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這是一個黔中地區的古樸村落,自明代洪武年間,隨著朝廷調北填南的大軍來到這裡安家,勞作,繁衍生息!時間跨越大明→大清→民國→現代。

在一次尋常的田野調查中,這裡相鄰的兩個村寨有了驚奇的發現─大規模古代建築群遺址。

時至今日,這裡殘存的墓葬、城牆、屋基、營盤只能大致推斷為先人所建,至於修建於何時、何人所建則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這些由先人留下遺址包括屋基、石牆、道路、營盤、墓葬等組成。 此地一座叫金竹坡的小山,高約100餘米,其山腳佇立著貌似墳包的石堆,高1 .8米至2.5米,當地人稱之為“九十九堆”,併成為當地地名。

據傳,這其中“最後一堆”有金銀財寶九十九堆”,同時周邊5公里範圍內分佈著大量石棺葬。石棺的6個面均為整塊石板扣成,無雕刻紋飾、文字元號,也無隨葬品,當地人稱之為“苗墳”。

已經暴露出地表的石棺材疊壓達3層;地面儲存的用青石砌築的營盤和用乾打壘方式砌築的石堆,其用途目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另外,在金竹坡、郭家寨、獅子山林間殘存著大量人工砌築的石牆基腳。從斷牆的遺存推測,房屋多為正面3間、進深1間,每戶還有一院壩。建築材料均為塊石,無任何粘合材料,無釺錘加工痕跡,牆體厚約80釐米。

在周圍的幾個山頭之間,有寬約1.5米石頭鋪就的通道相互連線,四通八達。這一遺址未見史料記載,但規模較大,其墓葬具有地方特色。

根據堡主實地查訪,傳說中的九十九堆即使在當地人腦海裡也基本理不清頭緒來,不過這裡可以看到當年羅氏大戶用方正的方石鋪砌的院牆、屋基、院壩。由於近代以來,摸金校尉基本將黔中地區的古墓探查個遍,所幸其立於屋後的兩座祖墳儲存完好,得益於羅氏後裔世代居住老屋,墓葬離祖瑩相距不過百米。

羅氏建造的祖屋共有三處,推斷為其上某輩為其三子分別建立的家業。從建造的工藝和規模看,需具備相當的財力才能完成這樣的基礎設施建造。屋基修建時間在羅氏後裔口中也是語焉不詳。對於周邊營盤和石棺等建築更是聞所未聞。只是在無意中提供一個有趣的資訊,離此不遠的一個山坡有一座“洞墳”,當地人稱之為水西墳。

按字面意思看,既水西安氏族人建造的墓葬,一個墓穴可以安葬多人。從地理位置判斷,此地當屬水西安氏的水外六目之地,處於息烽與修文的交界地段,歷史上這片地域屬於水東宋氏的領地,水西安氏世居鴨池河以西,勢力做大以後,便開始覬覦水東宋氏的地盤,這便是水外六目之地的來歷所在,只是這一段水東、水西互爭領地的歷史基本沒有見諸史端,但從水東宋氏入主黔中地區,將彝族驅趕回水西的史實,水西與水東的領地之爭就從來沒有消停過。

至於連世居此地、江西廬陵府、明洪武年間便安家於此都不知曉的附近營盤、屋基、石棺等古蹟。或許是宋氏奉旨征討黔中地區時期,在此居住的居民所建,古時對貴州少數民族泛稱蠻苗,所以其民族識別有可能是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等。其堡壘營盤也為其抵禦官方征討而建造。以上皆為堡主一家之言,偏頗之言還望讀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圖還原當時的真實面貌。

2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伯父的革命生涯,兩次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