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說到經典翻拍,在影壇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也是司空見慣。舉幾個具有歷史而且十分成功的例子:

由威廉·惠勒執導, 查爾頓·海斯特、休·格里夫斯、傑克·霍金斯等主演的1959年版的電影《賓虛》,曾獲1960年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而它的藍本就是翻拍自1925年由弗雷德·尼布諾導演的電影《賓虛》。2016年,這部電影由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執導,再次被翻拍,但聲譽不佳;

被稱為《虎口脫險》美國版的電影《你逃我也逃》,是 由阿蘭·約翰遜在1983年執導拍攝的。而這部電影其實是翻拍自劉別謙1942年的同名經典《你逃我也逃》。然後兩者都成了經典;

華語電影最成功的翻拍應該是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張國榮、周潤發主演的1986年版電影《英雄本色》,它是翻拍自由龍剛導演,陳齊頌,嘉玲,龍剛等主演的1967年版同名電影。

----

翻拍電影的好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利益。經典電影的知名度,就是票房最好的號召力。因此,電影經典重播由來已久。當然,也有些影人希望在電影技術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和突破後,再造經典,是使命擔當。當然,無論處於何種目的,只要經典再現,對影迷來說,都是眼福,以及口福——對比就會產生話題。

比如這部英國1972版的密室電影《足跡》,2007年被重拍,讓經典再流行。

所謂密室電影,顧名思義,主要是指故事發生的空間狹小有限、固定封閉,它是從空間角度來定義的電影。這類比較有名的電影如《活埋》、《密室逃生》、《心慌方》等等,比較多。

重歸正傳。英國這部重拍的電影,就是典型的密室電影。故事發生的空間就是在主角小說家的家中,故事裡的人物也就只有兩位,登門的另外一位是與小說家妻子有染的她的年輕髮型師。兩個男人一臺戲,而且在這狹小的空間,由奪妻之恨衍生出來的鬥智鬥勇和鬥氣無疑是影片的一大看點。重拍之後的另一個看點,就是這個導演心計很深,將原片出演髮型師的演員重新請了回來,出演上了年紀的小說家,是不是很損?而且,這個演員還被稱為是英國國寶級的演員——邁克爾·凱恩。

邁克爾·凱恩,一個越老越香的英國演員,像好萊塢的摩根·弗里曼一樣。邁克爾·凱恩出演過的大片主要有:《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致命魔術》、《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等等。他不僅在英國,就是在國際影壇,也是名聲在外。

當然,因為電影裡只有兩個演員,意味著另外搭戲的都不是凡角。1972年版的《足跡》,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當時年近40的邁克爾·凱恩是和勞倫斯·奧利弗——英國國寶級表演藝術家搭戲。勞倫斯·奧利弗,是一位出演過一系列著名電影的舞臺劇演員,如:《傲慢與偏見》、《亨利五世》、《哈姆雷特》等等,他也憑藉《哈姆雷特》獲得奧斯卡影帝。另外,勞倫斯·奧利弗還是費雯·麗的愛人。他與費雯·麗長達二十年的愛情一直被人傳頌。1989年,勞倫斯·奧利弗去世。 電影中,這兩位飈起戲來,那就是炸場的感覺。

2007版的《足跡》,和邁克爾·凱恩搭戲的,同樣在影壇名聲顯赫:裘德·洛,英國著名演員,先後參演《人工智慧》、《亞瑟王:鬥獸爭霸》、《天才捕手》、《大偵探福爾摩斯》以及《天才雷普利》——裘德·洛也憑藉此片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這一老一少更具現代感的演出,對比1972版的《足跡》,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兩部同名電影的情節一致,只是具體演繹中一些細節、道具有些不同:一名成功的偵探作家發現妻子有了外遇,外遇的物件是她的髮型師。於是這個作家利用自己作為偵探作家最擅長的方式,引誘這個年輕的髮型師入局,來達到報復的目的。不過,在這個年輕的髮型師因大意輸了第一個回合後,並不甘心,捲土重來之後的驚魂,讓偵探作家都始料未及---

兩相比較,第一部更具舞臺劇化。這是年代所限,電影的技術所限。但是,比起第二部來,第一部在空間的騰轉挪移上,更具放鬆感,而不一直都是侷限在密閉房間內:影片開始,髮型師不是如第二部直接進入別墅,而是在後花園迷宮式的草牆內費了半天的勁才找到作家——這明顯暗示了作家的身份和手段。這之後幾個重要情節的轉場,作家都會走出房門。這樣,即可緩衝兩人一直對話帶給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疲勞,也是為了影片節奏的變化。而第二部,就非如此,作家就沒有走出過大門。所有的戲都在房間內進行。因此,節奏很快!

相比表演風格,第一部舞臺劇化更濃,更注意細節的展示,道具的襯托。透過兩人對話的語態,手勢,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房間內放置的各種木偶造型及其特寫,也被頻繁用來製造氣氛。反觀第二部,則是更具現代感,電梯,智慧裝飾等,也都是為顯示作家身份而存在,但沒有如第一部更具匠心,因為每一個佈置都是在體現偵探作家的玄虛身段。當然,這部戲的演繹更具爆炸力,動作更有張力,這也是為了讓氣氛更加緊張,畢竟只有兩個男人的戲,觀眾肯定會有審美疲勞的。也顯然,兩個導演也都明白這個理,都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兩部戲的演員表演都具特色。但共同點就是,老演員更具有城府,更老謀深算,演技更顯一籌,如,第二場戲即髮型師假扮警探再次登門後,在強作鎮靜之後露出的崩潰不僅讓情節更具戲劇化,也顯示了演員一流的功底;而兩個年輕髮型師,都是年少輕狂,得意時囂張跋扈,失落時垂頭喪氣。相較而言,第一個髮型師更收斂一些,而第二個可能情緒和動作的起伏更大。

兩部電影對照著看,各有千秋,前者不累,作為舞臺劇化的電影,有各種的講究,而演員的表演更紮實,更著重突出心理變化和起伏;第二部則更強調錶演中的情緒的戲劇化表現,就是將情緒透過語言動作渲染出來,而前者是透過語言動作甚至道具來體現情緒變化。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時空隔開了距離,但電影呈現了夢迴當年的情愫。

再說下邁克爾·凱恩。當年輕的邁克爾·凱恩出現的時候,似乎讓人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看下現在邁克爾·凱恩的形象和表演,真應該感謝有了電影這種好東西,時間變化無法認知,但人是物非卻是明證。只是蒼老的面容,而聲音依舊。年輕時的邁克爾·凱恩,表演還是有很重的舞臺劇的痕跡,就連中槍之後的表演,都有些誇張。可是,看下他老年之後的表演,已是遊刃有餘,一氣呵成。整個片子看下來,似乎都不帶喘氣的,那麼多的臺詞和動作以及情緒轉化,都是滴水不漏。確實是一位越老越妖的戲骨:

爺青回。

30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霸道總裁”和女明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