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改革開放以後出生人口峰值出現在1987年,為2508萬,隨後逐年下降,直到199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2028萬,也是最後一次達到2000萬以上。2010年,出生人口已經降至低點1588萬人。隨後全國陸續實施雙獨二孩政策(2011)、單獨二孩政策(2013)、全面二孩政策(2016),出生人口終於有所反彈。
2010年至今出生人口數
但是,隨著2016/2017二胎生育需求集中釋放,2018年出生人口已降至1523萬人,2019年更是1465萬人,比2018年還減少58萬人,創下了歷史新低。部分專家預測的生育潮並未出現。
除了出生人口,其他資料也能顯著地反映當前的人口形勢:
2000年以來出生率、死亡率、增長率
在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方面,2019年分別為10.48‰和3.34‰,同樣創歷史新低。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響,人口出生率在2016年達到5.86‰的十年新高後,並未維持,在2018年就急速下跌至3.81‰,直至2019年創下新低。因為人口死亡率一直處於7‰左右,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主要受出生率影響。
總撫養比資料
總撫養比,也稱總負擔係數。指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多少名非勞動年齡人口。從資料可以看出,總撫養比與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相對應,處於逐年上升的趨勢,於2019年達到近10年峰值41.5,意味著我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要負擔41.5名非勞動年齡人口!
種種資料顯示,我國適齡人口生育意願偏低,總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線,人口發展進入關鍵轉折期。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中華文明之所以長盛不衰延續至今,龐大的人口基數是一個重要因素,生育率過低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有引發種族存亡的危險。
第二,人口既是勞動力,但同時也是消費者,會創造需求和就業機會。生育率過低,統一大市場和充裕年輕勞動力形成的人口紅利優勢將逐漸消失。
第三,在教育普及的前提下,人口越多,則人才越多,就能產生更多的科技創新,從而帶來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強的國力,反之則競爭力受影響。
東三省GDP圖
以東北地區為例,近年來東北的生育率在中國幾大區域中長期墊底,人口已經開始處於加速萎縮狀態,相對應的東北的GDP也處於下滑狀態。
黑龍江省人口資料
那麼,在政策已經逐步放開的情況下,導致生育率低下的原因包括哪些呢?概括起來,可能包括四個方面:
一方面,是生育的高成本(包括住房成本、生活成本、教育成本、醫療成本、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等),生得起卻養不起、養不好,很多家庭隨社會大潮捲入了 “富養”和“精養”的高成本模式,而且我國的高房價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成本高企,同時社會福利又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讓人望而卻步。
居民槓桿率攀升
第二方面是家庭特別是女性害怕生育潛在的高風險,怕多生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包括生理上的健康風險、職場對女性工作者的歧視帶來的工作風險以及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帶來的家庭風險。
第三方面則是生育政策尚未完全放開,從最嚴厲的獨生子女政策到現在的全面二孩政策,政策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放鬆,但還是束縛了部分生育意願較高家庭,放開三孩乃至全面放開生育後,可能對生育率的提升會帶來一定幫助。
第四方面是觀念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婚姻觀、生育觀發生了重大變化,“傳宗接代”的繁衍觀念越來越被拋棄,不婚主義、丁克主義等逐步流行。
那麼,你是因為什麼原因不願意多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