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有一句古話叫做“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實也就一筆說明了中國古代的歷史,當中國古代王朝進入了一段相對穩定的時間之後便會開始走下坡路了,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浩劫,從漢到清都是如此。
漢朝在經歷了文景之治、昭宣盛世等兩大盛世之後便以為土地兼併等問題迅速陷入了戰亂,大唐在經歷了“開元盛世”之後也因為安史之亂徹底衰敗下去,而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以及清朝的鴉片戰爭都是如此。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就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一段歷史也由於太過混亂和黑暗導致教科書都不願過多提及,誠然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是民族相融合的時期,可是這融合背後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中原餓殍遍野,南方百姓則遭受世族壓迫,那麼五胡亂華是怎麼引起的呢?中原又經歷了多大的浩劫?
五胡亂華為何會爆發?其實五胡亂華現象爆發是必然現象,而這個現象從西晉開國君主司馬炎的所作所為上就可以看出來了,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可以說從小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
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懿正式剪除了曹爽,拔出了曹家在朝堂的羽翼,之後經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齊心協力先後平定了“淮南三叛”,拔出了在地方上忠於曹氏的勢力。可以說司馬家奪取天下的過程就是一場陰謀,到司馬炎的時候,他也沒廢多大勁就登基了。
由於皇位來得太過順利,所以並不知道珍惜,在西晉和東吳對峙之時,此時司馬炎還不忘居安思危的道理還能勵精圖治所以西晉倒也太平,可是滅了東吳之後他就開始不思進取,羊車望幸的典故就出自他。
在繼承人的位置上,他又一根筋,皇帝司馬攸、三子司馬柬無論怎麼樣都比司馬衷強,可司馬炎偏偏就選他,由於司馬衷本身就是個傻子,所以朝政在這之後相繼落入了楊駿、賈南風之手,這就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的“八王之亂”,直接導致西晉元氣大傷,可以說五胡亂華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司馬炎引起的。
而除了西晉當政昏庸之外,還得歸於歷史因素,那就是西晉接手了兩個長達數百年的定時炸彈:胡人內遷和世家坐大。
當年漢武帝打擊匈奴之後,將大量的胡人遷往漢朝,由此來增加漢朝的人口,到了竇憲後來平定北匈奴之後,匈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遷徙。
在西晉之前,當時中原剛剛經歷了三國亂戰,人口遭受了大量損失,當時曹操為了彌補人口上的不足,便將目光同時定在了胡人,將匈奴劃成五部遷往長城內,以此來彌補人口。
由於遊牧民族和農耕文化本身生活習慣不同,外加上胡人內遷壓縮了西晉民眾的土地,當時兩方之間矛盾很大,外加上胡人內遷曾經抵禦匈奴的屏障長城也就形同虛設,所以這個定時炸彈後來爆發了。
而另外一個就是世家做大,其實當時底層百姓和內遷的胡人一樣,生活得很苦,有時候彼此之間有矛盾也屬於正常。不過真正讓胡人五胡爆發的一個原因就是世家坐大,怎麼說呢?
當時西晉司為了爭取世家的支援,給了很多的利益給他們,而這就讓眾多的世家大族開始紛紛坐大,比如西晉的田制就允許世家可以庇廕佃客,當然是有數量限制的。
所以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當時世家門閥大量抓捕胡人和西晉百姓使他們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世家對百姓的壓迫在公元270年就有端倪,秦涼之變爆發,匈奴首領禿髮樹機能率領鮮卑族奮起反擊抵抗西晉的暴政,這場叛亂長達十年之久,直到馬隆平息了叛亂。
西晉統治者的無能,胡人的內遷外加上世家的暴政在經歷了“八王之亂”之後西晉元氣大傷,而別有用心的人見此機會可以趁機揭竿而起,於是五胡亂華就在歷史上演了。
五胡亂華有多慘?北方連年戰亂,餓殍遍野,南方惶惶不可終日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可以說是年年有戰亂,百姓的生活是終日的顛沛流離,就算僥倖逃到南方的百姓他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我們就從這兩個方向來說明:
北方百姓連年戰亂,婦女被當作“兩腳羊”: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劉淵、石勒、慕容家、苻堅相繼在北方稱雄一時,然而在這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除了苻堅在位時期有王猛的輔佐讓北方難得有一個治世之外,大部分時期都是處於戰亂。
生逢亂世從來就不乏野心家,十六國時期北方的國家朝代更迭很快,劉淵的前趙僅僅維持了十幾年就被後趙取代,而後趙也在十幾年後被慕容家取代,慕容家時期,關中的前秦也相繼崛起,和慕容家爭霸中原,所以連年戰亂導致北方人口銳減,男性要被迫去參軍,而女性的日子就很悲慘了,在這就不多說了。
南方百姓惶惶不可終日,要受世家大族壓迫:北方戰亂,有不少百姓逃到了南方,史稱“衣冠南渡”,對南方的經濟開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想很多教科書是這麼寫的,的確這沒有錯,北方百姓南渡的確幫助了長江流域大規模的開發,可惜當時百姓的日子依然很艱難。
那個時候的南方也不太平,就從東晉建國來說僅僅八年就依次爆發了兩次王敦之亂,之後不久又有蘇峻之亂,然後荊揚之爭貫穿著整個東晉南北朝,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說讓當時難逃到南方的百姓也是惶惶不可終日。
而且另一點,當時很多南逃到南方的百姓很多都沒有土地,在那個農耕社會沒有土地就意味著沒有活路,所以活不下去的百姓只有依附在世家大族門下成為他們的“奴隸”,遭受他們的壓迫。
有人說東晉南北朝是荒唐且美好,那個時候有王羲之《蘭亭序》也有陶淵明的山水田園詩,可是在這之後卻還有數不盡的戰亂和餓殍遍野,荒唐和美好只屬於當時的世家大族,而當時的百姓只有“苦”,顛沛流離的“苦”,國破家亡的“苦”。
如張養浩所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