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萊蕪戰役中李仙洲集團被殲滅,是國民黨軍隊發動內戰以來的最大失敗。

由國民黨挑起的內戰,打了八個月,國民黨軍隊雖然佔領瞭解放區的105座城市,但被我軍殲滅了66個正規旅,損失了71萬人。

由於戰線過長和兵力不足的矛盾,1947年3月起,國民黨統帥部對晉冀魯豫、晉察冀、東北等戰場轉取守勢,集中兵力對山東、陝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

為了實施對山東的重點進攻,國民黨統帥部撤銷了徐州、鄭州綏靖公署,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被免職。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坐鎮徐州,組成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統一指揮原徐州、鄭州兩個綏靖公署所轄部隊共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人。

1947年3月13日,國民黨軍隊啟動了統帥部制訂的進攻山東解放區的“黃河戰略”。

國民黨軍隊在花園口.“堵黃復故”,堵塞了黃河決堤口,迫使黃河改道,流入豫魯兩省的黃河故道,不僅淹沒了山東解放區大片土地村莊,而且切斷了晉冀魯豫劉鄧部隊和山東解放區的聯絡。

顧祝同延用了陳誠的“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戰術,鑑於萊蕪戰役北線的李仙洲集團遭到殲滅,顧祝同把山東戰場的三大兵團全放在一面,縱深梯次部署,進攻時“兩臂橫兜,中間挺進”,讓華東野戰軍無法分割和各個擊破。

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

具體部署如下:由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指揮整編第74、25、28、57、65、83師集結於臨沂、郯城、海州一線,打通臨沂至兗州公路後向蒙陰進攻;

由第二兵團司令官王敬久指揮第5軍及整編第72、75、85師集結於汶上、寧陽地區,打通津浦鐵路後向萊蕪、新泰方向進攻;

由第三兵團司令官歐震指揮第7軍及整編第11、48、64、20、84師集結於兗州、鄒縣、滕縣地區,打通兗州至臨沂公路,然後與第1兵團合作向新泰、蒙陰進攻。王耀武、馮治安的兩個綏靖區部隊在防禦各主要城市的同時,配合三個兵團的行動。

顧祝同同時延用了陳誠的“爛葡萄裡夾硬核桃”的戰術,在第一兵團湯恩伯兵團中夾入張靈甫的整編74師、第二兵團王敬久兵團中夾入邱清泉的第5軍、第三兵團歐震兵團中夾入胡璉的整編11師,每個兵團夾一個“主力”。

國民黨統帥部“黃河戰略”的目標是:要麼將華東野戰軍壓迫到膠東狹窄地區加以殲滅;要麼將華東我軍趕過黃河以北,全面佔領山東解放區。

陳毅、粟裕、陳士榘針對國民黨軍隊的攻勢,擬定了南下作戰計劃:華東野戰軍第二、七、八縱三個縱隊伸入到郯城、碼頭、新安鎮,向西佔領運河線,以威脅津浦鐵路之勢,吸引敵整編74、83師回援;以華東野戰軍第一、三、四、六、九縱隊集結於蒙陰東南、臨沂西北地區,待機殲滅敵整編第74、83師,或殲滅泗水方向的整編11師、大汶口方向的第5軍。

華東野戰軍指揮部迅速南下到蒙陰縣的坦埠。

華野各部隊剛調動了三天,國民黨軍就發現了華野的行動和作戰企圖。

國民黨的飛機轟炸了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所在地坦埠。

經過追查才知道,有個補充到華野指揮部直屬隊的俘虜兵,原系國民黨軍排長。他得知我軍的行動計劃後,便開小差跑回國民黨方面告了密。

國民黨方面已經掌握了我軍的行動方向,華野主力南下作戰已不可能。

為了分散敵軍的兵力,求得在運動中殲敵主力,華東野戰軍指揮部決定以一、三、十縱組成西線兵團,由陳士榘參謀長、唐亮主任統一指揮攻擊泰安。

陳士榘參謀長決定由宋時輪的十縱攻打泰安城,吸引大汶口敵整編75師、85師增援泰安,華野一、三縱至泰安西南打援,釆用圍城打援的戰術,力圖殲滅從大汶口北上增援之敵。

泰山之下的古城泰安,城牆高大,護城河寬。

駐守泰安的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原是川軍王陵基集團軍部隊,有三個旅的編制,28000人。整編第72師老兵多,善於守備和山地作戰,但戰鬥力不如嫡系部隊。

泰安的工事是日本人修築的,城牆和城門突出部都有地堡群,泰安城外圍的蒿里山、摩天嶺均設有獨立據點,地堡修築得相當隱蔽。

擔負攻堅泰安城的任務的宋時輪第十縱隊,採用山東人“吃大餅”的辦法,把敵人一口一口吃掉,十縱走一步,啃一塊,每次消滅幾個營,最後發動總攻。

華野攻打泰安城

1947年4月22日,十縱向泰安外圍據點發起攻擊。激戰一夜,十縱拿下了泰安城外圍的四個村莊,逼近泰安西關。

敵整編七十二師師長楊文泉立即將西關外的部隊全部收縮入泰安城,城外只有蒿里山、摩天嶺兩處制高點。

華野十縱打了兩天,泰安附近的敵整編75、85師並沒有前來增援,邱清泉的第5軍也待在大汶口不動。

敵人沒有上我“圍城打援”的當。

華野指揮部調特種兵縱隊配合攻打泰安城,同時調三縱攻打泰安。

前身為原山野魯南8師的華野三縱擅長攻堅。

經過四天的激烈戰鬥,華野特種兵縱隊在縱隊司令員陳銳霆司令員親自指揮下,榴彈炮團發揮威力,我軍步炮協同作戰,攻克了泰安城。

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的榴彈炮

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2萬餘人,俘虜中將師長楊文泉,繳獲105毫米榴彈炮4門,汽車40多輛。

泰安戰役是華東野戰軍步炮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我軍指戰員在戰鬥中體會到了炮兵在攻堅戰鬥中的巨大作用。

敵整編72師被消滅後,敵人的各路部隊靠得越緊了,華野組織了幾次試探性進攻,都因敵人密集靠攏或增援較快而沒有奏效。

華野部隊只好在沂蒙山區大踏步前進或大踏步後退。部隊連續行軍,跋山涉水,又苦又累,十分疲勞。

華野官兵們的怨氣出來了:“陳司令的電報嗒嗒嗒,小兵們的腳板嚓嚓嚓。”; “機動機動,只走不打,老‘耍龍燈’。”

此時,在延安統籌全域性的毛澤東主席最沉得住氣,毛澤東主席電告陳、粟:“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總有殲敵機會。”

南京蔣介石的日子也不好過,“黃河戰略”實施以來,前方緩慢的進展速度,使蔣介石內外不好交代,而且身上的包袱越背越沉。

蔣介石嚴令顧祝同加快“進剿”速度,務必於5月初“打掉陳、粟主力”。

這下把顧祝同逼急了,為了向顧祝同示弱,華野主力又向沂水一線撤退了一步。

國民黨統帥部由此判斷華野“攻勢疲憊”,命令顧祝同“跟蹤進剿”。

顧祝同急忙把原來的“穩紮穩打”改為“穩紮猛打”,“逐步推進”改為“全線急進”。

在顧祝同的一再命令下,湯恩伯、歐震、王敬久的三大兵團同時向沂水一線撲過來了。

“全線急進”的國民黨軍隊

1947年5月10日,湯恩伯兵團的第七軍和整編第48師已進至沂水以南。

湯恩伯想要兵貴神速,出其不意地打掉位於坦埠的華東野戰軍指揮部,使華野處於混亂和四面包圍之中,然後圍而殲之。

湯恩伯為此以張靈甫的整編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實施中央突破戰術,矛頭直指坦埠。

第七軍、整編第48師策應整編74師的中央突破行動。

華野指揮部召開會議,商量對策。參會的大部分人本來準備在湯恩伯兵團的第七軍和整編第48師身上做文章。

粟裕副司令員則認為:在湯恩伯兵團的第七軍和整編第48師作文章,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即便敵兩部受損,湯恩伯同樣能利用整編74師實施中央突破,華野將因此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最後的結果,不是主動後撤就是被突破。

粟裕副司令員最後擲地有聲地說:“不撤,也不退,就打七十四師!”

對於張靈甫的整編74師,自兩淮戰役、兩戰漣水城後,合編前華中野戰軍對整編74師的心態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對整編74師,恨之入骨,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後快;另一方面又不願意跟整編74師硬碰硬,張靈甫的整編74師畢竟是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首,戰鬥力之強,華中野戰軍是領教過的。

國民黨整編第74師

兩戰漣水城後,粟裕副司令員始終想念著自己的對手張靈甫,就像古代劍客一樣,總想找機會與張靈甫決鬥一場。

現在,張靈甫和他的整編74師來了,豈能放過。

要與張靈甫決鬥,必須有兵力上的幾倍優勢。此次,張靈甫的整編74師擔負著中央突破的任務,其進攻的方向也正是華東野戰軍主力集結的正面。

在這個位置上,華野就隱藏了5個主力縱隊的機動兵力,在兵力部署上不做大的調整,就可以對張靈甫的整編74師構成5∶1的絕對優勢。

粟裕跟陳毅司令員商量:張靈甫的整編74師與其他國民黨軍隊不同,作為“五大主力”之首,它是蔣介石手中的最大王牌,把它打掉,可以給敵方陣營以實力和精神上的最沉重的打擊。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都能被小米夾步槍的人民解放軍消滅,還有哪支國民黨軍隊不能被消滅?

陳毅司令員激動地拍案而起:“好!我們就是要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

粟裕把對張靈甫的整編74師的戰術概括為:猛虎掏心,以中央突破對中央突破,吃掉整編74師。

(待續)

#文史觀天下#

2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洗白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