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隨著探索抑鬱症與生活方式因素之間聯絡的資料的不斷演化,由西悉尼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表示,他們當前發表在《BMC醫學》上的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鑑。

研究者透過對來自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的近85,000人的資料的橫向和縱向分析發現,更少的螢幕使用時間、充足的睡眠、更高質量的飲食、進行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因素對抑鬱症的影響很大。

研究結果

體育鍛煉、健康飲食以及保持最佳睡眠時間(7-9小時)之間的顯著關係也與個體產生抑鬱情緒的頻率降低有關。而螢幕使用時間和吸菸這兩個因素與個體抑鬱情緒的高頻出現呈顯著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臨床抑鬱症患者以及未患有抑鬱障礙的個體來說,保持最佳的睡眠時間(7-9小時)以及降低螢幕使用時間是能夠減少他們抑鬱情緒出現的生活方式因素,但是高質量的飲食被認定為能夠減少未患有抑鬱障礙個體的抑鬱情緒。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講,更高頻率的飲酒與其抑鬱情緒頻率的降低也呈顯著相關,這一結果十分令人驚訝。但是推測這可能是由於抑鬱症患者使用酒精來當作給自己的藥物從而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制。

本研究是首次使用英國生物銀行的大型生活方式和情緒資料集,對如此廣泛的生活方式因素及其對抑鬱症狀的影響進行評估,”研究的第一共同作者、西悉尼大學NICM健康研究所的Jerome Sarris教授說道。

“人們通常瞭解到的是體育鍛煉對個體情緒來講十分重要,但是我們當前有更多的資料表明,充足的睡眠以及更少的螢幕使用時間對於減少個體的抑鬱情緒來講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研究結果也表明,個體的飲食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抑鬱情緒的萌發及惡化有關聯。”

“研究結果進一步強調了鼓勵和支援人們參與一系列的健康促進活動之間的重要關係,從而為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借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保持最佳睡眠、減少螢幕使用時間(這在年輕人中通常是一個問題),同時保持充分的身體活動以及良好的飲食質量,可以減少個體的抑鬱症狀,” Sarris教授說。

作者的研究結果也為使用個性化的、綜合性的生活方式干預方法,幫助個體管理情緒同時促進個體的身體健康程度提供了支撐。這與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在《世界精神病學》雜誌中的論文結果一致,該論文中的研究由資深作者Joseph Firth博士領導,他來自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的未來領導研究員,同時也在西悉尼大學NICM健康研究所兼職。

參考文獻:

Jerome Sarris et al, Multiple lifestyle factors and depressed mood: a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UK Biobank (N = 84,860), BMC Medicine (2020). DOI: 10.1186/s12916-020-01813-5

Joseph Firth et al. A meta‐review of "lifestyle psychiatry": the role of exercise, smoking, diet and sleep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ental disorders, World Psychiatry (2020). DOI: 10.1002/wps.20773

校審:Simon(brainnews編輯部)

13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12月13日金星合月:上演“親密一刻” 角距離不足1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