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一夜之間,幾道金牌落下,眼見要颳起風口的“社群團購”突然偃旗息鼓,江湖上又多了個“幾顆大白菜就擊倒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傳說。老百姓說起這事兒,直呼大快人心,但仔細想想,網際網路巨頭用資本快速吹大泡泡幹了可不止一次,斷人生計浪費資源的事兒比比皆是,比如堆積如山的共享單車、漫山遍野的外賣餐盒,難道次次都要靠“體制優勢”才能糾偏嗎?

為網際網路巨頭鳴不平的大有人在,觀點聽著也似乎有那麼點道理,比如阿里對標的亞馬遜,在美國也是一樣持續擴張,也沒做成什麼殖民火星的大事兒;騰訊對標的Facebook就更沒出息,濫用個人資料被英國處罰,最近被美國政府反壟斷盯上。而被民眾和資本瘋狂追捧的馬斯克,那是造車造火箭的,為啥大家不去譴責中國哪些個車廠、油廠呢?

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本質是“去中介化”(這裡的中介指的是“二道販子”)。仔細數數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發家史,哪裡有“中介”,網際網路就往哪裡鑽,一旦開啟局面,就會摧枯拉朽血流成河。最早消失的是傳統書店,之後是批發市場、電子市場、路邊攤、黑車,接下來可能是翻譯、菜販等。網際網路從來不會做大蛋糕,用現在的流行語說,只會“內卷”,往好了說是提高社會運作的效率,但勞動者就成了那個“代價”。

那些為網際網路巨頭辯解的人,明顯屁股坐歪了,已經忘了科技的初心是“以人為本”,忘了這是一場實力嚴重不對等的競爭。這些個已經富的流油、盤根錯節、一言九鼎的網際網路巨頭,對內逼迫員工996、對外搶菜販的生計,用技術手段淘汰技能老化的勞動者,又用漂亮的業績在資本市場換的真金白銀,而利益嚴重受損的普通大眾卻只能唉聲嘆氣,繼續頂風冒雨的找下一個活路。

效率高的淘汰效率低的雖然符合自然規律,但必須有一個過程,完全“社會達爾文主義”不符合人性。還記得歷史書上講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資本家跑馬圈地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激起多少義憤填膺嗎?和技術在持續發展不一樣,人分為青年中年老年,轉換勞動技能對青年都相當不容易,更不要說中年老年,一夜之間斷了人家的活路,這正是資本赤裸裸的惡啊

美國人發明了網際網路,起初只是物理學家在計算機之間傳輸資訊,直到1991年,傳輸豐富多媒體資訊的HTTP被髮明,才讓網際網路走進了普羅大眾的視線。美國曆史上發展經濟最成功的總統是克林頓,他在1992年提出了“資訊高速公路”計劃,極大地促進了美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刺激了美國網際網路巨頭的誕生,亞馬遜(1994年)、雅虎(1994年)、ebay(1995年)、谷歌(1998年)等。

網際網路本質上是傳輸資訊,而資訊是這個世界上,除了物質和能量之外,第三大基本元素。隨著網上的資訊和媒體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在社會的滲透率也越來越高。從發明到現在,美國網際網路賺錢只有一個商業模式,那就是“賣廣告”。透過提供廉價甚至免費的服務,吸引使用者(流量)看廣告是谷歌、Facebook等的核心業務,而發展更快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已經從線上走到了線下,為了獲取流量無所不用其極,而整個社會付出的代價就是那些消失的職業

不知不覺中,網際網路已經被資本組合成了幾個大塊頭,在享受了“免費”的服務之後,普通大眾發現自己已經被牢牢網住無法脫身,誰都沒辦法不用微信,不用淘寶,不騎共享單車,即使你不用這些服務,也會不幸的發現,連交水電費、坐公交地鐵都必須用支付寶、微信。資訊的互動是雙向的,在享受了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便利之後,也把自己的資訊/資料交了出去

馬雲在好幾年前就說過,“資料是未來的金礦”,那時候大家還不理解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實際上,無論是經營網上購物的阿里、京東、拼多多,還是要覆蓋衣食住行的美團、滴滴、貝殼,為了牢牢掌握住自己的使用者,都必須用自己拿到的資料來理解(分析)使用者,壟斷他們所在的行業(場景)是逼迫使用者交出資料最有利的武器。所謂“資料是未來的金礦”,翻譯過來,就是使用者是這些壟斷者的“肉雞”

隨著2014年深度學習推動人工智慧的第三次崛起,網際網路巨頭猛地發現,自己手裡資料的利用價值更高了,對使用者從“猜”變成了“預測”。深度學習就像是個喂不飽的貔貅,給多少資料都能吃下去,而且能產出金燦燦的果實,巨頭們掌握的資料越多,就越能粘住使用者,對使用者的榨取也就越便利。仔細想想,你買了多少沒用的東西?離了微信感覺世界都塌了?沒了手機連路都不會走?

但網際網路公司也有弱點,即使壟斷了某個場景,也做不到完全瞭解使用者,因為人有多面性!淘寶推不出你睡前在看哪本書,美團不知道你為什麼突然厭倦了三亞,對於複雜的人類個體,資料太單一併沒有什麼大用。為了讓自己更懂使用者(獲取更多資料),阿里買了優酷、餓了麼,開發了支付寶,騰訊投資了京東、推廣微信支付,美團更是要把衣食住行全面覆蓋。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都必須把觸角伸的足夠廣,儘可能多的獲取資料,而誰的錢多決定誰能活到最後

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幾大巨頭就會壟斷所有使用者資料,我們每個人都變成黏在他們網路上的一隻肉雞,而網際網路巨頭背後的資本就會挑戰政府的權威(如Facebook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為了打破這種趨勢,歐洲2016年推出保護個人隱私資料的GDPR,美國的反壟斷大棒揮向了Facebook、谷歌等巨頭,而中國這兩年開始強化《個人資訊保安規範》的執行,禁止未經使用者同意就將資料轉讓給“第三方”。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網際網路公司及背後的資本根本無法抑制獲取更多資料的衝動。為了壟斷更多的場景,合法的獲取資料,網際網路公司在自己的App裡開發越來越多的服務,比如支付寶、微信裡的服務包羅永珍,美團收購摩拜後就將掃碼入口轉移進自家App等。此外還有一條路是開發具有普適性的服務,為了享受服務,使用者必須同意資料轉移給第三方,所以各家都有了自己的支付產品,因為資金流是貫穿所有業務的最好鏈條。

網際網路公司不但自己相互競爭,原先佔據線下場景的傳統企業也成了他們的獵物,阿里控股大潤發、騰訊投資永輝都是為了把與使用者高頻交易的場景納入囊中,所有企業都成了他們的“打工人”。面臨威脅的傳統企業奮起自救,“數字化轉型”應運而生。在補齊了“資訊化”這門課之後,大家突然發現根本無法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又不得不轉頭學習網際網路公司的“流量思維”,發展壯大主營業務或普適服務,把使用者變成自己的流量並持續做大做強

網際網路公司與傳統企業上一次衝突的高潮就在2個月前,馬雲在外灘大會上抨擊銀行是過時當鋪思維時,他腦子裡想的,是用阿里的支付寶把所有人的資料都收集回去,細思極恐啊!可惜商業銀行不是吃乾飯的,有銀保監會、央行等庇護,最終“馬已今服”。事實證明,數字化轉型後的傳統企業才是遏制網際網路公司瘋狂擴張的最佳制衡力量

這一次,網際網路公司算計最弱勢的菜販犯了眾怒,政治局會議定調2021年經濟是“反壟斷和制止資本的無序擴張”真是大快人心

20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如何建立人才測評標準體系?38頁人才測評實戰,人力總監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