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世界我可以》是一檔兒童成長觀察類綜藝節目,主要觀察父母培養孩子時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然後請教育專家魏教授、童話大王鄭淵潔、女排教練郎平等社會名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以供家長、準家長們參考。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現在不僅要讓孩子吃得飽、穿的暖,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很多犯罪者、自殺者或者其他心理問題都是源自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所以怎樣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怎樣給予孩子恰當的愛,這不僅是已經當父母的人要學習的課題,也是未來要當父母的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要學習的課題。
第一期主要講的是“獨立”,一共觀察了3個孩子。
第一個小朋友生活在單親家庭。她從小是被爸爸帶大的,現在已經四歲了。
雖然生活中沒有媽媽,也不記得媽媽長什麼樣了,但是她看到別的家庭的小孩是爸爸媽媽一起帶小朋友玩的,她也會站著看。她也會疑惑,我的媽媽在哪裡?為什麼我沒有媽媽?其實她是缺失了一份愛的。
魏教授說的很好,如果兩個人要離婚,那麼要商量好以後怎麼教育孩子,怎樣不讓孩子失去父愛或者母愛。還有就是撫養孩子的這一方不要把自己對另一半的恨轉嫁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辜的。
有的家庭離婚了,但是孩子依然成長的很健康,甚至希望父母能再離一次婚,這樣ta就有四個爸爸媽媽了。這樣的孩子,即使父母離婚了,他也能感受到非常多的愛意。
但是現在也有的家庭是,雖然父母沒有離婚,但是養育孩子的重擔全部落在一個人身上。比如媽媽在家帶娃,爸爸賺錢養家。但如果這位爸爸經常出差,還不怎麼跟孩子溝通,那基本上對孩子來說也算是單親家庭了。
忽然想到在《哈哈哈哈哈》裡,陶虹說自己的女兒有一天跟她說:爸爸怎麼還不回他自己的家啊?在女兒的眼中,爸爸不過是一個來串門的叔叔。雖然這話徐崢聽了會很傷心,但是小孩子平時沒有得到他的關愛,所以這也是自然的結果。
從這個片段中可以學到兩點:第一,就算離婚了,也可以不讓孩子缺失應有的愛,孩子還是可以健康成長。第二,就算一方再忙,也要多跟孩子溝通互動,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
第二個小朋友是一個即將上幼兒園的小女孩。上幼兒園之前,她媽媽一直在跟她做心理建設:要加油,在幼兒園要乖,要聽老師的話,放學後媽媽就來接你,幼兒園有很多玩具之類的,但是小女孩還是一直哭著吵著不上幼兒園,一直要媽媽陪。
![](http://timg.juduo.cc/2020/12/2fada4825178471eb8fd1b369909458c.jpg)
但是真的到上幼兒園的那一天,爸爸媽媽牽著她的手把她送進幼兒園,她頭也不回的就跟著老師走了。媽媽不放心,趴在校門外面偷看女兒在幼兒園裡哭不哭。但是女兒不僅沒哭,還積極和老師互動,和其他同學建立了友誼。
![](http://timg.juduo.cc/2020/12/d7625575424f46eca81c9d45f84da0d0.jpg)
上體育課時,女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帶頭從墩子上跳下來,第一個回答問題。
中午吃飯時,有小朋友問:如果放學後你媽媽不來接你怎麼辦?她正在思考。另一個小女孩說:那你就來我們家玩!她問:你家有很多很多玩具嗎?小女孩說:我家有超級多的玩具!然後她就說:那好,如果媽媽不來接我,我就去你家玩。
![](http://timg.juduo.cc/2020/12/c79156feed3e499984145bbb617f610a.jpg)
還有臨上學的前一天,女孩的媽媽給她縫了一個小包,裡面放了媽媽和女兒、爸爸和哥哥的照片,說如果你想媽媽了,就拿出來看一看。但是當天中午,小女孩不僅沒看一眼照片,還嫌它礙事,讓老師幫她取下來放進自己的揹包裡。
反倒是媽媽看著女兒頭也不回的離她而去,看到她在幼兒園玩的很開心,回到家又獨自面對空蕩蕩的家,自己哭了好幾次。
她說,如果給我一天的自由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從生一胎開始,她就做起了全職媽媽,現在已經9年了。也許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所以她變得沒有自我了。看到孩子很獨立,她反而很傷心。
所以,有的時候孩子太黏人,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而是媽媽離不開孩子。
當然我也不認同爸爸的教育方式,明明知道孩子這樣黏著媽媽不好,吃飯睡覺都又哭又鬧,一刻不停的要媽媽陪。但是他不說話,也不反應。任憑孩子哭鬧,他充耳不聞。他低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如果他行動起來,是可以改變妻子的心態,改變女兒的不良習慣的。但是他只是逃避,沒有積極主動的去改變。
第三個孩子是一個跟弟弟爭寵的小女孩。她自己四歲了,有一個一歲半的弟弟。但是她非常的霸道,不僅不讓弟弟碰自己的玩具,當弟弟動了她的東西,她還要求父母揍弟弟。她有一種獨佔爸爸媽媽的慾望。所以弟弟就過的很慘,當著姐姐的面,不能得到爸爸媽媽一丁點的愛。
但是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的時候,小女孩就自動承擔起了當姐姐的責任:教育弟弟不能亂吃東西,不能玩耳機線,弟弟想看電視,她會說不行,弟弟想吃水果,她就把碗給弟弟端下來。
其實她也會照顧弟弟,但是有爸爸媽媽在的時候,她就會變得蠻不講理。其實是她想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愛。
但是這種情境其實是不正常的。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要互愛互助,當一個孩子欺負另一個孩子的時候不能袖手旁觀,也不能只當是孩子在打鬧,應該第一時間制止這種行為並且給ta講道理。
另外孩子會模仿大人的動作、語言。比如她推弟弟,肯定平時媽媽也這樣推過爸爸。比如她對弟弟說,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肯定她媽媽平時也是這麼教育她的。
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都會被孩子完全照搬的學過去。當你從孩子身上看到某些缺點,可能那恰好是你自己身上的缺點。
然後就是父母的愛要平均分,不能因為ta是姐姐或者ta是弟弟就要讓ta讓著另一方。這樣經常做出犧牲的一方就會覺得委屈,甚至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從而產生自卑、仇恨的心理。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完全獨立的人格。
![](http://timg.juduo.cc/2020/12/53d1525a-af02-48e4-b37c-07a0d13215b1.jpg)
這一期的主題是獨立。
什麼是獨立呢?兩三歲的時候就是讓孩子知道我是誰,我能幹什麼,我有什麼。再往後要培養的就是孩子能夠透過直面問題來提升自己的能力:敢於面對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重要的不是逼迫ta一定要能夠解決掉某個難題,而是要讓ta產生一種面對問題時,可以積極主動的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的能力。讓他品嚐到靠自己的努力解決掉某個問題之後的喜悅,那樣他會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樣下次遇到問題他們還會積極主動的去解決,自信就是這樣透過一點一滴的解決問題培養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