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了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的一組海報。他們為了讓家長認識到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利用語音識別技術將語言視覺化的互動裝置,家長可以看到傷害性話語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
說實話,看完這組海報,我的心裡很久不能平靜。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我變成了那個既委屈又無助的孩子。那個因為打破一個盛滿油的碗被母親吼“你還能幹點什麼”的孩子;那個因為數學不及格被父親說“沒出息”的孩子;那個因為想多要些零用錢,而被家人說“是個敗家子”的孩子……
幸運的是,我的父母非常的愛我。這些曾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雖然給我造成了一些心理陰影,但是在父母所給予我的厚重的愛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不幸的是,時隔多年,想起來,依然會隱隱的疼痛。而我的父母,卻並不覺得那些話是對我的傷害。
更不幸的是,過了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時代,過了那個家長受教育水平偏低時代,這些話,還有為數不少的家長在對他們的孩子說著。並且對這種語言暴力所造成的後果,視而不見。
記得之前和一個親戚的家孩子聊天,是個很乖巧的00後女孩,今年讀初一。我曾經問她:“將來想考哪裡的大學啊?”她說:“考省外,哪裡都好,離家越遠越好”。其實問這個問題,只是作為長輩閒聊時無心的一句話,但她的回答卻讓我感到很吃驚。
她接著說,爸爸媽媽總是喜歡斥責她,比如對某條新聞發表一下自己的評論,表達一下對某個明星的喜歡,或者隨口說點對世界局勢的看法。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就跟她聊一會,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你們這些小孩子懂什麼啊,就在這裡胡說八道”“天天關注這些沒用的,好像你能管的了似的”“有聽歌的時間,還不如好好去看看書,這些個明星能替你考試嗎?”
小女孩說這些的時候很冷靜,隨後又補充了一句:“後來我也想明白了,他們罵我,說我,僅僅是想發洩一下情緒,可能只是想罵我了吧。現在我也不想說什麼了,好好學習,快點長大。去了外地不回來就好了。”
如果不是真的聽見,很難想象這樣的話會從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口中說出來,而這個親戚家也絕不是暴戾可怕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