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曾國藩,生於1811年11月26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晚清時期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歷史名人,寥若晨星

許多讀史的朋友都認為,他在晚清官場上獲得巨大成功,與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的為官處事之道,有著深刻而有緊密的聯絡。

史書上總結道,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而真正能夠實現者卻寥寥無幾,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他是真正的悟道者、倡導者和實踐者,實屬難得。

作為一名政治家,曾國藩除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外,受後人敬佩和推崇最多的是,他的八字家訓:“勤奮、簡樸、求學、務實”。他著述的《曾國藩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範本,也為人們繼承家訓、培養家風提供了樣本,是現代人們的重要參照。

這在於曾國藩極為重視家庭教育,這來自於其祖父曾玉屏的衣缽。

曾玉屏,號星岡,年少時受父輩影響,勤奮好學,努力上進。後來,隨著家庭的日漸富裕,而變得好吃懶做,與紈絝子弟混在一起,染上不少惡習,讓家人很是失望。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真正讓曾玉屏深受觸動的是鄰居的議論:“這曾家祖輩都很勤勞,可如今卻出了此等輕浮淺薄之子孫,真是家門不幸啊!”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曾國屏終於醒悟和悔悟,他開始辛勤持家,重學嚴教,從此再也沒有懶惰過。他雖然文化不高,從自己的人生教訓中,曾家就開始重視家風建設。

自然,以曾玉屏為家長的曾氏一家人,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親疏分明,自然人丁興旺。治家極嚴的曾玉屏,率家人建起了祠堂,立起了家訓,他要求家人謹行八件事:

讀書、種菜、飼魚、養豬、早起、灑掃、祭祀、敦親睦鄰

曾國藩是極其崇拜祖父曾玉屏的,他在家書中多次寫到祖父的一些言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這是對祖父稱頌,對祖父創立的家規,曾國藩歸結為“八個字”,後人戲稱為“八寶飯”: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這便是:讀書,“三代不讀書,一屋都是豬”,要笑置詩書如埃塵;蔬菜,凡蔬菜手植而手擷者,其味彌甘;養魚,魚躍於淵,天機活潑,興旺氣象;養豬,享受勞動果實,感受田園樂趣;早起,天道酬勤,勤之本是早;灑掃,講究衛生,減少疾病;考就是祭祀,追念遠祖;寶就是善待親族鄰里,這也是一個居家法寶。

家風的傳承,重在實踐。這八件事,曾玉屏要求家裡無論老幼必須做到,同時要求家庭成員禁絕疏遠六種人:算命的、看風水的、巫道、巫醫、和尚、閒客。

後來,曾國藩繼承家教衣缽,為之編成順口訣: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曾玉屏的“八字家訣”家訓對曾國藩影響最大。曾國藩在他的日記、家書中,時常記述祖父曾玉屏組織的“耕織家庭”,認為那時家裡雖貧,但卻充滿了喜悅和生機。

曾國藩說,這個家庭給他的是禮義廉恥,是勤勞質樸,是孝悌尊友,是忠君愛國。

凡事皆有因緣。曾玉屏生有三子,長子即曾國藩之父曾麟書,次子早卒,三子驥雲未曾生育。長孫曾國藩就成為曾玉屏寄託的希望所在,在家教傳承上費盡功力。

當時,正值壯年的曾玉屏,把他創立的“八字家訣”,言傳身教給曾國藩。可以說,曾國藩為人處世、秉性風格,與他的家庭根基和教育有著直接關係,其根源要歸結於,把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道理化為實用錦囊的曾玉屏,這是曾國藩的榮幸和驕傲。

家風貴在傳承,付出總有回報。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的曾國藩,後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成為清代以文人封武侯的第一人,後世稱“曾文正”。 (注:我的讀史筆記)

34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國民黨元老程潛,起義後任軍委副主席,主席特批每月5萬斤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