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級戰列艦的預想圖
十月革命後,恢復蘇聯紅海軍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比恢復紅軍要艱鉅得多。沙俄帝國建造的大部分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不是沉沒就是逃走,有經驗的海軍軍官都被肅清,支撐大海軍的造船工業和有經驗的造船工人隊伍也在內戰中凋敝了。在20年代的頭六年裡,蘇聯海軍甚至需要僱傭德國工人來對剩下的軍艦進行保養。
因火災而報廢的蘇聯海軍“伏龍芝”號戰列艦
在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1928-1932)期間,蘇聯海軍新建成的軍艦隻有3艘十月革命以前就開工的巡洋艦,7艘驅逐艦,以及幾艘小型潛艇。當時蘇聯的海軍戰略是防禦性的,在思想上接近法國的“新學派”,認為魚雷、航空魚雷、炸彈和水雷是海戰的決勝力量,主張海軍建設以驅逐艦、魚雷艇、佈雷艇、潛艇等小型軍艦為主。
1909年建造的“馬拉”號戰列艦是二三十年代蘇聯海軍最大的軍艦
前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在重工業和教育方面獲得發展,從而有能力重新建設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在斯大林看來,大海軍,尤其是戰列艦這種昂貴的戰略武器,是強大的工業化國家(斯大林認為蘇聯已經發展成這樣的國家) 必不可少的威力象徵。蘇聯海軍司令員奧爾洛夫在1936年提出了一份大艦隊計劃,在二十五年內建造16艘戰列艦和12艘重巡洋艦。這個方案經過最高蘇維埃和斯大林本人的修改,最終變成在十一年內(到1947年為止)建造24艘戰列艦、22艘大型巡洋艦、20艘輕巡洋艦、182艘驅逐艦、344艘潛艇,總噸位250萬噸。
1937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葉戈羅夫領導的另一個海軍建設委員會提出蘇聯應當建造6艘航母,其中2艘配給北方艦隊,4艘配給重點建設中的太平洋艦隊。但是斯大林熱衷於火炮戰列艦,對航母不感興趣,再加上奧爾洛夫鼓動海軍加以抵制,因此這個計劃沒能透過。1938年斯大林下令撤銷海軍司令部,葉戈羅夫和奧爾洛夫都遭到清洗,被處決,此外波羅的海、黑海、北方三個艦隊的司令,以及海軍學院的主要領導人也都被處決,蘇聯海軍的高層將領損失殆盡。
撤銷海軍司令部後,斯大林設定了海軍人民委員會,深受斯大林信任的伊薩科夫上將擔任副海軍人民委員。根據他的規劃,蘇聯在第三個五年計劃(1938-1942)當中將建造4艘“蘇聯”級戰列艦,2艘“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和9艘重巡洋艦,此外還將建造30艘驅逐艦和65艘潛艇。
“蘇聯”級戰列艦的設計代號叫“23號工程”,最初預定建造15艘,1939年更改為14艘。頭8艘預計在1942年之前開工,另外6艘在1947年之前開工。1938年,“蘇聯”號(Sovetsky Soyuz)和“蘇維埃烏克蘭”號(Sovetskaya Ukraina)分別在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船廠和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1939年“蘇維埃白俄羅斯”號(Sovetskaya Belorussiya)在白海的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工,第四艘“蘇維埃俄羅斯”號翌年也在莫洛托夫斯克開工建造。
蘇聯級戰列艦的線圖
四艘“蘇聯”級戰列艦的建造費用高達45億盧布,佔1940年蘇聯國家預算的25%。主炮為9門406毫米炮,安裝在三座三聯裝炮塔裡。此外還有12門152毫米副炮、12門100毫米高射炮、40門37毫米高射炮和4架水上飛機。它的水下防禦技術是由法西斯義大利提供的,叫“普列塞系統”,是一種圓筒狀的防水隔艙結構。“蘇聯”級的外觀也與義大利海軍最新式的“利托里奧”級戰列艦相似。其主機(每艘安裝3檯布朗-博韋裡式蒸汽輪機)、光學儀器和通訊裝置將向納粹德國和荷蘭採購。
在當時“蘇聯”級戰列艦模型
“蘇聯”級戰列艦的頭四艘配置是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各1艘,太平洋艦隊2艘。第二批4艘服役後也採取同樣的配置。由於建成以後主要用於太平洋方面對抗日本,因此“蘇聯”級戰列艦的排水量突破了1936年英蘇海軍協定的35000噸限制,標準排水量高達59000噸,滿載排水量65150噸,與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相當,而裝甲的總重量甚至超過了大和級。
除了15艘“蘇聯”級戰列艦外,斯大林的大海軍計劃還包括15艘“喀琅施塔得”級大型巡洋艦,代號為“69號工程”。這一級軍艦安裝9門305毫米主炮,排水量達32700噸,實際上相當於戰列巡洋艦(同時期其他國家的重巡洋艦排水量在8000噸到15000噸,主炮口徑為203毫米)。1939年開工的頭兩艘分別以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的基地——喀琅施塔得和塞瓦斯托波爾命名,預計1943年完工。根據1939年蘇德貿易協定,蘇聯從德國採購了6座381毫米雙聯炮塔和12門381毫米火炮(蘇德戰爭爆發時已經交付了3座炮塔和6門火炮),很可能是準備換裝到這兩艘戰列巡洋艦上面去的。
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的線圖
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
為了給建造中的“蘇聯”級戰列艦提供技術參考,蘇聯在1936年以“國營進出口公司”的名義在美國設立辦事處,透過代理商(蘇聯特工)聘請美國的吉布斯·考克斯公司設計一型3.5萬噸級的航空戰列艦,專案代號“第10581號工程”,要求航速達到30節,裝備9門16英寸主炮和14英寸的舷側裝甲,載機量可達60架。美國海軍批准了這項合同,條件是吉布斯·考克斯公司設計的圖紙和資料在移交蘇方之前先由美國海軍審查,確保沒有洩露美國軍方機密。
為了驗證航空戰列艦的技術細節,蘇聯海軍在莫斯科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研究所的大型風洞內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實航空戰列艦巨大的上層建築、艦炮和斜角飛行甲板組合在一起會形成妨礙飛機起降作業的巨大幹擾流。新建這樣一艘航空戰列艦的花費,要相當於同時建造一艘5萬噸級戰列艦和一艘2萬噸級航母,而一艘航空戰列艦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則遠遠不及一艘戰列艦加上一艘航空母艦(航空戰列艦的燃料庫是極易被摧毀的目標),因此“第10581號工程”很快遭到了否決。1939年9月,蘇聯入侵波蘭之後,吉布斯·考克斯公司終止了同蘇聯的設計合同,並退還了餘款。
由於缺乏建造大型軍艦的經驗,以及過分信賴來自德國的技術援助,因此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四艘“蘇聯”級戰列艦中完工程度最高的“蘇聯”號也只有五分之一左右。德軍佔領尼古拉耶夫後,船臺上的“蘇維埃烏克蘭”號未完工船體被德軍繳獲。德國人拆除了已經安裝到船體上的一部分裝甲板,用來修築防禦工事,剩餘的艦體在1944年3月德軍撤離尼古拉耶夫時被炸燬了。另外三艘“蘇聯”級戰列艦的船體則停放在船臺上,直至二戰結束。當時“蘇維埃俄羅斯”號的完工程度只有0.97%。
在船臺上被德軍俘獲的“蘇維埃烏克蘭”號戰列艦
“喀琅施塔得”號戰列巡洋艦由列寧格勒的波羅的海船廠建造,在1941年秋天停工,當時的完工程度大約為40%,正在安裝裝甲帶。在列寧格勒圍困戰期間,“喀琅施塔得”號艦上的鋼材不斷被拆卸下來,用於修築防禦工事,以及其他軍事用途。“塞瓦斯托波爾”號的艦體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船廠建造,1941年8月被德軍俘獲,當時完工程度只有12%。由於蘇軍在撤退前的破壞,船體已經浸水,處於半沉沒狀態。由於尼古拉耶夫廠的船臺較短,因此“塞瓦斯托波爾”號是分成兩段建造的,德軍將其中一段加裝了若干133毫米和76毫米高炮,改裝為浮炮臺;另一段艦體則不斷被拆卸,將艦體鋼材用作兵工生產的原材料。1944年蘇聯收復烏克蘭後,“塞瓦斯托波爾”號的殘餘艦體仍擱置於船臺上,最終在1949年6月全部拆毀,鋼材回爐。
德軍在列寧格勒拍攝的“喀琅施塔得”號未完工艦體
二戰結束前夕,斯大林在1945年4月指示海軍重新開始“大艦隊”的建設,包括恢復建造“蘇聯”號戰列艦。但是由於成本太高,斯大林最終在1948年下令將其停工拆毀。1956年,“蘇聯”號的一段殘餘艦體被拖往波羅的海,作為導彈試驗的靶標擊沉。
蘇聯海軍科技委員會還在1945年春天考察了“喀琅施塔得”號的艦體,認為拆卸和破壞過於嚴重,不適宜繼續建造下去。但是這艘軍艦的結構和防護都很均衡,可以改造為全新的大型航母。當時任蘇聯海軍司令的庫茲涅佐夫上將要求第17設計局對這個方案進行論證,最終成為“第69AV號工程”。類似於英國的“光輝”號航母,設定兩層機庫,可以搭載76架艦載機,主要是雅克-9K戰鬥機。動力系統則安裝21萬馬力的重巡洋艦主機,航速可以達到32節。但是由於蘇聯無法獲得大型艦用蒸汽輪機,這個改裝計劃最終流產,“喀琅施塔得”號的艦體也在1949年拆毀。
儘管航空母艦在二戰中已經無可辯駁地取代戰列艦成為海戰的決定性主戰力量,但喜好大型火炮戰艦的斯大林還是在戰後的蘇聯海軍復興計劃中提出了建造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要求。1947年,蘇聯造船工程師在“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的基礎上,結合近十年以來輪機和電子方面的新成就,設計了新一型戰列巡洋艦,即“斯大林格勒”。首艦斯大林格勒號於1948年底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預計1958年下水;2號艦“莫斯科”號本計劃同時開工,但列寧格勒波羅的海船廠的船臺被未完成的“蘇聯”號戰列艦佔據,因此只得等到1951年“蘇聯”號拆解完畢後才開工。
船臺上的“蘇聯”號艦體
但是,1953年3月斯大林猝死,當年年底蘇聯海軍政策發生劇變,大艦隊計劃被取消,兩艘“斯大林格勒”級戰列巡洋艦的建造工作也被勒令中止。當時“斯大林格勒”號的艦體已經完成了92%,主機部20%,武器舾裝12%,航海裝置5%。此後“斯大林格勒”號的未完工艦體被用作海軍兵器試驗艦,1956年在克里米亞的費奧多西亞附近觸礁擱淺,隨後用作導彈靶艦。“莫斯科”號則在船臺上就地拆毀。此後赫魯曉夫發展起一支以彈道導彈核潛艇為核心的海上威懾力量,斯大林以戰列艦為核心的古典主義“大海軍”計劃也至此告終。
斯大林格勒級戰列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