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唐太宗下發《九嵕山卜陵詔》,鼓勵皇親國戚和佐命功臣陪葬昭陵。一時間,諸大臣以陪葬昭陵為榮,在之後的百餘年間,使得昭陵成為佔地30萬畝,周長60公里的龐大陵園。

然而,昭陵陪葬者究竟有多少,都有哪些人,千餘年來,一直諸說紛紜,莫衷一是。兩《唐書》中明確記載陪葬昭陵者49人(《新唐書》較《舊唐書》多5人),顯然與事實不符。到目前為止,有關昭陵陪葬者的記載較為詳細的是北宋王溥編纂的《唐會要》。

gr5據《唐會要·昭陵陪葬名氏》記載,有妃7人,王7人,公主18人,宰相12人,丞郎三品50人,功臣大將軍以下57人,計151人。遊師雄《唐太宗昭陵圖碑》題記之陪葬諸臣165人,其中諸王7人,公主21人,妃嬪8人,宰相13人,丞郎三品53人,功臣大將軍以下64人,內含藩將9人。宋敏求《長安志》載諸王7人,公主21人,妃嬪8人,宰相13人,丞郎三品53人(細數為54人),功臣大將軍以下64人,共計166人,與遊師雄所記略同。

雖然較兩《唐書》大為詳盡,然正如雍正《陝西通志》於《唐太宗昭陵》下按雲所說:

“昭陵陪葬一百六十餘冢,其間姓氏參錯,位號牴牾,前人論之已詳,然訖不能定。”

所幸,昭陵陪葬者墓前當年大都有碑,這些墓碑雖因年遠歲湮,或僕或毀,殘存不多,但明清以來的金石學家還是鍥而不捨,利用所見碑石資料,或補遺,或訂訛,做了許多工作,其中以王旭《金石萃編》中的《昭陵陪葬諸碑總考》和孫三錫《昭陵碑考》後的《昭陵陪葬考》最為詳實。王、孫二人以所見昭陵諸碑拓本為依據,對昭陵陪葬名氏詳細作了辨證,補正不少。

目前,從考古發現可知,昭陵陵園陪葬墓近200座,已確定墓主姓名和身份的70餘座,且其中相當一部分屬夫妻合葬墓。也就是說,昭陵的陪葬人數遠遠超過200人。這些陪葬墓呈摺扇形分佈在陵山主峰正南和東西兩側,不僅體現了封建宗法思想,還再現了封建帝王無法逾越的封建古制以及森嚴的等級制度。

昭陵諸陪葬墓分佈,從位置上說可分為山上、山下兩部分,山上多為嫡出公主、皇妃等皇親國戚及功勳尤著者,距陵山較近;山下多為庶出王子、公主以及文武大臣,距陵山較遠。如,山上陪葬者有唐太宗韋貴妃、德妃燕氏,長樂公主、新城長公主,唐太宗外甥女段蕑璧,昭容韋尼子、三品婕妤金氏、二品昭儀無名氏等,另外還有著名的“貞觀諫臣”魏徵、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突厥可汗阿史那社爾等也在山上陪葬。

山下陪葬者有越王李貞、趙王李福、臨川公主,蘭陵公主、清河公主、李勣、李靖、張士貴、尉遲敬德、程知節、溫彥博、房玄齡等等。可見,陪葬墓的地理位置是表現陪葬者與皇帝親疏的一種方式,體現了濃郁的封建宗法思想。

昭陵陪葬人物,除皇親國戚之外,更多的是文武大臣。他們之中有皇妃、親王、公主;有老牌士族楊恭仁、崔敦禮、宇文士及等,也有出身庶族的馬周、程知節等;有“門神”秦瓊、尉遲敬德,也有儒學名流孔穎達、褚亮;有能征善戰的傳奇人物李靖、李勣,也有著名的“貞觀諫臣”魏徵、“貞觀名相”房玄齡、突厥可汗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爾等等。“明良想象君臣際,陵谷依然天地間”,規模龐大的昭陵陵園反映的正是貞觀君臣靈爽共聚、死生與共的舟水關係。

27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讓男人離不開你的五大絕招 感情中學會付出才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