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大秦帝國劇照

戰國初期,禮崩樂壞,封建經濟已經佔據社會經濟的主導地位,老式的奴隸制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求。新型封建制與舊式的奴隸制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們的社會意識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滅國之戰頻頻發生,在這樣弱肉強食的時代,各國都不得不推行變法以圖強。

下面我們就依次介紹一下戰國時期的幾次著名的變法。首先最早的就是魏國的李悝變法。

當時三家分晉,魏國最為貧弱,在外部環境上,諸侯之間的征伐日益殘酷,軍事壓力日益增大,魏國又剛好位於中原腹地的四戰之地,西面是如狼似虎的秦國,一直有東出的野心,東面是齊國,雖然沒有了齊桓管仲時期的強盛,但也是東方大國,南面是地大物博的楚國,北面是軍事上也非常強悍的趙國,就連經濟上也不如當時的韓國。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魏文侯重用李悝推行變法。

李悝歷史畫像

李悝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廢除奴隸制的世襲制度,廢除井田制,鼓勵墾荒,允許土地買賣,重新測算土地,平均分給每個農民,估算稅收,鼓勵農民積極性,推行法治,對政府職能、軍功的獎賞都有詳細規定。在軍事方面,解放奴隸,挑選精壯之士建立“魏武卒。”這魏武卒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支特種部隊,在當時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直到後來馬陵之戰被孫臏設計團滅之前,一直是無敵的存在。

李悝變法讓魏國從三家分晉時積貧積弱的狀態一躍成為了戰國初期的小霸主。李悝變法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變法,是中國封建制度確立的標誌。李悝個人也被尊稱為法聖。

戰國時期的第二次變法,就要是吳起在楚國的變法。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一舉攻下了秦國的整個河西之地,並駐守河西。在此期間,吳起創立並訓練成了獨步天下的魏武卒。後遭小人陷害排擠,無奈投奔楚國。

楚國當時也面臨其他諸國同樣的問題,雖地大物博,但權臣和老貴族的勢力過大,中央的控制力太弱,在於齊國和三晉的戰爭中屢次兵敗,改革迫在眉睫。於是楚悼王大膽任命吳起為令尹,在楚國推行變法。

吳起歷史畫像

吳起雖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但其法家思想深受李悝影響,所以在楚國政治上的改革也是在李悝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改革內容:取消貴族三代以後的世襲俸祿,將原有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地方開墾田地,縮減政府編制,削減官員俸祿用於強兵,禁止官員行賄受賄等政策。經變法,楚國國力也很快變強,向南攻擊百越,向北助趙攻魏,大敗魏軍。但吳起變法侵害了所有老貴族的利益,力道過猛,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變法的堅強後盾轟然倒塌。被變法侵害利益的老貴族發動兵變,攻打吳起,吳起奮力跑到楚悼王屍體旁,老貴族們射出的箭同時射中了吳起和楚悼王的屍體。楚肅王即位後按楚律傷害先王屍體需誅滅三族的法律,下令處死七十多家參與兵變的老貴族。就這樣楚國的變法隨著吳起的死亡而宣告失敗。楚國也因此錯過了最後一次變法圖強的機會。

戰國的第3次變法就是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這兩次變法幾乎同時進行,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迥然不同。我們先講一下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

申不害雕塑

申不害也是戰國時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思想除法制之外,主要強調君主的御臣之術。他認為“法”是公開的,是臣民的行動準則。而術卻是隱藏在君主心中,專門對付大臣的。他認為一個國家最大的威脅不在敵國和老百姓,而來自於朝中大臣,要求君主掌握絕對的生殺大權,強調君主在國家政權中的獨裁地位,絕不能大權旁落,這是“陽術”。為防止權臣篡位、攬權,還得必須有“陰術”,也就是說組建地下工作者或特務機構來監視百官。伸不害在韓國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變法,使韓國的政局得到的穩定,貴族的特權得到了限制,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軍隊的戰力也大大提升,君主專制得到了加強。史書記載: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無侵韓者。

下面要講述的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在戰國七雄中,秦國立國最晚,由於秦國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國家,中央對各氏族的控制力很弱,經濟方面也全面落後山東六國,軍事上也一直被魏國按在地上摩擦。同樣也是在這種內憂外患、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秦孝公大膽任用商鞅,推開一切阻力,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

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分為兩次,第一次的變法主要是在李悝變法的基礎上增加“連坐法”,輕罪用重刑,重獎重罰,提升法治的權威性。廢除貴族的世襲制,獎勵軍功,按軍功設立十二等相應爵位制度,禁止私鬥。重農抑商,焚燒其他學說的書籍,禁止山東六國遊學士子入秦。

商鞅劇照

第二次變法主要是費井田,開阡陌,土地私有化。推行縣制,廢除分封制,以縣為行政單位。設立縣令管理政務,設立縣尉掌管軍事。且縣令、縣尉都由中央統一考核任命。遷都咸陽,統一度量衡。強制推行小家庭制,嚴禁成年父子兄弟同居。並出臺一系列吸引移民的政策。為戰爭提供充足的兵員和軍賦。

透過這兩次法律的頒佈和推行,秦國變得國庫充盈,兵源充足,軍隊戰鬥力爆增,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之中最強的國家。為全國一統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介紹完了各國重要的幾次變化,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回答剛開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各國都進行了變法,只有秦國能一統六國呢?

首先,李悝在魏國的變法雖然開創了法治的先河,但變法的並不夠徹底,不夠系統化,不夠全面,不夠精細化,導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就對君主個人的素質要求特別高,這就是為什麼在魏文侯和魏武侯時期,魏國能夠稱霸50多年。而到了魏惠王時期,國家沒有一個具體的外交方針,不斷於各國交戰,窮兵黷武,疲於應付。東敗於齊國,西喪河西六百里於秦,南辱於楚。魏國從此開始衰落,失去了一統六國的可能。

楚國的吳起變法,雖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只可惜楚悼王死的太快,變法瞬間失去了強有力的後盾,導致變法時間太短,法治根基沒能形成,楚悼王死後,舊貴族復辟,變法宣告失敗。所以楚國的變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算是一次完整的變法,也就不存在一統六國的可能。

韓國申不害的變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他是法家“術”派,“術”治說白了終究還是人治,同樣只有賢明的君主才可延續,所以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也只能取得一時之效,不可久也。再加上韓國在地理位置上和國土面積上的劣勢,也註定韓國最多隻能成為地區小霸王,統一六國也絕對不可能。

而商鞅本身就是法家法派,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非常系統。農業方面推行小家庭制,鼓勵墾荒,獎勵農耕,派專人指導耕作,在後世考古出土的文物中顯示,商鞅頒佈的法律裡面,連什麼樣的地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間距是多少都能達產量最大化都有詳細的指導,這就為戰爭提供了充足的糧草和後勤保障。

行政方面推行縣制,縣令、縣尉都由中央考核,統一任命,讓中央對地方擁有絕對的控制力。中央下達的命令在15日內必須落實全國各地,15日後中央派出督察組巡視落實情況。這樣的執行力使整個秦國成為一體為戰爭服務。

秦法規定任何人都得遵守秦法,連太子年幼犯法,太子的老師都要受連帶之責,並且真正做到了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使秦國人的一切生產生活都在一個法治的框架下自行運轉。這就對國君本人的素質要求沒有那麼高,只要昏君和亂法權臣不同時出現,國家就能在法治的制約下自行運轉。所以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才算得上一次深徹的變法,即使後來的秦惠文王在老貴族的壓力下車裂了商鞅,但秦法依舊深入人心,誰也無法撼動。再加上秦國曆來貧弱,自戰國以來受盡東方六國的欺辱。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秦國曆代君王皆勤勉賢明,無一昏君出現。

除了這幾次大的變法,還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樂毅在燕國的變法都只是軍事上的改革,算不上是深徹的變法。所以綜上所述:只有秦國能在變法圖強之後擁有統一六國的條件。

22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此人曾在井岡山殘害百姓,20年後主席:挖到三尺也要為群眾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