廷正準備重用自己,突然接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只好請假回來守丁憂。皇帝親自書寫《贈禮部主事郭恵承德郎制》追封父親為禮部主事承德郎,這對自己當時僅僅是一個從五品的小小員外郎來說是非常罕見的。
那時自己正是春風得意,在為父親守孝的三年裡,在益陽廣交朋友。為了交友方便在資江邊上特意修建了“綿邈樓”。取自元代詩人許有壬詩句“山川綿邈,飄飄吟跡,我欲乘槎,直窮銀漢”。與羅萸江、龍人儼等在這裡談詩論政,僉議鼎新,高朋雲集。就是在這一年和羅萸江還結成兒女親家。此時腦海中突然冒出自己那時寫的一首詩來:
“川嶽精英如不竭,珠淵玉谷此中存。象應文昌通帝坐,蛟回春浪鼓雷門。三公待出高瞻鬥,八柱擎來遠接昆。”
此一時也彼一時焉,僅僅短短几年時間,那時的英雄氣概如今已飛灰湮滅。綿邈樓也面目全非。
想不到世事無常變化竟是這麼快?
都賢拖著沉重的腳步回到他的石門霞鏡閣。覺得身體彷彿已經被掏空,四肢無力,生出一場病來。人躺在床上內心卻時刻關注著時局的變化。
左等右等,心想一劑良藥來,來的卻是一付斷
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