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教育孩子,是中國每個家庭及學校的重要任務,也是家庭和社會的頭等大事。

培養一個孩子成長,要花費父母大量的精力,時間和財力。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不管家庭經濟條件如何,教育投資,大多數父母都會毫不猶豫,儘自己最大能力來滿足孩子。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而自殺。有的孩子已經成年了,依然向父母索取,當一個啃老族。這些案例讓許多父母、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教育進行了反思。孩子之所以會成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孩子,跟我們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首先,在孩子教育問題上,溺愛是教育的大敵,會毀掉孩子的一生,也會毀掉一個家庭。

從小就被溺愛與縱容的孩子是可怕的。古人云:“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 ”。最具典型的是《紅樓夢》中,薛姨媽對薛蟠的溺愛。薛姨媽是個慈母,“自古慈母多敗兒”,薛蟠就是被薛姨媽給寵壞的。薛家物質條件極好,薛蟠是家中獨子,薛姨媽對愛子是有求必應。薛蟠目不識丁,一學習就頭疼,薛姨媽從不責罰兒子。薛蟠整日帶著僕人在外東遊西逛,為了爭奪丫環香菱,縱使奴僕打死馮淵,惹上人命官司,薛姨媽花錢買通官府,為兒子擺平人命官司。

其次,放縱孩子,,這會給孩子的未來帶來極大的隱患,也會給父母在教育方面帶來極大的阻力,使孩子變得任性、不懂得尊重。前兩年網上有一個影片,一個小男孩手提一把菜刀,咆哮著與手執竹棍的爺爺對峙。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了,天天向爺爺奶奶要錢,玩付費遊戲。當爺爺奶奶知道後,便不給他錢,他就瘋狂地要拿刀砍死他們。

還有一個十歲出頭的男孩和媽媽奶奶一起上街,因為要玩手機,媽媽不給。他大吵大鬧,媽媽教育他,他居然對媽媽動起手來,揮舞著拳頭,媽媽幾乎招架不住。奶奶在旁又勸又拉也沒能阻止住。

再者,從小被放縱慣了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已經養成了很多惡習。這時候父母發現孩子,行為品德問題相當的嚴重,但是已經很難約束,到了無法管教的地步,只能放任了。

那麼,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要怎樣教育孩子呢?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3種苦。

01體會生活的苦

在成長的路上,有些風雨一定要孩子自己承受,有些苦難也一定要孩子親身體驗。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幫你拿東西,擦擦桌子掃掃地,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十二三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麼多,讓他自己節約著用。孩子高中以後,要他在外面多參加社會活動,鍛鍊自己,接觸社會上的方方面面,培養吃苦精神。

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商界名人,每天的工作可以說安排的很滿。雖然貴為首富,但李嘉誠先生和其他父母一樣,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成就,望子成龍。對於教育孩子也一樣。對孩子教育嚴厲,賞罰分明。在兩個兒子很小的時候,李嘉誠就經常帶他們去公司,讓他們瞭解父親的工作,有時甚至在旁邊,看著李嘉誠開懂事會議。還經常詢問孩子們的看法,對孩子的疑問李嘉誠也是很耐心的解答。也許正是這麼早的接觸商業薰陶,讓兩個孩子長大後都有很強的經商天賦。

有一個星期天,李嘉誠帶兒子去乘電車,要他體會下層百姓的生活。電車還沒有停穩,人們就蜂擁而上。車門口被擠得水洩不通,有些人竟然踩著別人爬了上去。李澤楷很快就被擠了出去,他無奈地望著擠到車上的父親,父親不理會困惑的兒子,臉上卻露出了會意的笑容。又有一輛電車開來了,這一次,李澤楷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退不讓,一鼓作氣,擠進了車廂。這次經歷讓他明白社會上的競爭,哪怕是擠公交車也不是那麼容易。不拼盡全力,你就會被淘汰。

02吃自立的苦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順暢。讓他們踏入社會後,在風雨人生中,遇事迎難而上不退縮,才能充分實現自身價值。

李嘉誠在兩個孩子十五六歲的時候,就送他們去美國留學。他夫人捨不得兩個孩子去,他說:“作為父母,讓孩子們十五六歲就遠離家鄉,隻身到外面深造,當然是有些於心不忍,但是,為了孩子的將來,就是再不忍心,也要忍心。”

去美國之前,李澤楷心中充滿了嚮往;而到了美國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生活的苦澀滋味。沒有傭人在身邊,他不得不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他學會自己做飯洗衣服,有了空閒時間,他就去打工。李嘉誠雖然很有錢,但在兒子身上卻極其吝嗇。李澤楷如果不打工,就無法生活下去。李澤楷做過麥當勞服務員,在高爾夫球場當過球童,並且把掙來的錢資助經濟困難的同學。

在李嘉誠對兒子的言傳身教、精心培養下,兩個兒子畢業後,沒有依靠父親,而是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實力,成為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

從李嘉誠教育子女的方法,讓我們明白,什麼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生活中的磨練,是檢測孩子適應能力的試卷,也是衡量強者和弱者的標尺。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溺愛孩子呢?

03吃學習的苦

人生的路上佈滿了荊棘,失敗和挫折也是人生常態。

有的時候,並不是付出了就能得到。不過,只要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就一定離成功不遠。從小就要磨練孩子的意志力,面對失敗,別輕易放棄。以最平常的心態、最堅定的信念,去叩開生活的大門。

成功無任何捷徑和技巧可言。只有經過風吹雨打,才能結出誘人的果實。

俞敏洪出生在江蘇省江陰市的一個小鎮。父親是一個木匠。他高中時學習成績一般,特別是英語成績,第一次高考英語得了33分。第二年又參加高考,英語考了55分,依然沒考中。他心灰意冷有些喪氣,只好回到農村幫父母餵豬、幹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生活像一潭死水,可他嚮往的是到大城市去生活,那裡才是他追求人生的理想和目標。他再次離開了農村,第三次投入了高考複習中,刻苦學習英語。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三次高考,俞敏洪考上了北大英語系。從此,他的人生改寫,也為他以後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越是愛孩子,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溺愛與縱容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我們要理性的,正確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13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炎症反反覆覆,懷不上孩子怎麼辦。5種常見型別附加日常護理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