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友林資歷頗高,早在紅軍時期,便已經是師政委。
譚友林,湖北江陵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當時,他還不滿十四歲。
十四歲的譚友林看上去就像個孩子,部隊發給他的土槍,比他的個頭還高,揹著十分不便。無奈之下,譚友林只好用鋸子,將槍托鋸斷了一截。
除了槍不合適,軍服也不合身。但當時條件艱苦,沒法單獨為他定製軍服,自己又不會改造,譚友林只好每天都穿著碩大寬鬆的軍服。
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穿著一件碩大寬鬆的軍服,揹著一把鋸斷後還顯長的土槍,走起路來,真是又滑稽又可愛。
但誰能想到,這個滑稽而可愛的少年,卻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戰士,打起戰來,比許多老戰士都勇猛。
剛進入部隊的時候,由於年齡太小,譚友林被安排擔任警衛員,很少參與一線戰鬥。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強壯起來,參戰的機會也越來越多,而每一次戰鬥,譚友林的表現都非常出色。
於是,上級開始讓他擔任軍事主官,負責指揮部隊衝鋒上前。
1934年3月,不到十八歲的譚友林被任命為紅3軍獨立營政委。
由於表現突出,不到一年的時間,譚友林就被提拔為紅6師17團政委。
在團政委的職位上,譚友林創造了一個不小的軍事奇蹟。
在1935年4月的忠堡、板栗園的戰鬥中,譚友林與團長全殲敵人兩個師,並擊斃敵85師師長謝彬。
於是,這年秋天,譚友林被提拔為紅2軍團5師政委。
這時,譚友林才剛滿十九歲。
抗戰時期,譚友林長期擔任部隊軍事主官,歷任八路軍第4縱隊6旅旅長、新四軍第4師12旅旅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譚友林歷任合江軍區第1(勃利)軍分割槽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12縱隊34師政委等職。
新中國成立後,譚友林任解放軍第39軍副軍長,並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39軍的表現異常出色,被戰士們稱為“常勝軍”。因為39軍是志願軍中唯一沒有吃過任何一次敗仗的建制軍。
39軍在朝鮮戰場上屢建奇功。
入朝第一戰,39軍便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
此戰,39軍的對手是美軍王牌部隊——騎兵一師。39軍殲滅騎兵一師1800多人,殺得美軍狼狽而逃,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第二次戰役,39軍又痛擊美軍第25師,並收復平壤。
第三次戰役,39軍一往無前,殺出血路,成為第一支越過三八線的軍級部隊,並解放了漢城。
第四次戰役,39軍取得橫城大捷,殲敵3300餘人。
39軍能創造如此輝煌的戰績,作為副軍長的譚友林,自然功不可沒。
那麼,縱觀譚友林革命以來資歷和戰功,該授予何等軍銜呢?
授銜中將應該比較合適。
可是,最終的授銜結果,卻只是少將。
譚友林的戰友們都替他感到不值。
譚友林除了資歷老、戰功高,還有一項特殊的榮譽,那就是他曾獲得五枚一級勳章,分別是: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榮譽勳章,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這在開國將領中非常少見。
負責授銜工作的羅榮桓元帥事後也覺得過意不去,親自向譚友林道歉:“友林同志,你的軍銜授低了。憑資歷、職務,與你同期的戰友授的都是中將軍銜,我向你承認錯誤,我們的工作不夠細緻。”
沒想到譚友林竟毫不在意,說:“和我同期參加革命的許多戰友早就犧牲了,他們得到了什麼?我現在有了家,兒女滿堂,當了將軍,又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在授銜的問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譚友林將軍這般坦然。
55年授銜時,授銜初步方案公佈後,有些久經考驗的將領,也產生了不太好的心理。他們認為自己的軍銜低了,竟老大不高興,要求向組織反饋,當反饋無效後,有的人甚至氣哭了。
平心而論,雖然氣哭傳出去不好聽,但心情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軍銜事關軍人的最高榮譽。
正因如此,譚友林將軍面對軍銜被低授的坦然,就更顯得彌足珍貴,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