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真實的歷史畫面莫過於這些老照片了,攝影技術進入中國還是在1840年以後,那笨重的相機漂洋過海,用還不成熟的技術影印了清王朝,給今天的我們留下珍貴史料。這些照片呈現在眼前,給人歷史的厚重,滄桑感更是撲面而來,“哦,原來如此”!

“站籠”,街頭示眾

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雖是窮途末路,可刑罰卻依然是五花八門,刑具雖然普通卻威力無窮。“滿清十大酷刑”在影視劇就常常提到,各種酷刑更是層出不窮,讓犯人生不如死。如圖中的“站籠”,將犯人關在籠子裡,卡住頭,腳下墊著磚塊或者木板。犯人除了暴曬受盡折磨,腳下的磚木抽去也是頃刻之間就將命丟掉。犯人遊街示眾,百姓卻是圍觀當看客,這得有多麻木?

面對鏡頭的山民

清朝的普通百姓,面對鏡頭,臉上很少見到笑容,有的還一臉悲慼。清朝人的辮子要麼背在身後,要麼盤起來放在頭頂,“陰陽頭”很有個性。清末社會劇烈變化,民生凋敝,戰亂四起。窮山僻壤處算是相對穩定的,很多人都是衣不蔽體,生活艱難。

城裡街頭粥鋪,為了生計也是起早貪黑,艱難謀生。在影視劇裡,賑災時常見到粥鋪,人們蜂擁而上。一碗粥對於窮人來說,那是救命的稻草。一旦失去,就可能倒斃街頭。清末北京的街頭就有很多流動的粥鋪,一肩挑了,走街串巷去賣。

一位地主出行的鏡頭,他頭上戴著瓜皮帽,黑眼鏡,手裡拿著水菸袋,身材消瘦卻氣勢很足。一旁的家丁拿著槍沿路警戒,安保措施很到位。清朝對槍一直有著嚴格的限制,可到了清末卻疏於防範。因為戰亂,為了自身安全,地主家中不僅有家丁護院,也開始買槍防護。

地方官員檢閱自己的部隊,大刀長矛已經被火槍取代,反映了時代的變化。鴉片戰爭中,還以冷兵器為主的清軍被英國人的現代化槍炮打的丟盔棄甲。之後國人自醒,冷兵器是幹不過熱兵器的,開始辦洋務,造槍炮。

“窖冰”的場景,在北京,這一歷史可以追溯到明萬曆年間。為了宮廷王府夏天避暑,這些冰在冬至以後就可以伐冰,打冰工作有長工,短工撘配工作。五更就點燈下河伐冰,很是辛苦。清朝末年,才有民營冰窖,之前只有府窖存在。清王朝的府窖只有六處,只有立大軍功的“鐵帽子王”才能設立府窖。

清末時候的太監,這長相真是一言難盡,哪有電視劇裡的太監那樣英俊帥氣。實際上對於太監的選拔,並沒有對相貌有嚴格的限制,比如李蓮英,也是一臉膿包,長相粗鄙。

被拆除的大沽炮臺。大沽炮臺可以說是京城防護的門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清廷也是非常重視這裡的防禦,可西方列強從鴉片戰爭開始,每一次都是從這裡登陸,然後長驅直入,直奔京城。1901年,根據簽訂的《辛丑條約》,清政府被迫將大沽口炮臺拆毀。泱泱大清帝國,也徹底淪為了“無防之國”!

慈禧盡興娛樂照,自己扮起了普陀山大觀音,讓得寵的李蓮英和崔玉貴扮韋陀,一副“歌舞昇平”的樣子。慈禧統治大清半個世紀,兩次垂簾聽政,將皇權牢牢握在手中,自己驕奢淫逸,大清的百姓卻是苦苦掙扎。一副“行樂圖”讓人看了心情瞬間炸裂,噴一句“老妖婆”!

外國公使夫人被請到皇宮裡喝著下午茶,有宮女伺候著,等著慈禧太后的召見。八國聯軍侵華後,慈禧非常重視與洋人的關係。為了搞好關係,她常常邀請公使夫人到宮裡或者去頤和園遊玩。不過對於洋人的飲食,慈禧還是鍾情於她的滿漢全席,“洋人為化外之民,不知膳食。”!

22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鐵骨錚錚:他是許傑的啟蒙老師,曾任廣德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