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每一個閃光的名字並不一定如我們慣常以為的模樣。

孔夫子,不僅儒雅重禮,他也是天生神力。

李太白,不僅詩酒風流,他也是豪俠劍客。

辛棄疾,不僅赤膽忠心,他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猶如當年班定遠。

一、孔子:天生神力,

孔子的“神力”是遺傳來的。

我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姓孔名紇,字叔梁)就是天生神力

《孔子家語·本姓解》說孔父叔梁紇“身長十尺,武力絕倫”。

東周時期“一尺”換算成今天的長度,是23釐米(東周尺以相傳1931年河南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銅尺與“商鞅量尺”互為佐證)。身長十尺,大概2.30米。

也就是說孔父叔梁紇應該比小巨人姚明還要再高一點。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聞名於諸侯國的勇士,是“魯國三虎將”之一。在偪陽之戰中,叔梁紇力託城門,救出眾多士兵,從此“以勇力聞於諸侯”。

而史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且“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史記·孔子世家》)。

“關”是城門閂,一塊相當重的長木,後用作舉重之具。

也就是說,孔子身高也超過了2米,可以輕易舉起城門的翹關。

《荀子·非相》說“仲尼之狀,面如蒙倛”。“蒙倛”是古時候臘月驅逐疫鬼的神像。

這身量,這容貌,妥妥的武將模樣,哪還有點儒雅老師的趕腳。

《淮南子 主術訓》說,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

孟賁,戰國時著名的齊國力士,曾在野外見黃黑兩牛相鬥,孟賁以手分之,黃牛伏地,黑牛猶觸鬥不止。孟賁大怒,左手按黑牛之頭,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

也就是說,孔子不但力氣神大,而且跑得比兔子還快,十足飛毛腿。

想想,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孔子可以周遊列國,沒點真本事,早就被盜匪搶光了。

勇武有了,有沒有敢於亮劍的精神呢?

《禮記·檀弓上》記載,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對於殺害父母的仇人,該怎麼辦呢?

孔子說:睡草墊,枕盾牌,不當官。時刻以報仇為念,與仇人不共戴天。

不管在衙門還是大街上,抄傢伙就幹,沒傢伙赤手空拳打死他。

二、李白:“劍聖”的徒弟

在李白的自薦書《與韓荊州書》中,李白說自己: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新唐書·李白傳》也說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

李白20多歲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單身一人,遊遍大唐。

要知道,在古代,尤其是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單身一人,若無超群的武藝傍身,就是盜匪眼中的“肥羊”。

李白說自己“雖長不滿七尺”(《與韓荊州書》),按照南朝以前, 1尺=24.5cm,按此標準,七尺就相當於171.5cm。

也就是說,李白身高大概不到1米7,不算偉岸雄壯,但遊歷數載,平安無事,就可以知道李白的武功(劍術)絕非等閒之輩。

那李白的劍術師承何人呢?

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中,李白寫道:“顧餘不及仕,學劍來山東。

為了學劍,李白向裴旻學劍。

裴旻是誰?他在唐朝可是鼎鼎大名。

唐文宗時,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世人稱裴旻為“劍聖”。

裴旻,唐開元間人。曾鎮守北平郡(今河北盧龍),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官至“左金吾大將軍”。

唐代李亢的《獨異志》記載,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

吳道子要求裴旻劍舞來啟發靈感。於是,裴旻持劍起舞,“走馬如飛,左旋右抽”,“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

在幾千米圍觀群眾的鑑證下,用劍鞘接住了入雲數十丈的飛劍,“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慄”。吳道子被劍勢所感,很快完成了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

師承劍聖,想必李白的劍術定時十分了得。

李白一生秉持豪俠性情。他說自己“少任俠,手刃數人”(《李翰林集序》),少年時就殺過人。長大後,“託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贈從兄襄陽少府皓》),“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客少年場行》)。

想必,李白應該是說道做到。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雲:“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屍,泣盡繼之以血。行路聞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李白好友吳指南突患重病逝世。李白悲痛萬分,伏屍慟哭。沒想到,猛虎來襲,為保護好友的屍首,李白以劍逼退了猛虎。

李白為人仗義疏財,灑脫不羈。單在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

但凡兄弟有難,二話不說,李白就會去接濟他們,不到一年時光,就花掉了三十萬。

這可不是凡爾賽體,李白說“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誠不欺我。

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能文、能武、有才,有財的“風流人物”。

迷倒萬千少女,說是大唐女人們的偶像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李白的第一任與第三任妻子均是宰相的孫女,可見其魅力非常。

只可惜,李白是罪人之後,商人之子,不能參加科舉入仕,只能恣意遊戲人間了。

三、辛棄疾:南宋班定遠,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說起辛棄疾,我們印象中是一個雄心滿懷、壯志難酬的南宋文學家。

辛棄疾,更是一位武功高超,膽識過人的將領,他武藝不輸於“七進七出,一身是膽”的趙子龍,膽識也不遜於“三十六騎橫掃敵境收服西域”的班定遠。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也是一位忍辱負重的愛國人士,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

由於辛贊非常崇拜西漢名將“霍去病”,因此給孫兒起名“辛棄疾”。

辛棄疾,出生在“靖康之恥”後,此時北方已經淪陷於金人之手。但辛棄疾受祖父影響,一顆炙熱的愛國之心,激盪不已。

公元1161年,靖康之變後第34年

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忍受,奮起反抗。

時年21歲辛棄疾,聚集了二千人的起義軍,後來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

最初投奔耿京,耿京對辛棄疾並沒有重視,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帥印。

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耿京的還有一位叫義端和尚。義端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辛棄疾說服義端一起投奔耿京。

義端和尚因為受不了義軍的苦,竟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裡邀功。耿京認為辛棄疾引進了奸細,大為光火,要處死辛棄疾。

辛棄疾自知舉薦不當,當場立下了軍令狀,捉回義端,追回帥印。

耿京同意了,辛棄疾就快馬加鞭向金營追去,趕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義端。辛棄疾抓住義端,義端嚇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饒。辛棄疾按捺不住心頭怒火,當場砍了義端的頭,把它拴在馬背上,回到耿京營裡。

這便是“辛棄疾義斬義端”的故事,從此,令耿京對辛棄疾刮目相看。

後來,辛棄疾勸耿京歸附南宋,於是公元1162年,賈瑞、辛棄疾帶著十幾個隨從人員到了建康。宋高宗聽說山東義軍派人來歸附,十分高興,當天就在行官裡召見他們。宋高宗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對賈瑞、辛棄疾也各封了一個官銜。

賈瑞和辛棄疾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地離開建康回去。誰料,就在他們離開義軍的那段時間裡,耿京被人殺害了。

殺害耿京的是個義軍的將領張安國

在金朝官府加緊他們的誘降活動以後,張安國被金人誘降,勾結金人趁耿京無防備,闖進營帳把耿京殺了。

耿京死後,義軍失去了首領,大家不願投降金人,大多散夥走了。

張安國投奔金人後,被封為濟州(今山東鉅野)的州官。

這一晚,張安國正在自己的府邸宴請一些金國將領,宴會上推杯換盞,好不熱鬧。這時,有人突然來稟告,說有人來找知州張安國。此時的張安國,已經喝了不少的酒,略感醉意,聽聞有人來找,便搖搖晃晃的前去相見。

張安國剛出府邸,便被一位騎著馬的雄壯青年拎上了馬背,帶領50人馬,揚長而去,在旁的眾人還沒反應過來,新任知州張安國便被掠去,消失在漫漫夜色中。

騎馬的雄壯青年便是22歲的辛棄疾。

後來,辛棄疾收攏了失散的部眾,親率起義軍餘部萬餘人歸入了南宋。

辛棄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營,斬首示眾。

辛棄疾的膽識和武藝,讓他名聲極盛,“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

辛棄疾回到南方後,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雖做了幾任地方官,還建立過一支“飛虎軍”,雖多次向朝廷提出抗金的主張,可惜都未被採納,但始終沒能實現北伐中原的願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3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周恩來:“能不能蘸墨水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