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兩位師長:徐國夫 (右) 寧賢文(左)一一九師首任政委,戰爭年代唯一的政委——劉光濤寫在前面:這是作者去年在陸軍一一九旅座談會上的發言。119師(包括前身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對中國革命的勝利、戰爭的程序、祖國南疆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今天翻開歷史記載,這些歷史功績,有的未給予正確的評價;有的被忽視;有的被忘記。這是應該糾正的。
一一九師1948年11月1日正式命名。1949年10月,東北軍區給中央軍委的報告中,對一一九師的評價是:一一九師戰鬥作風穩,工作中貫徹性強,老基礎少,但戰鬥力進步很快,攻防兼備,最善於阻擊戰鬥,為東北部隊中之主力師。
埋頭苦幹、不計名利,是一一九師的“家風”。因對自己宣傳的少,歷史上很多貢獻都沒有得到準確評價,特別是在解放戰爭中的重要貢獻。
現歸納起來有5點:
1.開了個好頭(挺進東北)
2.結了個好尾(海南島戰役)
3.繳了個“搖籃”(東北航校)
4.關了個大門(遼瀋戰役)
5.獻了個大禮。(衡寶戰役)
冀東12團攻佔山海關曾克林一、開了個好頭
一一九師前身之一的冀熱遼第16軍分割槽第12團,八月中旬接到八路軍總部命令,率先出關挺進東北。收復遼西重鎮,進駐瀋陽。並及時飛赴延安向黨中央彙報,為黨中央調整制定戰略方針、先機控制東北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中後期,國民黨軍隊龜縮在西南,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儲存實力。蔣介石坐等美國打敗日本,只想摘桃子。而共產黨在敵後浴血抗戰,建立大批抗日根據地。日本投降時,國民黨軍離東北三、四千公里,而八路軍最近的冀東部隊只有一百公里。八路軍自然是近水樓臺、捷足先登。這不是天助,完全是我黨堅持艱苦的敵後抗戰換來的。
試想,如果我軍不挺進敵後,建立華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也像蔣介石那樣消極儲存實力,那此時我軍應該在陝北延安一帶,距離東北也有幾千公里,何談近水樓臺!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蔣介石此時終於為自己貌似“聰明”的消極抗戰付出了代價,並且最後證明是致命的。
1945年8月中旬,冀東八路軍兵分三路挺進東北。我師的前身之一冀熱遼軍區第16分割槽第12團(俗稱老12團),是1940年12月在平西成立的冀東第一支主力部隊。1941年6月曾克林任團長,1942年8月在12團的基礎上組建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割槽,曾克林任司令員兼團長。在一年內對日作戰23次,每戰必勝。擊斃了製造潘家峪慘案的日軍殺人魔王佐佐木。 曾克林、唐凱率領12團、18團、朝鮮支隊、分割槽直屬隊4000人走的東路挺進東北。首先掃清山海關周圍的日偽據點,繞過日軍駐守的山海關,8月30日晨收復綏中縣前所車站。切斷了山海關和綏中的聯絡。8月30日攜手蘇軍攻下山海關,打開了東北的大門。然後接連收復興城、錦西、錦州等遼西重鎮。接收大批軍用物資,擴編隊伍。並於9月5日乘火車到達瀋陽,接洽蘇軍,進駐瀋陽城,成立衛戍司令部。接收了鐵路、工廠、軍用物資等,維持治安。然後逐步控制了遼寧的廣大地區,搶佔了先機。
蘇軍擊敗關東軍後,只佔領了一些大城市和交通線。中、小城市無人問津,一片混亂。日偽軍搶糧害民,有的城鎮甚至被土匪佔據。蘇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按照雅爾塔協議,只將政權交給國民黨政府。但我軍只要不打八路軍旗號,他便不干涉。和蘇軍碰出來的這個默契,是冀東部隊的一大貢獻,為日後挺進東北的我八路軍、新四軍部隊趟出了路。所以後來我軍到東北後,統稱“東北人民自治軍”。
1945年9月14日,東北蘇軍司令決定派飛機去延安,向我黨解釋蘇聯在東北的政策。曾克林會同蘇軍上校飛赴延安,向黨中央及時、準確地彙報了東北的現狀和蘇軍的態度。劉少奇、朱德徵得在重慶的毛主席、周恩來同意,當天晚上就決定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因考慮接管城市,彭真任書記),立即乘曾克林所乘飛機赴東北開展工作。並將我黨“鞏固北方,發展南方”的戰略方針調整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迅速抽調11萬部隊和幹部進軍東北。 曾克林的這一飛,堪稱中國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飛。使黨中央及時掌握了東北的情況,迅速調整了戰略方針,抽調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出兵東北。這是改變中國革命命運,奠定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一飛!
到1945年9月下旬,我冀東部隊已收復東北北到長春,南到安東、營口的所有城市。12團也控制了遼陽、本溪等瀋陽周邊地區。不到兩個月,自己也從入關時的7千餘人,發展到9個旅七萬人(因發展過快,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戰鬥力受到影響)。12團擴編為16軍分割槽21旅(後21旅和23旅編入三縱隊)。 而此時的國民黨在忙於接收日佔區特別是江浙地區的大城市;在忙於還都南京;在忙於重慶談判。
按照黨中央的命令,1945年9月——12月,我山東羅榮桓部八路軍主力6萬餘人、黃克誠部新四軍3萬餘人,共10萬主力從海路、陸路陸續挺進東北。從接到命令到最後完成,大約用了二、三個月時間。這期間,我冀東部隊已完全掌控了東北,特別是遼寧。46年1月在遼陽,山東軍區3師9團與冀熱遼軍區第21旅整編為三縱8旅,同年7月改稱三縱8師。 一一九師正式誕生。
1946年2月,國民黨軍主力向東北大舉進攻。此時東北我軍已完成整編,兵力發展到36萬人,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雖然戰鬥力還欠磨合,但已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從45年8月冀東部隊攻佔山海關,到45年11月國民黨軍攻佔山海關,歷史留給我黨、我軍的時間視窗只有短短的三個月!我們黨、我軍先遣部隊抓住了這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東北背靠蘇聯,物產豐富、工業交通發達,北、東、西三面安全無憂。進可攻,退可守。控制了東北,就擁有了戰略主動權。後來,黑土地走出了我軍人數最多、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的戰略機動兵團,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革命的力量對比。遼瀋戰役後打出了勢如破竹、橫掃千軍、令人歎為觀止的解放戰爭程序,不到一年解放了全中國。
我師前身之一的冀東部隊,開始是按照八路軍總部命令進軍東北的。命令沒有具體任務和要求。他們面臨的是一個複雜的、完全陌生的環境;是一個八路軍從未踏足過的、日本經營了14年、蘇軍又剛剛佔領並不讓我軍進入、準備移交給國民黨的黑土地。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沒有任何人給予指導。完全憑藉一往無前的主觀能動性,不怕困難 自己去闖、去摸索。和蘇軍碰、和日偽軍及土匪鬥。最可貴的是沒人要求,主動飛赴延安,面向黨中央彙報情況,促成黨中央重新制定了事關全域性的戰略方針。
如果沒有冀東部隊先機控制東北,飛赴延安彙報,解放戰爭將是什麼局面?將是我關內根據地多面臨敵,蔣軍可以南拉北打、北拉南打,腹背夾擊我軍,戰略上我會及其被動。 如果沒有冀東部隊先機控制東北,國民黨軍佔領了東北。到時我冀東部隊有能力打進東北嗎?我山東八路軍主力有能力北上渡海作戰嗎?結論是當時都沒有這個能力。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遼瀋戰役勝利、平津戰役勝利。取得全國勝利不知要推遲多少年。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一九師前身部隊為中國革命、全國的解放做出了怎麼評價都不過份的貢獻!
老師長徐國夫二、結了個好尾
1950年春的海南島戰役,是解放戰爭的最後一戰,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共和國南疆的安全,為解放戰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師在戰役中“向敵人要船”,解決了40軍渡海用船。並作為大舉登陸時兵團唯一全建制主力師,參加美亭決戰、打到天涯海角。是海南島戰役的主力,為勝利做出了主要貢獻。
對於既無空軍、海軍,又無渡海作戰經驗,旱鴨子成群,只有三野金門慘敗教訓的我軍來說,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據統計,一一九師見過大海的不足百人,會游泳的不足60人,會使舵的寥寥無幾。 首先是船。渡海作戰船是必須的條件。可是我軍恰恰沒有船。無船無法海練,無船無法渡海,無船無法解放海南!
當地的船大都被國民黨抓走了。我師當時徵集了一些船,大多是破舊的小船,不適合改造成土炮艇和渡海作戰。潿洲島之戰356團1200人,乘87只船,平均每船才乘14人,可見一斑。廣州軍事會議決定買船,但最後只買回暈船藥和救生圈。此時,毛主席在想船;林彪在想船;葉劍英在想船;鄧華、韓先楚也在想船! 買不到船,又來不及造船,怎麼辦?一天,徐國夫老師長在和老船工的交談中得知,敵人搶去的船在潿洲島,可惜有敵人看守(聽潿洲島跑回來的漁民說的)。憑著高階指揮員的敏感性,他敏銳的捕捉到這一重要資訊,並決定:向敵人要船!
經15兵團和40軍批准,一一九師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356團發起潿洲島之戰。
潿洲島一戰,從敵人手裡奪得大船335艘,基本都是三桅和兩桅船,單桅極少。大船能乘一個連,中船能乘一個排,小船能乘一個班。捷報傳來,韓先楚軍長樂得直拍手。這些船,我師留用了134只,其餘201只支援了其他師。這些船運送40軍大舉登陸後,又返回接15兵團機關、43軍第四次登陸海南島。韓先楚在1958年寫的《跨海之戰》中說:“潿洲島解放了,五百多敵人無一漏網,四百多隻木帆船全部為我繳獲。這對我軍大舉登陸海南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如果沒有潿洲島奪的335只大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韓先楚軍長也無法下決心發起大舉登陸,就沒有後來一而再的向上犯顏直諫。錯過了4月穀雨的北風,再等北風就要9月以後了。其嚴重後果駭人: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軍在隔斷臺灣海峽的同時,必定隔斷瓊州海峽。現在的海南島就是第二個臺灣島;南海就是第二個臺海。我渡海大軍隔著幾十公里的瓊州海峽,只能忘海興嘆!新生的共和國終身抱憾!
我們現在不但要面對臺灣問題,還要面對海南島問題。我們要面對東海、南海都被敵人封鎖的局面。後來不但要炮擊金門,還要炮擊海南!廣東、廣西都會像福建一樣成為前線,20年不能搞建設。哪有後來的珠三角經濟奇蹟?哪有今天的西沙群島、南海諸島、三沙市?
最慘的是40軍、43軍的先鋒營、先遣團,8000多人都回不來了!這豈不是金門慘敗的重演!堅持敵後鬥爭23年的瓊崖縱隊,也會像臺灣共產黨一樣被敵人剿滅。
軍史中的“解放海南第一船”,是118師352團1營。先遣營是3月5日19時出發,800人,14只木帆船(平均每船57人)。119師356團潿洲島之戰是3月5日17時起航(為迷惑敵人3月6日發動進攻),1200人,87只木帆船(平均每船14人)。並配屬3只土炮艇,排成119師創造的前三角隊形前進。戰鬥中重創了潿洲島的敵炮艇,取得了木船打兵艦的經驗。從對戰役的重要作用看,40軍的這兩隻部隊都對海南島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林彌一郎三、繳了個“搖籃”
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學校,被譽為新中國空軍的“搖籃”。一一九師前身之一的第16分割槽第12團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5年9月9日,12團在遼陽奉吉堡機場,繳獲日軍重型轟炸機、高階教練機46架和大批裝置。得知日軍飛行訓練大隊已南逃,就向南追擊。9月底在本溪鳳凰城以北的摩天嶺山區包圍了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練成大隊的林彌一郎部。他們原打算既不向蘇軍投降,也不向我軍投降,頑抗到底。
經過艱苦談判,深明大義、曉以利害,並充分尊重其人格。最終,誠信感化了他們,林彌一郎率這支關東軍的空軍王牌,共300餘空、地勤人員向12團投降。這次受降,共有17名飛行員、24名機械師、72名機械員、180多名各類地面保障人員。當時日軍在東北的機場、飛機、裝置、人員有不少,唯有這次經12團努力,連人帶裝備成建制、完整的保留下來。 林彌一郎大隊被解除武裝後,分散住在老百姓家。當時東北剛解放,人民生活非常困難。我軍官兵和老百姓一樣吃高粱米和玉米麵,但為了照顧日本人愛吃大米的習慣,我軍千方百計籌買了大米給他們送去。
10月上旬一天,16分割槽司令部召開了一個歡迎會,請了林彌一郎大隊十幾個代表參加,擺上了豐盛的中國菜。重申了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要他們安下心來,變敵為友,與我軍合作。開始他們還擔心是“鴻門宴”,後來看到真心勸酒,也就敞開肚皮了。飯後,曾克林對林彌一郎說,這次沒能請大家都來吃飯,所以給大家準備點肉帶回去吃。當林彌一郎看到是5頭牛和50只羊時,驚訝的連話都說不出來。後來按照我軍要求,心悅誠服地帶領大隊回到奉集堡機場看護飛機、裝置。
航空隊於1946年3月1日在通化(後移至牡丹江)改編為我軍歷史上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人民自治軍航空學校,林彌一郎任主任教官。在任職期間,他在理論、實踐、訓練、教學等諸多方面,開創了我軍航空的基礎,培養了大批優秀航空人才。戰爭年代共培養了160名飛行員,其中23人駕駛戰機飛過天安門,參加了開國大典。人民軍隊終於有了飛上藍天的本錢!
當年的空軍司令員王海、副司令員林虎、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劉玉緹,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戴維斯的張積慧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這批飛行員既有解放軍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又有日籍教官傳授的精湛飛行技術。抗美援朝面對美軍王牌飛行員時,打出了國威軍威。很多人成為戰鬥英雄。飛機上畫有幾顆星,就表示擊落了幾架美軍飛機。美國人驚呼:中國人一夜之間成為世界空軍強國!
這個以日籍人員為骨幹的航校,被稱為新中國空軍的“搖籃”。林彌一郎後來也被軍事專家稱為“解放軍空軍飛行員之父”。1986年,林彌一郎來中國訪問,時任空軍司令員的王海,親自陪同、接待當年的老師。參觀當時嚴格保密的空軍司令部,並介紹我空軍的發展歷程和取得的成績。可見當年師徒感情之深,也反襯我黨我軍俘虜政策的成功。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以四野14兵團為主組建,第一任司令員劉亞樓、政委肖華,都是四野“干將”。
四、關了個大門
遼瀋戰役中,一一九師首克義縣,主攻錦州,圍殲廖耀湘兵團 。為戰役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此戰為國共大決戰的首戰,迅速攻克錦州是戰役的關鍵。攻克了錦州就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使東北之敵陷於孤立。
義縣是錦州北部重要的鐵路交匯點,是我軍鐵路輸送兵力和裝備的必經之地。亮甲山(大疙瘩)、配水池為錦州城北面的一線高地。居高臨下,俯視錦州城內外。敵軍築有地堡、戰壕等防禦工事,配備了很強的防禦力量。是攻克錦州必須拿下的兩扇北大門。廖耀湘兵團是國民黨軍的王牌,是東北敵軍唯一的機動力量,是全殲國民黨軍於東北、解放東北全境的關鍵。
一一九師參加了攻克義縣、主攻錦州,圍殲廖耀湘兵團的戰役全過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是遼瀋戰役的主力師之一。 戰役的勝利,使敵我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僅從質量上,而且從數量上超過了國民黨軍。我黨擁有了一個人數最多,裝備最精,戰鬥力最強的戰略機動兵團。用到哪裡,哪裡就形成絕對優勢,解放戰爭的程序因而提前了兩年。 40軍有句順口溜:“118攻,119守,120轉圈走”。其實,一一九師攻、守、走能力都很強。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走如旋風”的“全天候”部隊。
一一九師師長徐國夫(前)政治部主任張玉華(後左)五、獻了個大禮
我軍渡江後,江南唯一還有實力的是桂系白崇禧集團。為避免我軍的打擊,也是被四野錦州、天津攻城嚇壞了,白軍主動放棄武漢等大城市,採取機動防禦,伺機進攻的戰術。 8月15日,我49軍146師根據錯誤情報大膽急進,闖入敵人的青樹坪“口袋陣”。被桂系主力第七軍171師、172師、176師和138師包圍,損失慘重,吃了大虧。衡寶戰役中,我45軍135師因沒有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闖入敵陣中,又被桂系這四個師包圍攻擊。可見,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用兵及其狡猾。後來,見我東、西兩路主力包抄上來,怕被“包餃子”,遂下令南逃。因此,衡寶戰役能否截住並消滅桂系主力第7軍、第48軍就成為勝利的關鍵。 桂系主力第7軍,北伐時號稱“鋼軍”,比葉挺所在的“鐵軍”第四軍更負盛名。北伐時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參加“賀勝橋戰役”,擊敗了吳佩孚的主力。“龍潭戰役”時第7軍將孫傳芳6萬人全殲。吳、孫二軍閥從此退出中國政壇。我49軍一位連長回憶:“從東北打到湖南,從沒見過如此勇猛頑強的國民黨軍。”
10月7日,四野總部下令中路(40軍屬於中路)全線追擊。119師晝夜兼程,頂風冒雨強行軍3天,翻越南嶽衡山山脈的高峰五峰山,到達楊家橋地區。疲憊至極,端起飯碗正準備吃飯,突然聽到機槍聲。有人說是走火了。師長徐國夫敏銳的感覺到,機槍怎麼能輕易走火?扔下飯碗跑上山,只見山下黑壓壓的敵人正往山上衝。原來是跑到了敵人前面,截住桂系主力171、176師。立即指揮部隊搶佔要點,阻擊敵人並上報情況。於此同時,356團也與敵人遭遇,並迅速搶佔了茅草嶺、臘衝山。
119師在茅草嶺、松山亭一線頑強阻擊一晝夜,打退敵40餘次集團衝鋒。最後主動出擊,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取得了全殲桂系171師、176師的勝利。打掉了白崇禧看家的本錢。楊家橋戰鬥,是衡寶戰役勝利的標誌,也是衡寶戰役結束的標誌。
林彪從我師10月9日截住敵人,到11日戰鬥結束打掃戰場,三次來電錶揚119師的勇敢和頑強。9日17時第一次:甚喜甚慰。堅決堵敵南逃祁陽,不惜戰至一人一槍一彈。9日22時第二次:你師十數次二十餘次打退敵之進攻。打的頑強勇敢,為阻擊部隊樹立榜樣。11日拂曉第三次:此次你們以神速之動作,將桂系精銳4個師抓住,不顧疲勞,日夜戰鬥,進行反覆堵擊包圍,終將敵人全部消滅。此種積極精神與戰鬥作風,甚為良好。尤其是一一九師、一三五師頑強的堵擊與反擊敵人,使敵突圍失敗,更值得表揚。
在很多評價衡寶戰役的材料中,往往只提到135師,對119師的重要貢獻隻字不提。這是極不公正的。沒有119師勇猛追擊3天,截住171、176師,衡寶戰役有多大勝利?幾十萬人只消滅了一個多師,其餘的都跑了,頂多是個擊潰戰。我135師誤入敵陣,抗擊住了敵人的圍攻,英勇頑強。後主動出擊,消滅桂系第七軍軍部,攔住172、138師,立了大功。但可惜172師的一個團、138師師部及一個團跑了,沒有全殲。
一一九師在衡寶戰役中的作用林彪及四野非常清楚,所以才有一次戰鬥、三次來電,、表揚一個師,歷史上僅此一次的佳話。 衡寶戰役是四野部隊渡江後最大的戰役。從9月10日起至10月13日止,歷時34天,時間橫跨開國大典。桂系主力被殲是獻給共和國成立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