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說到養孩子,每個家庭各有各的方法:有人照書養,有人照“豬”養。這裡並不分對錯,只是每個人的標準不同。

且不說每個家庭的對比,就一個家庭不同角色之間的養育標準,都未必一致,尤其是新舊觀念的碰撞。持不同養育觀的角色,在一個房簷下或衝突、或融合……

女兒已快4歲,過程中也有各類對立觀念,稍舉幾例:

1、穿衣觀念

女兒出生在臘月二十七,正值寒冬。出生後回家,因為南方沒暖氣害怕凍著,於是那一個月家裡的空調和取暖器幾乎沒有停過;偶爾抱著到客廳,也是左一層右一層裹起來。我的“好心”,最終導致了女兒起了溼疹,全身紅點。

怕冷源自老一輩,因為那時候條件不好,所以必須把孩子裹得像個粽子。而按照現代科學養育,孩子穿衣要適度,一般比大人多一件即可。試想大人穿多了還不舒服,小嬰兒又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起疹子抗議了。

2、餵養觀念

從小我看父母給我妹餵飯時,一般都要自己先嚐妹妹碗裡的飯菜燙不燙。我也照葫蘆畫瓢用在女兒身上。而後聽妻子說,這習慣很不好。

大人口腔的細菌和小嬰兒完全不同,成年人對這些細菌有抵抗力,但小嬰兒沒有。不加不注意,很容易把細菌傳給孩子,生病可能就是大機率的了。

同時還有吃鹽的問題。說實話,我一開始也不知道。妻子說,太小的孩子不能吃鹽,腎臟分解不掉。時至今日,女兒的菜和我倆的菜都是區分開,她的無鹽少鹽,我倆的正常鹽度。

3、防護觀念

以前自己有點流鼻涕鼻塞,還是跟女兒玩耍,並不覺得有什麼。

經歷了2020年,每個人的防護觀念都提升了一大截:出門戴口罩,回到家先洗手。大人生病,就單獨吃飯休息,少跟孩子接觸。

雖生命中有點落寞,但健康的人在一起,才是對彼此的負責。

說在最後:年輕父母該如何面對新舊觀念衝突?

不少家庭摩擦,都是因養育觀念不同引起的。作為年輕父母,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爹媽,邊當邊學。年輕人有能力搜尋到新知識,但對父母這代人來說,獲取到新知識的途徑少。既然都是養育小白,不能因為自己早知道幾天新觀念,就責怪父母的舊觀念落伍。

站在父母角度想,自己用當年的方法照料孫輩,並沒有壞心。但整天被兒子、媳婦數落不是,這種失落感,加上帶孩子的辛苦。他們感受到的不是有孫輩的快樂,而是疲憊。

父母做的不對的地方,語氣平和地糾正,說話的藝術在這階段很重要。一再真的不能按照自己心願執行,可以自己親自下場試一試。只指揮,不自己做的理論,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29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關係再好,也要做到這三“不”,不然只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