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時間撥回1971年,一場乒乓外交,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人巧妙的外交運籌下,成功的實現了小球轉動大球,1972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正式訪華,成為第一個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中美兩個大國,跨越太平洋,跨越階級鬥爭,衝破重重阻礙,實現了關係破冰。

1972年2月28日,中美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關係實現“破冰”,改變了世界戰略格局,自此中美兩國開始為著兩國的正式建交做起準備與努力。

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兩國建交在即,然而中美真正實現建交卻是時隔7年之後的1979年1月1日,這7年時間世界發生了什麼?為何要時隔7年時間才正式建交?中日建交公報,在日本首相訪華之時便已發表,為何中美建交公報的釋出拖這麼長時間?

1972年2月22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尼克松。

歲月悠悠,春秋輪序,時間總是一往無前的前進著。從1972年到1979年,7年時光,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2年 中日建交

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戰後國家一直受到美國的控制。在70年代雖然美國已經放鬆了對日本的控制,但是仍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同時,日本也是對美國對華政策感知最為敏感的國家。中美關係的鬆動,極大的震動了日本國朝野上下,中日關係不得不提到日本內閣亟待處理的首要事務上。

1972年7月7日,田中內閣成立,田中角榮成了日本二戰後最年輕的首相。1972年7月10日,在田中角榮成為日本首相的第3天,周恩來總理派孫平化率上海芭蕾舞團到達東京,向田中發出邀請。7月17日,中國農業農民代表團抵達日本,代表團副團長陳抗向孫平化和蕭向前傳達了周總理有關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指示。

毛澤東主席贈送田中角榮《楚辭》一書

7月25日,田中角榮就任首相後第18天,委派竹入義勝訪華,商談田中訪華和兩國復交問題。9月21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宣佈田中角榮將要為日中邦交正常化訪問中國。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榮就任首相後第80天,正式訪華,毛澤東主席於1972年9月27日會見了田中角榮。

1972年9月29日,中日簽訂《中日聯合宣告》,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隨即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這一宣告的釋出,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毛澤東主席會見田中角榮

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為著中國周邊環境的安寧奠定了基礎,對於日本來說,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日本做出的一次冒險式的試探,搶先在中美建交前實現中日建交,是日本在與美國明爭暗鬥的外交舞臺上首次打了主動仗,某種程度上來說,標誌著日本不甘心被美國掌控的野心開始萌芽,或許在70到80年代,日美貿易衝突便是從此是埋下種子。

據說在臨行前,周總理專門囑咐外交部禮賓部門送給田中兩箱共48瓶茅臺酒。兩國首腦喝茅臺酒的故事在日本傳開後,茅臺酒在日本市場上的售價一下子漲了三四倍。

1973年 美國退出越南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尋求對華關係轉變,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美國試圖在越南戰場上體面的撤離,而不是灰溜溜的以戰敗國的身份離開。這一目的,在尼克松訪華時反覆與毛澤東主席交換看法,並且也得到了中國的承諾。

很快,在中國政府的斡旋下,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在法國首都巴黎正式簽署了《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隨後兩個月內,美國國防軍全部撤出越南。

越南戰爭,作為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美國耗費了至少2500億美元,造成美國經濟的滑坡,美元霸權遭受沉重打擊,在隨後的爆發的經濟危機中,沒能守住,無奈之下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信用第一次在世介面前失信!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一場戰爭的失利,徹底改變了美蘇兩霸爭奪的格局,整個20世紀70年代,美國轉為戰略守勢,而蘇聯則處於戰略攻勢地位。

越南戰爭局勢圖

1973年2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第5次訪華 ,這一次訪華,他帶著中美雙方互設貿易使團的強烈願望而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高階工作人員霍爾德里奇在當時提出了三個方案 :貿易使團、聯絡處和領事館。霍爾德里奇與基辛格等人一致以為,只要臺灣代表還在華盛頓,北京就不願在那裡開設任何代表處。而領事館只有正式建交的國家才可設立,綜合比較下來只有貿易使團比較合適,也是基辛格這一次訪華的最重要的目的所在。

基辛格在與周恩來的會談中,提及想取消巴黎渠道,另外設立一個永久接觸點的好處,並且把互派貿易使團作為首選的辦法向周恩來提出 ,周恩來在傾聽了基辛格提出的意見並考慮了幾種可供選擇的辦法後,決心向前跨出一大步 ,使中美兩國建立事實上的外交關係。於是周恩來決心採取了設立聯絡處的辦法,同時要求在華盛頓設立的中國聯絡處同在北京設立的美國聯絡處在規格上必須是相互對等的。

1973年3月17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在華盛頓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佈將於同年5月1日在北京設立聯絡處,委派美國最得力的大使和最有聲望的社會名流之一戴維·布魯斯為首任駐華聯絡處主任,資深外交官約翰·霍爾德里奇和阿爾弗萊德·詹金斯擔任這個駐華機構的副主任。同年3月29日,中國政府透過新華社也正式宣佈中國駐法大使黃鎮將出任中國首任駐美聯絡處主任,同樣具 有大使銜的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韓敘將擔任副主任。在此之前,中國從未有過向任何一個 雙邊駐外機構中同時派遣兩個同樣是大使銜的外交官的先例。

中美兩國在沒有外交關係的情況下,各自在彼此首都設立聯絡處,開創了當代國際關係史上的新篇章,是中美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中美關係正常化程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基辛格與周恩來的歷史性握手

視線轉到世界島的中心,中東,時間也來到1973年10月6日。

埃及與敘利亞為了恢復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決心發動戰爭奪取該地區。10月6日,猶太教的贖罪日,敘利亞和埃及聯軍突然出兵,以色列猝不及防下,苦心營造的巴列夫防線被攻破,以色列3個裝甲旅和1個步兵旅成為炮灰,數百輛坦克被擊毀。短短的3天時間,埃及控制了蘇伊士運河東岸縱深十幾公里的地區,初戰告捷。同時,敘利亞從北側發動攻勢,開闢第二戰場。敘利亞在1500門大炮和100架飛機的配合下,很快收復了戈蘭高地東部大部分地區。

9日以色列反攻,重點進攻敘利亞,13日以色列軍隊僅據大馬士革34公里。敘利亞形勢危急,埃及貿然出動多達1000輛坦克,離開導彈保護屏障去吉迪山隘進攻,從而陷入一場坦克大戰,結果埃及損失200多輛坦克,無果而返。

以色列根據美國提供的情報,找到埃及防守薄弱點。10月16日,以色列將軍沙龍率領200人小部隊,迂迴埃及後方破壞了埃及導彈發射場,隨後大批以色列軍隊深入運河西岸,切斷埃及軍隊退路,從而取得戰爭的主導權。在聯合國壓力下和美蘇的干預下,埃及、敘利亞和以色列三國在24日停火,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

這次戰爭的投入與規模遠遠超過前三次中東戰爭的總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了提振了阿拉伯世界計程車氣,雙方戰略達到微妙的平衡。美國看到這次戰爭中阿拉國家的力量,開始改善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改變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立場。在基辛格穿梭外交的努力下,使阿以和談成為可能。這次戰爭後,中東地區形成新的地緣政治格局,可以說這次戰爭是現代中東國家關係的一個轉折點。

石油危機

與此同時,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成員國在1973年12月宣佈收回石油標價權,並將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石油危機爆發,隨後引發了世界經濟危機!

在這一場經濟危機中,作為世界工廠的美國深受打擊,經濟凋敝,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作為石油輸出國的俄羅斯,則因為石油價格的上漲,藉機賺取大量外匯收入,因此進入繁榮鼎盛時期。

一漲一跌之間,攻守之勢互換!美國迫切需要一個戰略盟友,共同應對來自蘇聯日益強大的威脅!

1974年 尼克松水門事件

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為首的5人潛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檔案時,當場被捕。

水門事件,正式爆發,在此之後,尼克松深受該事件困擾。

1973年10月特別檢察官考克斯對總統尼克松的調查進入關鍵時刻,要求尼克松交出與水門事件有關的證據。1973年10月31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蒐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作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佈與彈劾尼克松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

1974年8月8日晚上,眾叛親離的尼克松被迫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佈辭去總統職務,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醜聞而中途下臺的總統。

從1972年6月17日到1974年8月8日,長達兩年的水門事件,牽扯了尼克松總統的所有精力,而美國的對外國家政策也因此陷入一種停滯狀態。而以副總統繼任總統的福特,則致力消除尼克松帶來的社會撕裂,以及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

尼克松發表全國講話,宣佈辭職

1975年 越南戰爭結束,蔣介石病逝臺灣

1949年12月敗走臺灣,一直試圖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華的蔣介石,在1975年4月5日病逝臺北士林官邸,享年87歲。

對於蔣介石,中國人的情感是複雜的,民國時代的獨裁者,給中國大陸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孤守臺灣時,堅持一箇中國,維護祖國統一,在美國強大的軍事經濟威脅下,仍能保持臺灣不脫離中國,實屬難能可貴。

1962年蔣介石在臺灣發表演講

視線轉到中南半島,時間也來到1975年4月30日。

1973年,美國謀求從越南撤軍,隨後美國軍事力量從南越撤出後,只留下部分軍事指導人員。從此南越政權變得孤立無援,而北越則在恢復實力,越南南北局勢逆轉,戰爭的陰雲在此籠罩在越南的國土上。1975年1月,北越軍隊開始進攻南越,南越軍土崩瓦解,各大城市相繼陷落。

1975年4月19日,北越炮兵開始轟擊西貢郊區。1975年4月30日7點53分,搭載最後一批美國人的直升機飛離西貢,隨後,北越坦克轟鳴著衝入了南越總統府。1976年7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統一越南共和國,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西貢市被更名為胡志明市。越南戰爭結束。

美國直升機飛離西貢

1976年 一代偉人悲痛離去

1976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悲痛的年份。

1月8日,人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不幸離世,享年78歲。

《十里長街送總理》

7月6日,十大元帥之首朱德同志逝世,享年90歲。

7月28日,唐山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

9月9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10月6日,懷仁堂事變,四人幫被逮捕,延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結束。

1976年,對於美國人來說,也是一個難忘的日子。美國迎來建國200週年的日子,同時第48次美國總統選舉也隨之舉行。最終,知名度較低的民主黨候選人吉米·卡特擊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任總統傑拉爾德·福特,成為第39任美國總統。

鄧小平會見卡特總統

1977年 全國恢復高考

1977年10月2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一九七七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決定從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採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辦法,恢復文革中被廢棄的高考制度。1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國約570萬青年參加高考。

尊重知識,尊重教育,知識改變命運。中國從文革的陣痛中恢復,經濟建設成為國家重心。

視線迴轉到中東,時間也來到1977年11月21日,埃及與以色列達成和解。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存在的阿拉伯國家,雖然埃及和以色列之間在和解期間仍發生著戰爭,存在著分歧,但是這一場訪問將阿拉伯世界的狂怒情緒平息下來,為中東地區的和平向前推動了一大步!

視線迴轉到美國,1977年1月20日,吉米·卡特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 但是卡特政府在執政初期根本就沒有對華政策, 而且看起來對制定這種政策也毫無興趣。尤其是卡特的國務卿塞勒斯·萬斯,更是 一個十足的親蘇主義者,他主張將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排在美蘇緩和之後考慮,這在某種程度上不能不影響卡特政府執政初期的對華政策,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已經在運轉大國關係,中美之間的經貿文化交流往來,在這一年日益頻繁。

卡特總統

1978年 中美正式建交

在卡特執政總統之初,中美關係並沒有放在他的行政日程的首位。1978年,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美蘇關係的日趨緊張,卡特開始重新審視發展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中美正式建交迫在眉睫!

1978年初,蘇聯先後幫助阿富汗的親蘇勢力成功地發動了政變,並乘機不斷地向阿富汗派出軍事顧問。與此同時,蘇聯也不斷向非洲擴張,並在 1978 年 5 月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試驗,在軍事上對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

對於越南,蘇聯不斷進行拉攏、援助,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意圖稱霸東南亞,越南的舉動使得中越邊境劍拔弩張。

面對咄咄逼人又強大無匹得蘇聯,中美兩國倍感壓力。這使得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識到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對彌補各自日益惡化的戰略形勢有著重要意義。

經雙方共同努力與協商,中美建交談判於1978年7月5日正式開始,黃華和伍德科克分別作為兩國談判的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舉行首次會談,經過近半年的正式談判終於在1978 年美國時間12 月15日晚 9 點,北京時間12月16日上午10 點,卡特和華國鋒在各自首都宣佈了美中兩國建交公 報及兩國政府關於建交的宣告,宣佈1979年1月1日起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沒能在建交的同時解決售臺武器問題,可以說是最大的遺憾。但建交以來中美兩國交往的歷史已經證明,在當時繞過售臺武器問題而首先解決中美建交問題,是最富有戰略眼光的選擇。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宣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中美關係迎來飛躍般進步!

鄧小平訪問美國

寫在結尾

中美的建交,因面臨同一個強大的敵人,而不得不走到一起。從1972年2月,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的破冰之旅實現了對華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打開了中美關係發展的新局面。經過長達7年的接觸,停滯,談判,終於正式確立外交關係。可謂是一波三折!

橫亙在中美關係之間的臺灣問題,意識形態問題,蘇聯問題,越南問題,在毛澤東和鄧小平兩代領導人的深謀遠慮之下,得以達成共識。雖然兩國雙方關係,因為美國的水門事件,中國的文革一度陷入停滯,但是最終還是按照毛澤東主席最初設定的方案在持續的緩慢的推進著!

時隔7年中美建交,我認為時間剛剛好。這時候的中國,掃清了政治上的弊病,國內政治穩定,經濟大發展,中美之間的經濟貿易科技文化的交流不斷加深相互信任!

時至今日,回首再看中美建交的歷史,世界風雲激盪,局勢變化萬千,中國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中國,美國也不是當初那個美國。

如今,中美建交已40年有餘,中美關係有過甜蜜,衝突對峙,排擠打壓,理解信任,相互支援,折射出了中美關係發展的複雜性與曲折性,也正如當初建交之時,不斷溝通交流,不同增進了解,從而互信互助!

珍惜來之不易的中美關係,從國家和民族利益出發,以寬闊的胸襟和開拓性思維來面對矛盾與衝突, 求同存異!

站在歷史的眼光來看,中美建交這一歷史事件,仍是20世紀最為重要的世紀大事件之一!

春夏秋冬又一年,漢唐明清代代傳。

古今中外論天下,詩詞歌賦品人間。

本文圖源網路,侵刪!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宮力先生的著作《跨越鴻溝:1969—1979 中美關係的演變》

3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中央檔案館解密3份檔案:毛澤東,從來不把自己當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