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皇權交替,大多都是殘酷無情的。前有隋煬帝弒父篡權,後有唐太宗玄武門之變。最是無情帝王家,在那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幾乎沒有任何的骨肉親情可言。

然而,在更遙遠的遠古時代,那時的人們雖然還沒有脫離原始部落的制度,但不斷進化的人類文明已經有了早期國家的雛形,在這個神奇的時代,有一種名為“禪讓”的權力交接制度。

何為“禪讓”呢?也就是權力的交接不透過血緣關係,而且選舉有才德的人作為繼承者。

相傳堯為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四嶽(四方部落的首領)向堯推舉了舜作為繼承人,於是堯考察了舜三年時間,發現舜的確是個很有才能的人,於是便把帝位禪讓給了舜。幾十年之後,舜又把帝位禪讓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堯舜禹三代禪讓,禪讓制度也一直被儒家奉為一種讓賢的美德。

禪讓制度真的像傳說中的那樣重賢而不重血緣嗎?

其實堯舜禹之間,也不是沒有一點血緣關係,他們其實都是黃帝家族的後代。

黃帝

堯是帝嚳的兒子,而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舜是黑帝顓頊的六世孫,而大禹的父親鰥也是黃帝的直系後代。

三皇時期,追奉的是父死子及,兄死弟及的家天下繼承製度。自黃帝以後所即為的君王,或多或少的都有血緣關係,只是隨著年代的久遠,血緣關係沒那麼親近了。所以說禪讓制度的人選,還是在黃帝一脈的後裔中所選,也就是說從一個大家族中抽選出一個優秀的子弟繼承帝位。

然而,歷史上禪讓的過程,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和諧,反而充滿了明爭與暗鬥。

堯帝

相傳堯當時年紀大了,於是讓舜代為攝政,而舜在幾年的時間裡排除異己,立刻就剪除堯時期的反對他的大臣,掌握了大權之後,甚至將堯囚禁了起來。

據《竹書紀年》記載,“舜放堯於平陽。”“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並記載在平陽縣西北15裡處,築“偃朱城”,舜囚禁堯以後,又囚禁其子丹朱,使父子不能相見,迫使堯將帝位“禪讓”給自己。

即位之後,舜又將很多反對他的部落首領流放到了蠻荒之地。

“流四罪即流共工於幽州,放灌兜於崇山,遷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凶即渾敦、窮奇、檮杌、饕餮。舜均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其實四罪以及四凶應該都是反對舜的部落首領,只是後來在《山海經》中被神魔化了。

舜帝

而之後舜為什麼又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呢?

舜即位之後,當時最大的威脅是滔滔不絕的水患,三皇五帝時期洪水氾濫,早先曾派大禹的父親鰥去治水,鰥使用堵的方法,導致治水失敗,舜派人在羽山處死了他。

所以說,舜其實還是禹的殺父仇人,但當時舜大勢已成,禹沒有辦法反抗,只能默默積蓄力量。

禹初在舜的身旁,可以說是一直小心翼翼隱忍不發,直到舜任命他為治水的總指揮,禹才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大禹治水

他吸取了父親的教訓,努力想辦法治理水患,為了消除舜的懷疑之心,甚至三過家門而不入,十三年後,禹終於治理好了水患,也在人們心裡樹立了威望。

治理好水患的禹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武裝勢力,而舜已經是暮年老者,已經無力面對來勢洶洶正值壯年的大禹,在朝堂上的一番明爭暗鬥之下,舜不得不將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之後,舜便開始巡狩天下,最後死在了蒼梧,蒼梧是什麼地方呢?也就是現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在三皇五帝時期還未開發的南方地區的荒蕪之地。

舜為什麼要拖著年邁的身軀一個人跑去蒼梧“巡狩”呢?其實,真相只有一種可能,也就是大禹將舜流放到了蒼梧。

被儒家所推崇的禪讓於賢的制度,其實也充滿了殘酷的政治鬥爭。

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就曾直言揭開過禪讓制度的遮羞布,《韓非子·說疑》篇裡有這樣的感嘆:“古之所謂聖君明王,都不過是構黨羽,聚巷族,逼上弒君,以求其利也。”有人問他原因,他清楚地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這些都是人臣弒君的典型例子。

禪讓權力

談古至今,除了堯舜,我國曆史上其實還有很多次有關於禪讓的記錄,比如漢帝劉嬰禪讓於王莽,劉漢獻帝禪讓於魏王曹丕。

但縱觀禪讓之舉,無不是為野心家的篡權奪位正名罷了,若不是無可奈何,誰又願意將權力拱手讓給他人呢。

堯舜禹禪讓被奉為美德,可能也只是他們的時期距離我們太遙遠罷了。

53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建國後彭總視察沿海 戰備,上將竟敢當面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