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間的關係要有優先權,否則,家就會傷人!
德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海靈格將孩子稱為“家庭中的救世主”,就是因為孩子天生有一種本能,要犧牲自己,以平衡父母的關係。
《為何家會傷人》作者,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認為:孩子樂於看到父母相愛。如果父母相愛,孩子就會安心地去做一個快樂的小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妄想成是異性父母的成年配偶,去做一些和他這個年齡段非常不相符的事情。
小雪心中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從沒有見過爸爸的小雪,心目中的爸爸是個大英雄,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最大的願望就是見到自己的爸爸,用他們在信中“約定好的方式”:只要你把我扛在肩頭,我就能認出,你就是我的爸爸。
這是豆瓣評分7.9的熱播電視劇《瞄準》中最讓我動容的劇情。
劇中的小雪是國民黨中統王牌殺手池鐵城的女兒,陳赫扮演的冷酷殺手池鐵城對小雪的母親完全是利用的關係,並不知道小雪的存在。池鐵城曾經的黃金搭檔,黃軒扮演的心存善念,為人正直的蘇文謙,三年來假冒他的名義無微不至地照顧這對母女。
小雪因為蘇文謙得到了短暫的“父愛”,獲得了和爸爸互通訊件的橋樑。她的生活中,不只是思念,還有了等待,有了來自“爸爸”的關愛。
沒有爸爸,就創造一個出來。小孩子都會渴望同時擁有爸爸媽媽的完整的愛,如果少了一個,就會在心中創造出一個形象來。
父母關係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後進入社會、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板。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夫妻關係的重要性不及親子關係,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關係。兩代甚至三代的長輩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是現代很多家庭的常態。媽媽更會被社會和文化鼓勵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至於忽略丈夫,彷彿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
曾經轟動一時,離奇的北大才子弒母案,至今令人震驚不已。
案犯吳某是一個世人眼中異常完美的好孩子,卻對母親又錘又砍,殘忍地殺害了她。事後,謊稱出國留學,母親陪讀, 偽造母親筆跡,為母親辦理了離職手續,並向親屬借款140萬元後人間蒸發,整個作案過程計劃周詳,其在案發前後的表現冷靜、理智、無情、殘酷,心思縝密堪稱變態!
有的網友認為:母親如此有責任心,這已經是很好的家庭了好吧。欠債還錢,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他要殺人誰攔的住,他有嫖娼嗜好誰又管得了呢?
有的說: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母親的希望是沒錯的,孩子也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我們不能去強調哪方錯與對,也許我們作為母親應該反思一下。
有的網友聯想到了自己:這母親有精神病,我媽就是這樣的,把自己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從不開玩笑,整天胡亂猜疑,無論你做什麼她都不開心。
還有的認為:就是吳某自身的問題,他就是有知識的惡魔。別去分析母親對他的影響,惡魔就是惡魔。
網友議論紛紛
讓我們從吳某的成長經歷來分析:吳某母親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要強、清高、保守、道德感、原則感極強,吳某16歲父親因癌去世,非常孝順母親。他是母親最大的驕傲和情感寄託,從小母親對兒子期望值極高。
吳某的成長軌跡完全契合俄狄浦斯期的軌跡。
首先是吳某有對母親強烈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來自於心中有代替父親的願望。
《為何家會傷人》作者認為:夫妻關係在家庭中要有優先權。
女兒的吻媽媽的肚子
與配偶相愛,愛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配偶才是自己合適的伴侶,他只是一個還遠沒有長大的孩子,父母要負擔很多沉重的責任,而他安心地做快樂的孩子就行了。
吳某母親對兒子的期望極高,兒子就是她的一切。這說明在他們這個家庭中,所有的關係包括夫妻關係都已經退居其次,親子關係排在了第一位。毋庸置疑,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長大,吳某必然有著極深的戀母情結。
心理學用俄狄浦斯情結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
俄狄浦斯期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對同性父母感興趣,模仿異性父母。
第二個階段:轉向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第三個階段: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在幼兒時期,也就是俄狄浦斯期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男孩會出現戀母傾向且嫉妒父親,如果父母有意無意順應了孩子的願望,媽媽與兒子建立無比密切的關係,並讓孩子知道媽媽愛他勝於愛爸爸,這樣兒子會過分依賴母親,那麼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形成了。
戀母情結
兒子會產生要替代父親成為母親最佳伴侶的想法,
吳某幼年的成長環境讓他心中有代替父親的願望,有著對母親的責任感。
其次,青春期的他又不幸真正地失去了父親,在固守過於極端的道德感和原則感的母親面前,他根本沒有機會擺脫第一階段的情結,進入俄狄浦斯期第二和第三階段。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脫離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走向獨立的自己,脫離父母意味著喪失,是辭舊。走向獨立意味著獲得,是迎新。
最終,叛逆期沒有能擺脫戀母情結的吳某,想逃離,又要代替父親負起對母親的責任,導致他的辭舊方式太過殘忍。軾母后放縱自己,嫖娼賭博,則是他另類的青春期迎新的表現。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一對矛盾的心理衝突
要順利地度過俄狄浦斯期,關鍵是夫妻關係要和諧而平衡。
父母都愛孩子,但他們同時又深深相愛,他們不會因為愛孩子而忽略對配偶的愛。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懂得,儘管異性父母如此愛他,但強大的同性父母才是異性父母最好的伴侶,而他不過是個孩子。於是,他們會安心地做孩子,享受強大的父母給他們的愛。同時,他們努力向同性父母靠攏,知道只有變得像同性父母一樣,才能贏得異性父母更多的愛。
這種心理轉變,是男孩成為男人和女孩成為女人的基本動力。
我是@愛讀書的羅青煙,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我們一起來閱讀《為何家會傷人》,看懂家庭關係奧秘,聊心中情感,品百味人生。
#笑薇讀書營##親子關係慢慢聊#@笑薇讀書@芒果六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