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抗倭援朝,朝鮮不堪一擊,三兩下就被日本拿下,不得不上書明朝請求救援,明朝這才派李如松,鄧子龍,陳磷,麻貴去朝鮮抗日,戚家軍也在其內,而且是自備糧草,朝鮮一分錢都沒出。幾十年後努爾哈赤攻打朝鮮,朝鮮也是不堪一擊,一個月就被後金拿下。
朝鮮的陸戰實力就是戰五渣,沒有大明軍隊的援助現在沒有朝鮮了。大明水師鼎盛時期幾近天下無敵,即使到了明末也是一流的水師。
另外,李舜臣水戰的確厲害,這個不可否認,但是他在厲害也只是戰術層面上的厲害,而非戰略層次。就譬如說李舜臣可以在像韓信或者李如松這種懂得大局觀的將領手下,完美的發揮他最大作用,完成指定的戰略目標。
但如果讓他坐上最高指揮官的位置卻未必同樣厲害,李舜臣的上司是陳磷,再往上前前是李如松,後期是麻貴,這幾位都是知人善任的將領。
當時李舜臣帶領的龜甲船數量極少,而且都是大明海軍的淘汰貨,海戰甚至在大明的官方戰爭記錄裡都查不到,因為規模極其的小。韓國小國寡民,從古至今都是附屬國,所以能打勝仗的就是神,別管規模多大。
中國自古防著日本,對朝鮮向來有什麼就給什麼,明萬曆時期掏家底把關寧鐵騎調往朝鮮打了一仗,保了朝鮮半島三百年的太平。當年日本之所以從朝鮮退兵,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明朝軍隊,李舜臣當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明軍的強悍,明朝的強盛才是原因。韓國人神話自己的英雄本意無可厚非,但是要心裡有點數。
李舜臣雖說不上亞州戰神,但他的個人能力是一流的,在海上戰場明軍只參與了露梁海,之前李對日本的勝率100%。而且我認為稱露梁海為決戰不準確,因為當時海軍並不能像在太平洋戰爭時一樣左右局勢。
李舜臣的指揮能力,作戰勇氣,創新能力以及忠心報國值得成為每一個人的榜樣。可以說朝鮮人普遍打仗不行,但貶低、否認李舜臣的勇氣我並不贊同。當時朝鮮除了李以外,都是主張投降,沒有主戰的。
只有李一人能戰而已,最後才體現出李的特殊。問題是,我這裡不想詆譭一個國家的民族英雄,但是韓國總是否認歷史,神話自己的歷史人物,而否定客觀事實,就很尷尬了。
亞洲第一名將,別說陸戰,就算只評海戰,第一也輪不到李舜臣,他是大明水師陳璘的副將。要是世界史的話那就更輪不到了,波斯希臘戰爭中薩拉米斯海戰希臘方的海軍元帥泰米斯托克力,勒班託海戰西班牙海軍元帥唐胡安,暴打無敵艦隊的英國海軍名將霍華德和德雷克,還有特拉法加戰神納爾遜,日俄戰爭的東鄉平八郎,二戰的美軍尼米茲,哈爾西,斯普魯恩斯,哪一個不比李舜臣更能打?
李舜臣被神化無非幾個原因,高麗無大將,廖化做先鋒,論技戰術他算矮子裡的將軍。李舜臣幾次被冤枉,還不計前嫌保家衛國堅持抗戰,也不像他同事元均柳成龍沉迷權鬥,人品說的過去。死法比較悲壯,他算是救援大明鄧子龍而死,在我國也有些同情分。自帶發明家和寫作家,龜船和日記本倒是流傳到今天。
韓國財團無限吹捧,文藝作品多,光化門還有雕像。所以李舜臣從一個類似海上李廣,亞洲百大名將守門員的角色被硬生生神話了,其實他就是個忠君愛國的典型儒家文化薰陶下的普通將領罷了,中國每個大朝代想出10個這樣的人都不是問題。
評選亞洲戰神還真的只能在中國人裡選,撇開抗日戰爭不談。往前翻幾百年幾千年,日本和朝鮮半島只不過是鄉下人和泥巴玩的主,所謂的日本戰國時代說到底也是楊村和李莊幹架而已,跟中國動輒幾萬幾十萬的戰爭完全不在一個當量上。
所謂戰神第一條件就是不能打敗仗,第二個就是得有不止一次的重大戰役和功勞作為支撐。韓國之所以覺得李舜臣是第一戰神,是因為他們打得仗實在太少了,而且一有事就找中國幫忙,所以偶爾出了個打了幾場勝仗的人就覺得天下無敵了,殊不知如果把李舜臣放在中國的三國時期,戰國時期,名將輩出的年代,一個李舜臣根本不值一提,這個排名只能說明韓國人的愚昧和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