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呼和浩特,我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遊覽了成吉思汗公園,觀賞了蒙古風情園,瞻仰了昭君墓。腳步匆匆,目不暇接,極盡體能之限。然後,我懷揣好奇與饞欲,將自己的遊興融入呼市數不盡的美食裡。
北方人常說:吃米不如吃麵,走親戚不如住店。平素居家,我就嗜面如命,在呼市遇見焙子,欣喜若狂。焙子醇厚的香味遠遠就沁入緊繃的嗅腺,可謂焙香不嫌巷子深,路人緩步疑味阻。
焙子形似餅子,有圓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色澤金黃,外脆內酥。口味有別,有甜有鹹,也有原味。
我來時的季節是盛夏,我想,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捧上一個熱騰騰的焙子行走於紛飛的大雪中,既有閒居里巷衚衕的世俗溫暖,也有奔走旅途大道的江湖豪邁……
對面食的痴迷驅使我一頭扎進呼市熱乎乎的燜面裡。麵條、豆角、豬肉、土豆、蒜薹,燜面的食材有葷有素,有主食也有蔬菜。豬肉雖然纖維較為細嫩,但畢竟屬於動物性食品,烹製時需耗時久一點。豆角和蒜薹是蔬菜,質地硬脆;豆角耐火,蒜薹適宜爆炒。土豆綿軟細膩,入口即化。麵條細軟不耐火,弄不好會發黏成團。這些質地迥異的食材為何能融於一鍋,做成一種香噴噴的美味呢?玄機就是這個----燜!
在常用烹調技法中,炒、爆、熘、炸走的是極端過火的路子,燉、熬、煮、薰走的是極端溫和的路子,扒、拌、汆、涮走的是極端速成的路子。唯有燜,猶如拳法裡的太極拳,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不慌不忙,從容沉穩,將食材的原始美味激發的淋漓盡致。呼市燜面味道極佳即緣於此。
當然,最具草原風情的美食是呼市手扒肉,蒙語叫“烏蘭伊德”,最親民的叫法是手抓羊肉。在呼市,我品嚐最多的美味就是手扒肉,豪華酒店,街邊小館,朋友宅第,無不以手扒肉熱情地招待客人。
吃得多了,我覺得手扒肉猶如一支深藍色的宗教神曲縈繞在我的耳畔,好奇、疑惑……
為何羊肉在熬煮時不加鹽和其他調料,吃的時候即使不蘸佐料也沒有腥味?為何羊肉只煮八成熟,肉質卻香嫩多汁?為何用手拿著吃比用筷子夾著吃更有滋味?為何晚上吃了手扒肉也不難消化?為何吃手扒肉時必有歌聲相伴?
我把自己的疑惑向朋友傾訴,他的回答令我不解中充滿了嚮往。他說:去呼倫貝爾草原吧,只有那裡的牧民才能給你滿意的回答。
其實,不一定所有的疑惑都需要解答,問題有了答案反而失去了他的迷人魅力。我還是有滋有味地品嚐呼市美味吧:奶茶、奶豆腐、馬奶酒、蒙古包子、燒賣、黃油餅、血腸、莜麵、牛肉乾、小肥羊、烤全羊……
呼和浩特,你的美味散發的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完美融合的醇香氣息,這種氣息挾裹著搏擊藍天的雄鷹永久地飄蕩在綠色草原的上空!
二
這是我第三次來西安旅遊。我對西安的景點太熟悉了,這一次,我沒去別的地方,在古城牆上整整盤桓了三天,想了許多許多……
西安城像一位頭髮灰白腰背傴僂的老者,不同的是,老者經受的是生活的風雨,西安城負載的是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我的思維第一次大膽往後退了100萬年,我覺得自己逐漸濃縮成了一個比芝麻還小的小黑點,我要追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藍田猿人”。即使追不上“藍田人”,我也想在7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城垣裡逛逛。可是,腳下沒有黃土,頭頂沒有星辰,我懸浮在一片紫氣騰騰的霧氣中……
周文王面含威毅,手持《周易》,緩緩向我走來。我看到,從《周易》裡湧出的中華文化之源汩汩流回豐京城,向四周浸漫、浸漫……然後與幼發拉底河、恆河、尼羅河匯聚成人類古文明的巨流,奔騰不息……
猛然間,一團火光迸發,那是項羽在燒阿房宮吧。項羽這個楚國貴族,雖然他有良好的讀書條件,但他沒有讀懂中華文化。劉邦,出身貧民,遊手好閒,雖然沒有讀書的機會,但他混跡於市井裡巷的經歷鑄就了他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最終成了長安城的主人。他的後代創造了“西有羅馬,東有長安”的神話。
誰在哭泣?為何如此悲傷?那是隋文帝吧,顯然,他是在悲嘆子孫的不成器。他把長安城修建得如此浩大,如此雄偉,如此堅固。可是,短短38年,他開創的王朝就消亡了……
伴著隋文帝哭泣聲的逝去,天塌地陷,火光迸發,轟然巨響,一個無比強盛壯麗的王朝----唐,在長安城宣告建立。唐王朝的出現,對於當時的其他國家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噩夢中,他們聽到的是絲綢之路的駝鈴聲,那聲音,鏗鏘而又悠長,彈奏著東西方文明的主旋律;噩夢中,他們看到的是雍容大度的繁盛國家,那情景,富裕而又文明,倔強地展示著盛世王朝的風采;噩夢中,他們嗅到的是唐詩的芬芳,那韻味,是凝固的音符,是智慧的樂章,是自信的旋律;噩夢中,他們感受到的是海納百川的大國胸懷,那氣度,威武而又敦實,足以令四方來朝,萬國稱臣,兆民仰望……
令人神往的長安城對於宋王趙匡胤來說,只能是一個夢想,因為他想遷都長安,他的部下阻止了他,也許他曾經夢迴長安吧。做著同一個夢想的還有朱元璋的長子朱標。
“庚子之變”中的慈禧和光緒帝風塵僕僕躲到西安城避難,他們是想得到帝氣王脈的庇護,還是皇城靈光的返照?
“西安事變”的槍聲把蔣介石逼到華清池的一塊大石頭後面,做為一國之尊,倒是有些狼狽。然而,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這是一件幸事。此後,全民抗日的統一戰線暴風雨般將外族的欺侮洗涮得一乾二淨。
在距離西安城300公里的黃土窯洞裡,從雪山草地艱苦卓絕地走來的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搖著紡車謀劃天下的時候,不知他們是否想到,他們乾的是開闢中國歷史新紀元的宏圖偉業。
想到這裡,我輕輕地摸摸城牆上斑剝的青磚,在護城河波光的映照下緩慢走下城牆。
西安,你負載的是如此悠久的歷史,如此厚重的文化。你太累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悄悄地,我第三次離你而去……
三
銀川站獨特的建築風貌令我大飽眼福。車站的核心形象由三個大拱券門和若干小拱券門交錯相綴而成,線條簡潔明快,遠遠望去,好像結繩而成的蓮花寶座。也許是車站先聲奪人的氣勢征服了我,在銀川,我最感興趣的是特色鮮明富有民族風情的各種建築。
同行的寧夏朋友介紹說,還是先去南關清真寺吧,它在寧夏回族人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一度成為銀川的標誌性建築物。我欣然應諾。
清真寺禮拜大殿上的穹頂格外醒目。抬頭仰望,四角各有一個小穹頂呼應著中間的大穹頂,佈局勻稱,飽滿圓厚,玲瓏別緻。大小穹頂通體綠色,猶如披著綠色蓋頭的五個胖姑娘,端莊大方,風姿綽約。穹頂均以寶瓶裝飾,頂端高懸新月標誌,精雅別緻,莊嚴肅穆。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雄偉的拱門向東敞開。據朋友介紹,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麥加的方向。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阿訇住房和阿拉伯學校等,皆以迴廊相連,清爽明亮。
我對建築學和宗教的無知限制了我的描述能力,然而,這座清真寺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我還是能夠體會得到。整個建築佈局嚴謹,裝飾華麗,精緻典雅,宏偉壯麗,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
從南關清真寺出來,我們逛了銀川最大的清真寺美食街牛街。我抵禦住了美味的誘惑,辜負了朋友的盛情邀嘗,便匆匆地撲向銀川的另一知名建築鳳凰碑,又稱“民族團結碑”。
鳳凰碑的主體由兩根分別為淡紅色與淡綠色的平行方形水泥柱構成,頂端相連,呈半圓形。兩柱中間,宛如一座狹長的拱門,拱門頂部兩柱內壁,各有一女性塑像,女子各伸一手共同托起一個五色彩球。碑的半圓形頂上,立著一隻不鏽鋼鑄的鳳凰,栩栩如生。
一邊注目碑頂的鳳凰,一邊聽寧夏朋友講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隻鳳凰從南方飛到北方,看到豐盈的綠洲,以為這裡就是江南,於是降落於此,築巢為家,從此銀川就多了一個美麗的名稱“鳳凰城”。
民族團結碑靜靜地矗立在藍天下,給人一種和平、安寧、美好的感覺。
銀川朋友說,我們到“天安門”轉轉。我問,銀川也有天安門。朋友說,去了就會明白。
銀川南門樓結構嚴謹,廊簷彩繪,紅牆碧瓦,氣勢宏大,素有“小天安門”之譽。佇立於寬闊的南門廣場,遠望南門樓,確實有一種身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真實感受。
接下來的行程雖然匆忙了點兒,但所觀賞的建築物還是激發了我濃厚的遊興。
中華回鄉文化園的主體大門是借鑑印度泰姬陵設計而建造,以展示禮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為特色。承天寺塔聳立雲端,寺院為四合式院中院;外院古樹參天,松柏青翠,肅穆寧靜。西部影視城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
銀川,對不起,我最終也沒有機緣去細緻地領略你的“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風采,很遺憾!就讓我默默地珍藏這份遺憾吧,讓它成為我對你的深沉而又永久的牽掛!
四
走出蘭州站,鑽進出租車,來到黃河邊,我懷著亢奮的心情尋找那座嚮往已久的雕像黃河母親像。
雕像由“母親”和“小男孩”構圖。母親秀髮飄拂,微微含笑,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抬頭微屈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裸身小男孩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頑皮可愛。雕像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我一直漫遊在蘭州,這是我西北之行停留於省會城市時間最久的一次旅行。其間,有時我像個幼稚的孩子,腦子裡冒出的全然是些童話式的思考;有時我又像一個裝腔作勢的思想家,搜腸刮肚地想些自己根本沒有能耐想清楚的怪問題。我像家鄉瓦房屋簷下短尾巴的麻雀梳理自己的羽毛似的,梳理自己蘭州之行的感受。
如果說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那麼蘭州理所當然就是母親最寵愛的孩子。黃河將蘭州城深情地攬在懷裡,緊緊地擁抱,脈脈地哺育。黃河把她最溫柔最嬌羞的一面給了蘭州,她收斂了她的脾性,平和安靜,端莊沉穩。當然,黃河畢竟源於“世界屋脊”,高原冰雪鑄就了她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內在稟賦。這種精神又注入蘭州人的血脈中,世代相傳,綿綿相續。
感受黃河文化,繞不開羊皮筏子,而蘭州羊皮筏子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蘭州令人歎服的民俗文化遺產,更濃縮了黃河文化數百年來的歷史價值。
“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當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南方人下江南的時候,蘭州人在滔滔的黃河上漂行。他們吼著西北豪放的號子,唱著歡快的歌謠,以融合著黃河水的汗珠澆灌他們艱辛而又多彩的世俗生活。
現在,羊皮筏子這種古老的擺渡工具已成為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坐在筏子上欣賞黃河壯美景象,遠望蘭州城林立高樓,我想到了蘭州古老的那種新奇刺激的渡河方式“吹牛皮,渡黃河”。渡河者爬入牛皮袋中,充氣扎口。艄公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幾分鍾便可將渡客送至黃河對岸。我半生蜷縮於書房裡,此時真渴望體會一下這種古老而又奇特的驚險渡河方式,即使袋破氣洩,魂歸黃河,我也願意!
與其說黃河橫穿蘭州城,還不如說黃河好像一條銀線,把蘭州城眾多的建築物像珍珠一樣連綴在一起,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熠熠生輝。我歎服於蘭州城與黃河的完美融合,它昭示的是自然與人類的共生共榮。
黃河風情線,蘭州的核心區域,全長百餘公里,以黃河兩岸風光為依託,依山順勢,巧奪天工。
水車博物園,蘭州因之被譽為“水車之都”,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這是黃河賜給蘭州的一份雄渾粗獷、工藝精湛的聖物。
蘭州黃河鐵橋,以它勻稱勁酷的身材,靜靜地陪伴黃河百餘年,橋下閃閃的波光應該是黃河回報它的微笑吧。
我從黃河鐵橋上走下來,回到母親雕像的旁邊,默默站立了許久
蘭州,今天晚上我就要離你而去,我想對你說:黃河哺育了你,黃河已流入你滾燙的血脈中,但願你的人民能夠好好地珍愛黃河,在黃河的庇護下,世代生息,平安吉祥,辛福安康!
五
踏上青海的土地,心靈得到的淨化是空前的。我覺得,自己的呼吸更加順暢,血脈流淌得更加通達,肌肉裡的每一束纖維極度鬆弛。我的耳畔清清楚楚地縈繞著兩個聲音震撼與聖潔。
空氣溫涼中隱約有些松木的淡香,深吸一口,似乎讓人卸掉了身上冗重的衣裳,裸露的胴體接受自然氣息的超度。天藍的讓人發抖,這是一種震撼人心的靈魂顫動,也是造化以其原始威力對人的世俗之心的洗禮。潔白的雲朵輕靈而飄逸,每一朵雲就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童話的主人公必定是一位捲髮的白衣小女孩,小女孩應該長著一雙鳥一樣的白色翅膀。
接站朋友的來電聲響起,我搖了搖頭,眨了眨眼睛,再次望了望藍天白雲……
朋友問我:想吃點什麼?我說:先吃山西刀削麵,隨後慢慢品嚐西寧美味吧。我和朋友在一家山西面館邊吃邊聊,我們的閒談引起了麵館老闆的極大興趣,他也隨時插話。聊著聊著,意外的驚喜讓我差點兒掉下眼淚……
原來,麵館老闆是我同鄉,他的老家是山西五寨右所村,距離我們張家村僅兩裡地。朋友調侃說:從山西到青海,世界這麼大,緣分如此深,刀削麵吃得兩眼淚汪汪。
麵館主人叫張永順,瘦高個,挺精神,三十多歲。據他介紹,當年,他祖父帶著三個兒子離開右所村,輾轉千餘里來到西寧。祖父在一家煤礦求得營生,下井挖煤,以此謀生。小張的父親子承父業,繼續在煤礦上幹活。他的父母親身體還好,兩位老人居住在距離西寧40公里的大通縣。
鄉音能夠注入人的血脈,世代相傳。小張和我以家鄉話敘談,親切、舒坦,充滿了濃濃的人世情緣。告別時,他囑咐我:先旅遊吧,過幾天搞個同鄉聚會,讓你認識幾個五寨老鄉。
第二天上午,我遊覽了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見到了高原精靈藏羚羊,親手給雪豹、金雕投餵了食物,和東北虎、非洲獅、河馬合影留念。下午,乘坐朋友的車去湟源縣遊覽了丹噶爾古城。古城在歷史上因茶馬古道互市而興盛,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之美譽。晚上,返回西寧城,去莫家街逛夜市,釀皮、炒涼粉、面片、抓面等青海美食,我悉數品嚐。
在回酒店的途中,接到同鄉小張的電話,說他父母親很想見見我,我倆相約明天上午去大通縣。
車出西寧城,視野漸漸開闊,呈現在眼前的儼然是一副色彩絢麗、層次分明的巨幅水彩畫。湛藍的天空,黛青色的遠山,潔白的雲朵,綠茵茵的草坡,金黃色的油菜花,民居的紅牆白瓦,色彩與層次渾然融合由遠及近向我撲來,猶如一曲雄壯而瑰麗的交響樂迴盪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
我一直以為油菜花是南方的特產,沒有料想到青海的油菜花如此美麗。遠遠望去,遼闊的田野像一塊塊黃綠相間的地毯。油菜花的黃色是奔放的充滿朝氣的聖潔的那種黃色。油菜花的美是一種群體的美,壯觀的美,震撼人心的美。
穿過一片片美麗的油菜花,大通縣到了。這是一座山城,空氣溫潤,街道整潔乾淨,市民舉止沉穩有度。
張永順父母盛情地款待我,滿滿一大桌美食足見主人待客之真心。席間,彼此都以純正地道的家鄉話談青海,談故土,談人生經歷……
離別時,主人送我三瓶青稞酒,一瓶送我,另兩瓶託我回到老家送給他們幾十年未見的兩個親戚。我想象那兩個親戚收到青稞酒時多麼的驚喜啊。
返回西寧,我算了算自己西北之行的時日,已一月有餘。暑假將盡,新學期又要開始,我該回去了。
第二天,我披著高原的晨曦,踏上了歸鄉的列車,摸摸揹包裡的那兩瓶青稞酒,鼻頭一酸,眼眶竟然有點兒溼潤……
一
在呼和浩特,我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遊覽了成吉思汗公園,觀賞了蒙古風情園,瞻仰了昭君墓。腳步匆匆,目不暇接,極盡體能之限。然後,我懷揣好奇與饞欲,將自己的遊興融入呼市數不盡的美食裡。
北方人常說:吃米不如吃麵,走親戚不如住店。平素居家,我就嗜面如命,在呼市遇見焙子,欣喜若狂。焙子醇厚的香味遠遠就沁入緊繃的嗅腺,可謂焙香不嫌巷子深,路人緩步疑味阻。
焙子形似餅子,有圓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等等。色澤金黃,外脆內酥。口味有別,有甜有鹹,也有原味。
我來時的季節是盛夏,我想,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捧上一個熱騰騰的焙子行走於紛飛的大雪中,既有閒居里巷衚衕的世俗溫暖,也有奔走旅途大道的江湖豪邁……
對面食的痴迷驅使我一頭扎進呼市熱乎乎的燜面裡。麵條、豆角、豬肉、土豆、蒜薹,燜面的食材有葷有素,有主食也有蔬菜。豬肉雖然纖維較為細嫩,但畢竟屬於動物性食品,烹製時需耗時久一點。豆角和蒜薹是蔬菜,質地硬脆;豆角耐火,蒜薹適宜爆炒。土豆綿軟細膩,入口即化。麵條細軟不耐火,弄不好會發黏成團。這些質地迥異的食材為何能融於一鍋,做成一種香噴噴的美味呢?玄機就是這個----燜!
在常用烹調技法中,炒、爆、熘、炸走的是極端過火的路子,燉、熬、煮、薰走的是極端溫和的路子,扒、拌、汆、涮走的是極端速成的路子。唯有燜,猶如拳法裡的太極拳,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不慌不忙,從容沉穩,將食材的原始美味激發的淋漓盡致。呼市燜面味道極佳即緣於此。
當然,最具草原風情的美食是呼市手扒肉,蒙語叫“烏蘭伊德”,最親民的叫法是手抓羊肉。在呼市,我品嚐最多的美味就是手扒肉,豪華酒店,街邊小館,朋友宅第,無不以手扒肉熱情地招待客人。
吃得多了,我覺得手扒肉猶如一支深藍色的宗教神曲縈繞在我的耳畔,好奇、疑惑……
為何羊肉在熬煮時不加鹽和其他調料,吃的時候即使不蘸佐料也沒有腥味?為何羊肉只煮八成熟,肉質卻香嫩多汁?為何用手拿著吃比用筷子夾著吃更有滋味?為何晚上吃了手扒肉也不難消化?為何吃手扒肉時必有歌聲相伴?
我把自己的疑惑向朋友傾訴,他的回答令我不解中充滿了嚮往。他說:去呼倫貝爾草原吧,只有那裡的牧民才能給你滿意的回答。
其實,不一定所有的疑惑都需要解答,問題有了答案反而失去了他的迷人魅力。我還是有滋有味地品嚐呼市美味吧:奶茶、奶豆腐、馬奶酒、蒙古包子、燒賣、黃油餅、血腸、莜麵、牛肉乾、小肥羊、烤全羊……
呼和浩特,你的美味散發的是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完美融合的醇香氣息,這種氣息挾裹著搏擊藍天的雄鷹永久地飄蕩在綠色草原的上空!
二
這是我第三次來西安旅遊。我對西安的景點太熟悉了,這一次,我沒去別的地方,在古城牆上整整盤桓了三天,想了許多許多……
西安城像一位頭髮灰白腰背傴僂的老者,不同的是,老者經受的是生活的風雨,西安城負載的是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我的思維第一次大膽往後退了100萬年,我覺得自己逐漸濃縮成了一個比芝麻還小的小黑點,我要追蹤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藍田猿人”。即使追不上“藍田人”,我也想在7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城垣裡逛逛。可是,腳下沒有黃土,頭頂沒有星辰,我懸浮在一片紫氣騰騰的霧氣中……
周文王面含威毅,手持《周易》,緩緩向我走來。我看到,從《周易》裡湧出的中華文化之源汩汩流回豐京城,向四周浸漫、浸漫……然後與幼發拉底河、恆河、尼羅河匯聚成人類古文明的巨流,奔騰不息……
猛然間,一團火光迸發,那是項羽在燒阿房宮吧。項羽這個楚國貴族,雖然他有良好的讀書條件,但他沒有讀懂中華文化。劉邦,出身貧民,遊手好閒,雖然沒有讀書的機會,但他混跡於市井裡巷的經歷鑄就了他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最終成了長安城的主人。他的後代創造了“西有羅馬,東有長安”的神話。
誰在哭泣?為何如此悲傷?那是隋文帝吧,顯然,他是在悲嘆子孫的不成器。他把長安城修建得如此浩大,如此雄偉,如此堅固。可是,短短38年,他開創的王朝就消亡了……
伴著隋文帝哭泣聲的逝去,天塌地陷,火光迸發,轟然巨響,一個無比強盛壯麗的王朝----唐,在長安城宣告建立。唐王朝的出現,對於當時的其他國家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噩夢中,他們聽到的是絲綢之路的駝鈴聲,那聲音,鏗鏘而又悠長,彈奏著東西方文明的主旋律;噩夢中,他們看到的是雍容大度的繁盛國家,那情景,富裕而又文明,倔強地展示著盛世王朝的風采;噩夢中,他們嗅到的是唐詩的芬芳,那韻味,是凝固的音符,是智慧的樂章,是自信的旋律;噩夢中,他們感受到的是海納百川的大國胸懷,那氣度,威武而又敦實,足以令四方來朝,萬國稱臣,兆民仰望……
令人神往的長安城對於宋王趙匡胤來說,只能是一個夢想,因為他想遷都長安,他的部下阻止了他,也許他曾經夢迴長安吧。做著同一個夢想的還有朱元璋的長子朱標。
“庚子之變”中的慈禧和光緒帝風塵僕僕躲到西安城避難,他們是想得到帝氣王脈的庇護,還是皇城靈光的返照?
“西安事變”的槍聲把蔣介石逼到華清池的一塊大石頭後面,做為一國之尊,倒是有些狼狽。然而,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這是一件幸事。此後,全民抗日的統一戰線暴風雨般將外族的欺侮洗涮得一乾二淨。
在距離西安城300公里的黃土窯洞裡,從雪山草地艱苦卓絕地走來的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搖著紡車謀劃天下的時候,不知他們是否想到,他們乾的是開闢中國歷史新紀元的宏圖偉業。
想到這裡,我輕輕地摸摸城牆上斑剝的青磚,在護城河波光的映照下緩慢走下城牆。
西安,你負載的是如此悠久的歷史,如此厚重的文化。你太累太累了,也該歇歇了。
悄悄地,我第三次離你而去……
三
銀川站獨特的建築風貌令我大飽眼福。車站的核心形象由三個大拱券門和若干小拱券門交錯相綴而成,線條簡潔明快,遠遠望去,好像結繩而成的蓮花寶座。也許是車站先聲奪人的氣勢征服了我,在銀川,我最感興趣的是特色鮮明富有民族風情的各種建築。
同行的寧夏朋友介紹說,還是先去南關清真寺吧,它在寧夏回族人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一度成為銀川的標誌性建築物。我欣然應諾。
清真寺禮拜大殿上的穹頂格外醒目。抬頭仰望,四角各有一個小穹頂呼應著中間的大穹頂,佈局勻稱,飽滿圓厚,玲瓏別緻。大小穹頂通體綠色,猶如披著綠色蓋頭的五個胖姑娘,端莊大方,風姿綽約。穹頂均以寶瓶裝飾,頂端高懸新月標誌,精雅別緻,莊嚴肅穆。
穹頂下二樓是禮拜大殿,五道雄偉的拱門向東敞開。據朋友介紹,穆斯林進門禮拜,面向西方,那是穆斯林朝覲麥加的方向。大殿底層是小禮拜殿、接待室、阿訇住房和阿拉伯學校等,皆以迴廊相連,清爽明亮。
我對建築學和宗教的無知限制了我的描述能力,然而,這座清真寺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我還是能夠體會得到。整個建築佈局嚴謹,裝飾華麗,精緻典雅,宏偉壯麗,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格和民族特色。
從南關清真寺出來,我們逛了銀川最大的清真寺美食街牛街。我抵禦住了美味的誘惑,辜負了朋友的盛情邀嘗,便匆匆地撲向銀川的另一知名建築鳳凰碑,又稱“民族團結碑”。
鳳凰碑的主體由兩根分別為淡紅色與淡綠色的平行方形水泥柱構成,頂端相連,呈半圓形。兩柱中間,宛如一座狹長的拱門,拱門頂部兩柱內壁,各有一女性塑像,女子各伸一手共同托起一個五色彩球。碑的半圓形頂上,立著一隻不鏽鋼鑄的鳳凰,栩栩如生。
一邊注目碑頂的鳳凰,一邊聽寧夏朋友講一個美麗的傳說:有一隻鳳凰從南方飛到北方,看到豐盈的綠洲,以為這裡就是江南,於是降落於此,築巢為家,從此銀川就多了一個美麗的名稱“鳳凰城”。
民族團結碑靜靜地矗立在藍天下,給人一種和平、安寧、美好的感覺。
銀川朋友說,我們到“天安門”轉轉。我問,銀川也有天安門。朋友說,去了就會明白。
銀川南門樓結構嚴謹,廊簷彩繪,紅牆碧瓦,氣勢宏大,素有“小天安門”之譽。佇立於寬闊的南門廣場,遠望南門樓,確實有一種身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真實感受。
接下來的行程雖然匆忙了點兒,但所觀賞的建築物還是激發了我濃厚的遊興。
中華回鄉文化園的主體大門是借鑑印度泰姬陵設計而建造,以展示禮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為特色。承天寺塔聳立雲端,寺院為四合式院中院;外院古樹參天,松柏青翠,肅穆寧靜。西部影視城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
銀川,對不起,我最終也沒有機緣去細緻地領略你的“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風采,很遺憾!就讓我默默地珍藏這份遺憾吧,讓它成為我對你的深沉而又永久的牽掛!
四
走出蘭州站,鑽進出租車,來到黃河邊,我懷著亢奮的心情尋找那座嚮往已久的雕像黃河母親像。
雕像由“母親”和“小男孩”構圖。母親秀髮飄拂,微微含笑,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抬頭微屈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裸身小男孩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頑皮可愛。雕像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我一直漫遊在蘭州,這是我西北之行停留於省會城市時間最久的一次旅行。其間,有時我像個幼稚的孩子,腦子裡冒出的全然是些童話式的思考;有時我又像一個裝腔作勢的思想家,搜腸刮肚地想些自己根本沒有能耐想清楚的怪問題。我像家鄉瓦房屋簷下短尾巴的麻雀梳理自己的羽毛似的,梳理自己蘭州之行的感受。
如果說黃河是中國人的母親河,那麼蘭州理所當然就是母親最寵愛的孩子。黃河將蘭州城深情地攬在懷裡,緊緊地擁抱,脈脈地哺育。黃河把她最溫柔最嬌羞的一面給了蘭州,她收斂了她的脾性,平和安靜,端莊沉穩。當然,黃河畢竟源於“世界屋脊”,高原冰雪鑄就了她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內在稟賦。這種精神又注入蘭州人的血脈中,世代相傳,綿綿相續。
感受黃河文化,繞不開羊皮筏子,而蘭州羊皮筏子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蘭州令人歎服的民俗文化遺產,更濃縮了黃河文化數百年來的歷史價值。
“九曲黃河十八彎,筏子起身闖河關”,當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南方人下江南的時候,蘭州人在滔滔的黃河上漂行。他們吼著西北豪放的號子,唱著歡快的歌謠,以融合著黃河水的汗珠澆灌他們艱辛而又多彩的世俗生活。
現在,羊皮筏子這種古老的擺渡工具已成為蘭州黃河上乘坐旅遊觀光的一大亮點。坐在筏子上欣賞黃河壯美景象,遠望蘭州城林立高樓,我想到了蘭州古老的那種新奇刺激的渡河方式“吹牛皮,渡黃河”。渡河者爬入牛皮袋中,充氣扎口。艄公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幾分鍾便可將渡客送至黃河對岸。我半生蜷縮於書房裡,此時真渴望體會一下這種古老而又奇特的驚險渡河方式,即使袋破氣洩,魂歸黃河,我也願意!
與其說黃河橫穿蘭州城,還不如說黃河好像一條銀線,把蘭州城眾多的建築物像珍珠一樣連綴在一起,在廣袤的西北大地上熠熠生輝。我歎服於蘭州城與黃河的完美融合,它昭示的是自然與人類的共生共榮。
黃河風情線,蘭州的核心區域,全長百餘公里,以黃河兩岸風光為依託,依山順勢,巧奪天工。
水車博物園,蘭州因之被譽為“水車之都”,是世界上水車品種、數量最多的主題公園。這是黃河賜給蘭州的一份雄渾粗獷、工藝精湛的聖物。
蘭州黃河鐵橋,以它勻稱勁酷的身材,靜靜地陪伴黃河百餘年,橋下閃閃的波光應該是黃河回報它的微笑吧。
我從黃河鐵橋上走下來,回到母親雕像的旁邊,默默站立了許久
蘭州,今天晚上我就要離你而去,我想對你說:黃河哺育了你,黃河已流入你滾燙的血脈中,但願你的人民能夠好好地珍愛黃河,在黃河的庇護下,世代生息,平安吉祥,辛福安康!
五
踏上青海的土地,心靈得到的淨化是空前的。我覺得,自己的呼吸更加順暢,血脈流淌得更加通達,肌肉裡的每一束纖維極度鬆弛。我的耳畔清清楚楚地縈繞著兩個聲音震撼與聖潔。
空氣溫涼中隱約有些松木的淡香,深吸一口,似乎讓人卸掉了身上冗重的衣裳,裸露的胴體接受自然氣息的超度。天藍的讓人發抖,這是一種震撼人心的靈魂顫動,也是造化以其原始威力對人的世俗之心的洗禮。潔白的雲朵輕靈而飄逸,每一朵雲就是一個美麗的童話,童話的主人公必定是一位捲髮的白衣小女孩,小女孩應該長著一雙鳥一樣的白色翅膀。
接站朋友的來電聲響起,我搖了搖頭,眨了眨眼睛,再次望了望藍天白雲……
朋友問我:想吃點什麼?我說:先吃山西刀削麵,隨後慢慢品嚐西寧美味吧。我和朋友在一家山西面館邊吃邊聊,我們的閒談引起了麵館老闆的極大興趣,他也隨時插話。聊著聊著,意外的驚喜讓我差點兒掉下眼淚……
原來,麵館老闆是我同鄉,他的老家是山西五寨右所村,距離我們張家村僅兩裡地。朋友調侃說:從山西到青海,世界這麼大,緣分如此深,刀削麵吃得兩眼淚汪汪。
麵館主人叫張永順,瘦高個,挺精神,三十多歲。據他介紹,當年,他祖父帶著三個兒子離開右所村,輾轉千餘里來到西寧。祖父在一家煤礦求得營生,下井挖煤,以此謀生。小張的父親子承父業,繼續在煤礦上幹活。他的父母親身體還好,兩位老人居住在距離西寧40公里的大通縣。
鄉音能夠注入人的血脈,世代相傳。小張和我以家鄉話敘談,親切、舒坦,充滿了濃濃的人世情緣。告別時,他囑咐我:先旅遊吧,過幾天搞個同鄉聚會,讓你認識幾個五寨老鄉。
第二天上午,我遊覽了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見到了高原精靈藏羚羊,親手給雪豹、金雕投餵了食物,和東北虎、非洲獅、河馬合影留念。下午,乘坐朋友的車去湟源縣遊覽了丹噶爾古城。古城在歷史上因茶馬古道互市而興盛,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之美譽。晚上,返回西寧城,去莫家街逛夜市,釀皮、炒涼粉、面片、抓面等青海美食,我悉數品嚐。
在回酒店的途中,接到同鄉小張的電話,說他父母親很想見見我,我倆相約明天上午去大通縣。
車出西寧城,視野漸漸開闊,呈現在眼前的儼然是一副色彩絢麗、層次分明的巨幅水彩畫。湛藍的天空,黛青色的遠山,潔白的雲朵,綠茵茵的草坡,金黃色的油菜花,民居的紅牆白瓦,色彩與層次渾然融合由遠及近向我撲來,猶如一曲雄壯而瑰麗的交響樂迴盪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
我一直以為油菜花是南方的特產,沒有料想到青海的油菜花如此美麗。遠遠望去,遼闊的田野像一塊塊黃綠相間的地毯。油菜花的黃色是奔放的充滿朝氣的聖潔的那種黃色。油菜花的美是一種群體的美,壯觀的美,震撼人心的美。
穿過一片片美麗的油菜花,大通縣到了。這是一座山城,空氣溫潤,街道整潔乾淨,市民舉止沉穩有度。
張永順父母盛情地款待我,滿滿一大桌美食足見主人待客之真心。席間,彼此都以純正地道的家鄉話談青海,談故土,談人生經歷……
離別時,主人送我三瓶青稞酒,一瓶送我,另兩瓶託我回到老家送給他們幾十年未見的兩個親戚。我想象那兩個親戚收到青稞酒時多麼的驚喜啊。
返回西寧,我算了算自己西北之行的時日,已一月有餘。暑假將盡,新學期又要開始,我該回去了。
第二天,我披著高原的晨曦,踏上了歸鄉的列車,摸摸揹包裡的那兩瓶青稞酒,鼻頭一酸,眼眶竟然有點兒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