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育來說,不管農村還是城市,女性想要生娃的意願出現下滑現象。二胎沒有放開之前,生育率低是政策導向的結果,這個還好辦,政策調整一下就能馬上見效。
然而,當人們從內心開始牴觸生育時,政策調整就失靈了,雖然還不能確定是進入“低生育陷阱”,但從這些年的生育率的下降趨勢可以看出,我們正處於一個低水平的狀態。
01
生育現狀
中國人口報告2020顯示,中國既面臨人口總量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結構性危機。

有專家建議把三胎放開,但遭到網友的反對,生養孩子並不像專家們想象的那麼低。如果夫妻雙方均是獨生子女,再生育三胎,上面四個老人,下面三個孩子,加在一起七口人,如果老人年齡大不能完全照顧三個孫輩,寶媽將不得不做全職媽媽。
因此,現在的年輕人太難了,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孩子不僅要去上學,還要報各種特長班、興趣班,來彌補學校的教育不足,因為學校的主要方向仍是“科舉制”的應試教育,以智力教育為主。那麼,其他技能的培養,仍由家長來買單。

小葉是一位二胎媽媽,自從生下二胎後,再沒有機會走向工作崗位,婆婆雖然能幫忙帶,但是老人帶兩個孩子是非常吃力的,大寶出去玩跟瘋狂的兔子一樣,奶奶根本追不上,況且小推車裡還有一個小寶。
一個人帶倆娃,想做一些事情太難了,你得一邊做飯,一邊哄孩子,雖然開啟電子產品,能讓孩子消停一會。
畢竟孩子太小,不適合長期玩電子產品,否則會影響視力。小葉獨自帶娃時,家裡的哭鬧聲,和著鍋碗瓢盆相互碰撞的聲音,做好飯先喂寶寶吃,然後小葉才能吃到飯,接著是洗涮與家務。
對於三胎,小葉想都不敢想,記得以前計劃生育時,懷孕八個多月的孕婦,被抓走把胎兒打掉,就是老家的鄰居。還曾有家庭懷二胎,寶媽被帶走了,大寶因為沒奶喝離開了,小襁褓扔在衚衕裡,好多小孩圍觀,應該是90年代的事情了。

大概十年前,記得嫂子懷二胎不敢回家,經常有人來查,住在母親的院裡,母親因為膽小,整晚睡不著覺,提心吊膽的,有時候還把家裡的大門卸走,後來乾脆兩口子去外地打工了,閨女也是在外地生的。
原來多生要交“社會撫養費”,現在鼓勵生三胎,很少見說獎勵的,撫養的重擔仍然由家庭承擔。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太難了,房價居高不上,小孩又是“吞金獸”,一個月奶粉、紙尿褲、紙尿片等亂七八糟的費用,沒有兩千塊錢補不上,三個孩子至少要六千塊,大人老人還要花錢,加上還房貸、車貸的錢,不要提買衣服了,聽說要隨份子錢,心裡都要咯噔一下。
況且有的家庭收入才幾千塊錢,勉強解決溫飽問題,離小康還有一定差距。
總之,年輕人不願生育,根本不是政策的問題,而是教育、養育、生活等成本過高,生二胎三胎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果大家收入提高,有保障了,誰不願多養個孩子?
02
低生育的原因
1、房價高於收入
房價一直人們生存的心病,因為房價突然上漲,加上城中村批次改造,城市進入“合租時代”,但也有很多選擇逃離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相容。
年輕人結婚,房子成硬性指標,逃離城市的人們可以透過相對低的門檻進入婚姻;而留在城市的人,要麼選擇光棍,要麼選擇買房結婚,但也有無需買房就結婚的,這樣的情況佔據比例很少。
年輕人靠自己能力買房是挺難的,家人只好想辦法墊付,家境好的尚可,普通家庭還要四處借錢付首付。
細想一下,奮鬥二三十年,就為了還房貸的錢,真的挺悲哀的。
2、育兒成本高企
有人把小孩形容成“吞金獸”,孩子的衣食住行玩,樣樣都離不開錢;兒童期要學各種東西,如跳舞、畫畫、武術等。
有人做過統計,把孩子從小養到上大學,在一線城市均超過200萬;小孩從出生到初中要花多少錢,在上海超過80萬,平均每年要花五六萬,且孩子教育佔家庭收入的四成。
3、職場媽媽居多
職場女性很多,如果遇上懷孕,可能面臨被職場歧視的局面,有人公司會以各種理由勸退;生過孩子的寶媽重返職場,可能遇到公司環境鉅變,自己原來的“窩”不見了。
4、流動人口很多
2019年,我國的流動人口子女高達9870萬,超過兒童總數的三成,城市對人口有調控政策,以及改造計劃的進行,讓很多流動兒童入學變得更為艱難,民辦打工子女學校出現萎縮現象,很多兒童不得不去老家上學,他們也變成了留守兒童。
有年輕人想,與其讓孩子留守,還不如不生或少生,少一個孩子受罪,父母也不必體驗骨肉分離之苦。

5、歧視非婚生育
非婚生育的孩子,總是被大眾歧視,他們甚至得不到法律的保障。歐洲有很高的非婚生育人群,法國最高。
法國與美國有差別,法國不允許單親爸爸做親子鑑定,只要你認了這個孩子,不管是不是你親生的,都要養到十八歲,私自做親子鑑定,將觸犯法律。所謂法式浪漫,就是兩人同房後,男人立馬捲鋪蓋走人;美國不一樣,如果爸爸不負責,孩子確定是親生的,仍要付撫養費。
03
年輕面臨什麼窘境
年輕人表示“生不起”,生育不是一件小事情,養娃是一個既花時間、精力,又費錢的事情。如果像專家建議的一味“開源”,而忽視根本問題,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想要開啟人口紅利,要先從解決年輕人的生育壓力做起,搬走他們身上的壓力,比“忽悠式”的生三胎更重要。
當現實困難化解掉了,如消除職業對孕產婦的歧視,提高生育福利,寶爸也享有育兒假等,不用苦口婆心地勸生,年輕人也會做出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