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戰區南面靠近長江,與國民黨統治中心寧滬杭地區隔江相望。津浦路、膠濟路、淮南鐵路穿梭其中,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又與我晉冀魯豫解放區相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蔣介石在圍困中原解放區的同時。又集中了58個旅(佔其總使用兵力的1/3),準備採用由南到北,由西向東逐步壓縮的方針,進攻我華東解放區。
其中31個旅朝我蘇中,淮南,淮北三個解放區進攻。目的攻佔我華中首府淮陰,割裂開山東解放區和蘇中解放區的聯絡。
27個旅分別進攻膠濟鐵路和魯南地區,牽制我山野主力南下增援,佔領我蘇中解放區。消滅或者迫使蘇中我軍主力北撤。然後在山東與我軍主力決戰,佔領整個山東。
在這個戰略企圖裡面,如果國民黨軍隊先進攻我兩淮解放區是最危險的,因為他可以直接斷掉蘇中主力的後路。
為此在內戰開打之後,這個進攻方向蔣介石上來就用了最強戰力,國軍五大主力中的兩個,還有桂系的支柱戰力。即張靈甫整編74師和邱清泉第五軍加上桂系的鐘紀第七軍。
國民黨的企圖中央毛主席和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都心知肚明。
6月26日,毛主席向華中分局發出電報命令:粟裕、譚震林率主力向西,主力不少於十五個團,限期15天內到達指定地點,強調你們一切聽陳毅舒同指揮。
同時陳毅也拍發電令:華中野戰軍主力西進淮南,集中陶勇王必成兩縱隊、五旅及謝祥軍縱隊在六合、天長之間整訓。
這是捨棄蘇中,保住兩淮和山東解放區,並且還要執行早前中央制定的外線出擊戰略,在交通線與戰略要地上與國民黨軍爭鋒相對,敵進我進。
保衛老解放區,開拓新解放區,也給被圍困的中原軍區部隊給予支援。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遏制其進攻勢頭。並有可能重新把蔣介石重新拉到談判桌上。這樣的戰略安排確實氣勢恢宏,膽略過人。
粟裕作為一個從士兵,一步步成長為我軍的高階指揮,他有他獨特的戰爭思維模式和戰場推演能力。對敵我新形勢下的戰爭模式進行反覆思量。對我方作戰區域和作戰原則進行了認真的探索。
新形勢下的戰爭模式和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國民黨現在擁有近430萬的軍隊,而且其嫡系部隊已經裝備了美械,我軍擁有127萬,擁有大片的解放區和人口數量,已經不是中央蘇區時的圍剿和反圍剿,而是擁有了廣闊地內線作戰戰場,這是對我軍極為有利的。
如果我軍向津浦路和徐州方向集結用兵,如果實現的確可以開啟南京的門戶,但因為我軍過早的集結會造成蔣軍更大的集結,在戰爭初期勝負未知,就是勝也要付出相當代價。
就淮南戰場而言淮南地區人口並不多,如華中野戰軍主力去淮南作戰,糧草軍需甚至支前民工均需由蘇中補給,將給初期作戰帶來很大困難。
其次我華中主力西進,蘇中可能被敵迅速佔領,而蘇中有人口九百萬,糧食產量佔華中總產量的五分之二,稅收佔一半,是支援戰爭的巨大力量,淪入敵手,將為敵所用,且政治影響對我不利。
最後與淮南之敵相比,蘇中之敵較弱。粟裕的考慮不能說沒有道理,他對全域性包括對區域性的思考也是符合實際的。
但這是事關全域性的變化,對中央來說,一旦決定內線作戰,就需要對全域性做新的部署安排。這就是推倒重來,需要慎重。
6 月29 日,粟裕先是說服華中分局的常委,然後華中分局全體上報中央和新四軍軍部建議:
在第一階段中, 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和第六師仍留蘇中解決當面之敵,改善蘇中形勢與箝制敵人
在山東及太行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後,華中野戰軍第一、第六師再加入蚌埠、浦口線作戰,完成第二階段任務。
毛主席接到粟裕的電報,對他的建議極其重視,次日就覆電華中:部隊繼續隱蔽於待機位置,聽候安排。
7月4日,他以中央軍委名義指示劉、鄧、陳及華中局:“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在政治上更為有利。”
其實粟裕已經不止一次提出這個內線作戰的意見,只不過被中央否決過。主席也在思考了,他作為統帥絕對要慎之又慎。他的一個決定都關乎我軍的生死存亡。明顯這封電報表明主席被粟裕說服了。粟裕可以暫時不用去淮南地區作戰了,而留在蘇中。
這樣佈局之下兩淮戰場,在戰爭初期就會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此時負責防禦的也只有淮南5旅,6旅和獨立旅合編成的新二師師長周駿鳴,副師長成鈞,只是不管是兵力數量,還是裝備火力都弱於敵。
淮南解放區與南京只有一江之隔,就像插在國民黨後背上的刀子,蔣介石要發動內戰,就必須把這個刀子拔掉。蔣介石想要打通津浦路,淮南鐵路也需要佔領淮南。
嚴峻的形式也讓軍區和新二師首長們感到了壓力。國民黨兩個軍和四個美械旅(師)呈鉗形攻勢向他們包圍過來。目的是佔領我盱眙和天長,並逼迫我軍主力決戰
因此淮南方面此希望。蘇中的12個主力團儘早進入淮南。但是他們得到的訊息是軍委同意粟裕同志的建議,蘇中主力將留在蘇中先打幾仗,再向西移師淮南,5旅三個團仍留在淮南牽制敵軍。
這樣一個新的變化,令他們是措手不及,如果說蘇中主力不來的話,他們就必須憑現在手裡所擁有的力量,進行重新的佈局。
只是國民黨軍隊已經不給他們調整的時間了。國民黨第五軍軍長邱清泉指揮該軍的三個師和整編74師58旅,向推土機一樣朝天長,盱眙推進。其餘兩個軍也向前推進,配合正面主力作戰。
7月12日西路的第5軍96師已經滁縣來安出發,邱清泉率領第四十五師和二百師居中,由六合。向竹鎮,八百橋一線進攻。整編74師第58旅,走東路佔領天長縣南面的樊家集。
一是獨立旅從左側狙擊邱清泉中路軍,保證5旅3個團向西路敵軍突擊。
二是由5旅主力向東出擊樊家集之敵,獨立旅則插入邱兵團的右側,將東路和中路兩敵隔離開來。
他們輕敵了,或者換句話說他們根本就不瞭解,即將面對的敵人是一個怎樣的對手,國軍五大主力中的兩個整編74師和第五軍。
7月13日晚,當五旅15團悄悄接近樊家集準備進攻,13團和14團隱蔽待命。只是15團的進攻被強大的火力狙擊,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在突擊部隊的前後左右炸起道道彈幕,人群往哪裡集中就有炮彈往哪裡落下來。15團團長李士懷也第一次和這樣的對手交手。國軍王牌果然有一套,不能再打了再打除了增加傷亡也沒有意義了。
58師看到我軍後撤,就立即跟上尾隨,成鈞看著15團未擺脫敵人,立即令13團14團聯合出擊掩護15團,雙方經歷一天一夜的戰鬥後,我方主動撤離。
邱清泉抓住機會令58旅和5軍主力200師攻擊天長,5軍45師攻擊汊澗鎮(屬天長),對新二師造成夾攻之勢。西路的96師朝盱眙攻擊過去。
這敵人比想象中的還要硬還要猛,火力強大,戰術動作標準,步炮協同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我軍負責指揮守城的是成鈞,他命令15團要利用工事遲滯和消耗敵人,耗其銳氣以後,再利用13團和14團,相機選擇一路敵人打擊。
可是堅固的工事沒有擋住敵人,13團的修築的碉堡工事,被國民黨軍發射了裝有美國造的“長延期信管”炮彈,碉堡被擊中後會延遲幾秒然後爆炸,碉堡裡的人十死九傷,戰事進展的十分慘烈。
這幾天戰事的順利,讓國軍產生了輕敵了思想,整74師58旅一個營在沒有兩翼保護的情況下,孤軍深入攻擊張公鋪,結果被成鈞抓住機會,利用兩個團包圍了他。經過激烈的搏殺消滅了這個營。
可天長卻在敵人的攻擊下岌岌可危,我軍頑強防禦,戰士們死戰不退,南門陣地反覆爭奪。
巨大的傷亡讓新二師領導層意識到,這個戰場上他們人數和裝備全部是劣勢,這樣打下去除了消耗自己的力量不會有多大用處,不能打只能撤了。
撤退到三河北岸的成鈞心中一片悲涼,從來沒有打過這種窩囊仗。從來沒經歷過這樣的失敗苦澀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