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在中國地圖上的政權數量數不勝數,舉個例子,光隋朝末年出現的國家數量就超過18個之多,但是與之相對的,大一統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次數卻屈指可數,那麼這些幸運兒都是哪些呢?
秦朝:秦朝建立者贏政,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陽(今 陝西咸陽 )贏政華夏族,帝王: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嬰,主要民族華夏族。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分裂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自稱是始皇帝。歷史貢獻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http://timg.juduo.cc/2020/12/ff1731de74094b5c8dff25456e5c50df.jpg)
漢朝建立者劉邦前206-公元8年漢朝分(西漢東漢)都城長安 ,(今陝西西安)。太祖劉邦,漢朝(前202—公元220年),史學界分為西漢和東漢,共29帝立國405年。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少帝劉恭、漢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廢帝劉賀、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漢孺子劉嬰、王莽、漢更始帝劉玄、建世皇帝劉盆子、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北鄉侯劉懿125年、漢順帝劉保、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漢靈帝劉宏、弘農懷王劉辯、漢獻帝劉協。漢朝別稱:漢、大漢、漢國、天漢、劉漢。主要民族漢族。
![](http://timg.juduo.cc/2020/12/71843531c2864071bbcf2e6a10adbee7.jpg)
隋朝建立者楊堅,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一統王朝。都城 大興 ,(今陝西西安)漢族。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它與另一個兩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首先,隋與秦都是憑藉強大的武力統一分裂多年的中國,而緊接著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經濟得以發展。與此同時,又對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終於使政權毀於一旦。然而,也正是憑藉此時國家對物資財富豐盈的積累,為後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從而,帶來了隋之後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盛唐文化。
唐朝:作為我國曆史上最開放的王朝,唐朝也實現了版圖的空前廣大。629年消滅東突厥後,唐朝佔據蒙古高原,659年消滅西突厥後,唐朝佔據了鹹海以東的西域廣大地區。唐朝無年不戰,兩度對高句麗用兵,終於在668年徹底消滅高句麗,而在早先的663年,唐軍在白江口之戰中擊敗日本,確立了中原王朝在東亞地區1000多年的主導權;唐玄宗時期,東北首次納入帝國版圖。唐朝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唐朝成為我國專制皇權時代的頂峰。另外,武則天建立的武周,主流史學觀點認為其屬於唐朝,故未單列。
元朝: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元朝疆域空前廣闊,除新疆中西部區域,元朝疆域囊括了今天我國版圖的全部。1247年的涼州會盟,標誌著西藏正式納入中原王朝版圖;1281年,元朝設定澎湖巡檢司,澎湖群島首次納入版圖;自蒙古時期開始,帝國三次征討日本和安南都未能成功,自937年獨立的安南徹底脫離中原王朝懷抱,日本也逐漸成為中原王朝的死敵。元朝時期,行省制度推行全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強。
![](http://timg.juduo.cc/2020/12/b256f5487361483695fe5741064d87da.jpg)
明朝開始,封建制度逐漸走向衰落,明朝進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專制皇權的制度,例如八股取士、重農抑商等。明朝疆域自明太祖朱元璋時期達到頂峰時,隨後開始不斷放棄。明成祖朱棣時期,明朝設定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明後期開始改土歸流,西南逐漸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http://timg.juduo.cc/2020/12/a84740c45f1f44419e5d170fd3bcc550.jpg)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總計296年,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臺灣,逐步掌控全國。
總結:我國古代分裂的時期雖然也歷時不短,但是即便是分裂也都是朝著實現“大一統”而去靠攏,“大一統”的思想早已經根深蒂固,統一是我們華夏民族發展的大趨勢,是任何人和勢力都不能阻擋的,而我們的中華文明也是正是在這種思想下不斷融合和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