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唐太宗李世民
相信大家讀了這幾句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都會在心裡默默的認為:“這是一位心智通透,愛民如命的千古名君!”這也正是千百年來,這位大唐皇帝留給我們的印象。
雖然他的皇位是靠玄武門“弒兄殺弟”,威逼父親禪位得來的;但是他做皇帝這些年的豐功偉績,使他作為皇帝實至名歸!反而是,毫無才能平庸的父兄恬不知恥的佔據了明君的位置,阻礙了唐朝的快速發展。
然而,逝去的那段時光裡,李建成、李元吉真的就那麼一無是處,平庸且嫉妒懷有大才的秦王李世民嗎?李建成、李元吉真的欲對李世民除之而後快?
在出土的常何墓誌銘中,就有記載"賜金刀子一枚,黃金三十挺",給禁軍的有"仍以數十金刀子委公錫驍勇之夫"。而這些均發生在玄武門事變前不久。禁軍中,每個人都有賞賜。而作為墓主人的常何,是從李密的瓦當軍中,歸屬李建成部的軍中將領。
眾所周知,在古代墓誌銘作為一個人一生功績的總結,雖有溢美之詞,但仍不失真實。這是瞭解那一段不為人知歷史的最值得相信的力證。常何是唐初將領,也是玄武門事變的內應,原屬於李建成部。
縱觀常何一生:
貞觀六年,賜絹一百匹,加太中大夫,除延州諸軍事延州刺史,進爵武水縣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貞觀十一年,授正義大夫,涇州諸軍事,行涇州刺史。
貞觀十二年,入朝為右屯衛將軍。
貞觀十六年,敕修營建九成宮,授左領軍將軍。
貞觀十八年,奉詔領兵於豐靈等州,防備薛延陀,兼右武衛將軍。
貞觀十九年,授平壤道行軍副大總管,作為張亮的副手,從海路討伐高句麗。
貞觀二十一年,除資州(今四川資中)諸軍事,資州刺史。
永徽三年,遷使持節都督黔思費等十六州諸軍事,黔州刺史。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追贈為左武衛大將軍,餘官封並如故。
常何由於在玄武門兵變之中的功績,加之自身的軍事才能;屢次升遷,官越做越大,知道去世,仍身居高位,未曾遭受罷黜。因此,他的墓誌銘上的記載頗為真實,不存在對於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滿情緒。
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並不是受到李建成、李元吉的逼迫;相反,而是覬覦皇位的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的舉措。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真相——以軍隊奪皇權唐太宗作為皇權鬥爭的勝利者,對歷史記載掌握了主動權。其實,說的直白些,就是李世民本來作為李淵的二兒子,是沒有首先繼承皇位的權利。李建成作為長兄,屬於嫡長子且也有才能。這種情況下,按正常皇位繼承順序,李世民是沒辦法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世民無疑是具有帝王思想的統治者,這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為了實現抱負,李世民及他的追隨者就暗中籠絡皇城禁軍。對於這些禁軍,給予金銀財物、官職。就連皇帝的禁軍中李建成的人,也紛紛倒向李世民。
這就是為最後的奪取皇權做足了準備。由此可見,玄武門之變並非臨時反抗之舉;而是經過秦王府中謀士和將領集體努力的結果,是有預謀、有計劃的行動。
懷柔手段籠絡朝中大臣,恩威並重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是非常合格的。以武力奪取皇權之後,馬上表現出禮賢下士,聽取諍言。李世民與魏徵的故事,想來大家的耳朵都聽膩了。皇帝親自建立起光輝的形象,對於李建成的舊臣也是採取了拉攏的政策。
在朝中,對於這些有才能的建成舊臣,免於排擠,封為高官;並給他們的子弟賜婚,顯示出寬廣的帝王氣度。這幾番神操作,最後百官折服,徹徹底底地被這位頗懂帝王權術的皇帝收歸己用。
朝政因此變得清明且富有活力。對於放浪狂傲的人也會訓斥和懲戒。一次,尉遲恭在宴會上因為自己的座位比皇親靠後,於是大吵大嚷,並動手打了皇族的李道宗,使得宴會不歡而散。
李世民當場沒有發作,事後將尉遲恭訓斥了,並給他講了劉邦為什麼要殺功臣的故事。聽得尉遲恭冷汗直冒,再不敢造次。自此以後,尉遲恭謹言慎行再也沒有犯過渾!
各種動作暗示史官,影響史實風向李世民對於文人更是採用了各種方法。因為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史官記錄。因此,皇帝不僅自己特別注意言行舉止,也會對史官賞賜,褒獎,還會誇你才學真的很好。文人都是喜歡被溫柔以對的,因此史官對於這位皇帝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史書記載也非常令人心動,完全是花式炫耀。
《舊唐書》中,就有大段稱頌李世民的表述。書裡記載大篇幅讚揚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正確性,甚至詳細地描繪了"貞觀之治"的盛況。正是這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玄武門之後,太子李建成變成了現在史書裡的那般醜惡嘴臉。
有些時候,對於書中記載的歷史史實也要辯證的來看,盡信書不如無書。
利用茶樓戲院,評書戲曲美化政變行為也許,有些人認為野史或者民間流傳的評書、戲曲也可佐證歷史,更加敢於說真話。其實,這種看法也不完全正確。因為,這些得以在民間流傳的故事。
大多數也是被有心人流傳出來的。正是靠著這些還可美化一下形象的。壓死駱駝的每一根稻草都不無辜。玄武門之變中,每一參與的人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都不可避免地沾滿了鮮血。
寫在文末
無論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美化和修飾形象,哪怕也修建了凌煙閣,建立功臣檔案。隨著不斷出土的文物證據,譬如常何墓誌銘,都將會還原事件本來的面目,歷史人物的真實的事蹟也將會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