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鐵血北朝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長城外,陰山下,歷史的長河在這裡緩緩流過,幾千年來在這片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一個又一個叱吒風雲的民族從這裡打馬走過,留下一個個令人無限遐想的名字。

山戎、匈奴、東胡、烏桓、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滿洲……

往事越千年,歷史的塵埃已然落定,留給後人的只有那一頁頁泛黃的史冊和被歷史塵封的往事。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片蒼茫大地上講起。

嘎仙洞

嘎仙洞

茫茫林海,滔滔大河。

綿延不絕的山脈,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這裡是大興安嶺,中國的最北端。在這片崇山峻嶺之間,千百年來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那是一個古老民族的壯麗史詩。

嘎仙洞中的鮮卑先民蠟像

在大興安嶺腹地的呼倫貝爾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有一處名叫“嘎仙洞”的天然洞穴。

嘎仙一詞據說是鄂倫春語,但具體含義無人得知,此洞並非今人發現,早在清朝初年就被打獵的獵戶發現了。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嘎仙洞中的一塊石壁上驚現一篇漢字寫成的祝文,經考古勘察,這篇祝文就是記載北魏歷史的《魏書》中提到的“鮮卑舊墟石室”,也就是建立北魏王朝的鮮卑族拓跋部的發源地。

《魏書》記載,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太武帝拓跋燾派遣中書侍郎李敞到鮮卑山祖先居住的石室祭祀並勒石立碑。《魏書》收錄了這篇祝文,經與石壁上的文字對比,除了個別字句外,基本吻合。由此證明這個洞穴就是鮮卑拓跋部的發源地,也就是《魏書》開篇提到的大鮮卑山石室。

生活在嘎仙洞裡的先民就是歷史上顯赫一時的鮮卑族的祖先。

嘎仙洞中石壁上的北魏祝文

馬背上的民族

塞外草原

鮮卑族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活躍在北方地區的遊牧民族,也是這一時期對中國歷史影響最深遠的一個馬背民族。

關於鮮卑起源,目前尚無定論,但基本上都認同由北方遊牧民族發展而來,目前主要由四種說法:

東胡說、東夷說、山戎說、逃亡漢人說

其中“東胡說”佔主流地位,眾多史書都持此觀點。

東胡源於犬戎,秦漢時受到崛起的匈奴壓制,在西漢初年被匈奴擊敗分裂為烏桓、鮮卑兩部,各據烏桓山、鮮卑山為生,族名也由此而來。

漢武帝時遷烏桓於上谷(今河北懷來)、漁陽(今北京懷柔)、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遼西(今遼寧義縣)和遼東(今遼寧遼陽)五郡塞外。

烏桓南遷後,生活在大興安嶺腹地的鮮卑族趁機南下進入烏桓故地的饒樂水(今內蒙古呼倫湖)流域。之前鮮卑族生活在烏桓的北方,離中原萬里之遙,故而一直沒有同中原王朝來往過,估計漢朝都沒聽過這幫野人的名字。

直到東漢建武二十一年(45年,鮮卑追隨大哥匈奴騷擾邊境,這才開始進入漢朝的視野,擠上歷史舞臺。

《魏書》詳細記載了鮮卑族的起家史,雖然多有神話傳說色彩,但畢竟是現存最原始的史料,還是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魏書

《魏書》稱鮮卑為黃帝后裔,咱可不是什麼夷狄,也是如假包換的炎黃子孫嘛,書中一本正經地說黃帝有個孫子(沒說是誰)被封到北方,國內有座大鮮卑山,後世子孫遂以鮮卑為號。

我想不明白身在黃河流域的黃帝為啥狠心把孫子封到冰天雪地,萬里之外的大興安嶺去?莫非有難言之隱?

黃帝究竟有沒有這麼個不受待見的孫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民族吃定黃帝了,不但認了祖宗,甚至連姓氏都源自黃帝。

黃帝以土德王,北俗以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為氏。——《魏書-序紀》

拓跋氏的先祖始均曾在堯手下為官,後來出兵打了勝仗受到獎勵,分封於北地。從堯舜禹三代一直到秦漢,鮮卑拓跋都很低調,山戎強大就做山戎小弟,匈奴崛起就當匈奴打手,山戎匈奴都不是善茬,連年侵擾秦漢,鮮卑拓跋卻從不摻和,頗有遠見。

舉族南遷

南遷

時光如梭,鮮卑拓跋部整整經歷了六十七世,波瀾不驚宛如死水。

直到一個名叫拓跋毛的首領即位後,這攤死水終於泛起了一絲漣漪。拓跋毛不甘心像前面六十七位祖先那樣,他要向世界證明他來過,折騰過。

於是他率領部眾出征了。

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崩。——《魏書-序紀》

首戰告捷,旗開得勝,開了個好頭,不過拓跋毛喝完慶功酒沒多久就死了,最後的“崩”字用的妙不可言。

又過了五代,到了首領拓跋推寅時,正值漢武帝擊敗匈奴,將烏桓南遷,推寅趁機帶領族人進入烏桓故地,就在他打算繼續南遷時(不走不行,東北那嘎達忒冷啊,不信你來試試),也不幸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又過了七代,到了拓跋鄰時,他也打算再次南遷,可當時他年事已高,權衡再三決定將重任交給兒子詰汾,讓他帶領族人繼續南遷。

詰汾即位後便開始動員族人南遷,他們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走出黑土地,進入匈奴故地,在陰山下住了下來,這是鮮卑拓跋的第二次南遷。

陰山

進入匈奴故地不久,詰汾傳位於兒子力微。此時的拓跋部初來乍到,立足未穩,經常受到周邊民族的襲擾,力微帶領族人艱苦奮鬥,硬是在強手如林的塞外草原上活了下來。在拓跋部歷史上,力微是個舉足輕重的傑出領袖,在位長達58年,為後來拓跋部稱雄漠北,進軍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魏建國後追尊力微為始祖神元皇帝,是為祖字輩裡第一人。

就在力微即位的那一年,遙遠的中原漢地發生了一件改變拓跋部命運的大事,力微的心瞬間澎湃起來,他知道接下來他該做什麼了。

(未完待續,精彩在後)

36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清入關前的女真滿洲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