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做《美麗人生》,講述的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一對父子在集中營中的生活。雖然面對殘酷的現實,父親圭多還是跟孩子設計了"集中營小遊戲",不能犯錯,孩子要藏好,否則就扣分,積分到一定分數了,就能見到真正的坦克。就是這樣驚險刺激的"遊戲",讓孩子的童年不至於那麼悲慘。

影片看起來十分的沉重,但是其中閃現的人性光輝又是那麼的讓人動心。

德國學者阿多諾曾經說過:"奧斯維辛之後,寫詩是殘忍的。"這句話在二月份的時候還曾經被引用過,並引起了一定的爭議。一般認為,阿多諾的本意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德國的殘酷屠殺,導致了二戰後文藝界的集體反戰思潮,從而使文藝作品都帶上了戰爭的殘酷,這是藝術家們追求和平的願望表達。

納粹是殘酷的,集中營的生活是悲慘的,這是無數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所展示的,但是大家是否知道在二戰中,希特勒也曾經秘密囚禁了一批各國的政要與社會名人,對其他各國形成一定的威脅。他們在集中營中雖然也沒有自由,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最起碼,他們的生活相比於一般的囚犯來說,還是比較"高檔"的。

《希特勒最後的陰謀》就展現了這些有價值的囚犯在勝利曙光之前所經歷的生活。

希特勒將最有價值的囚犯集結起來,一共有139位,這些人可以說每個人都非常有名氣,算是非常有價值的"人質"了,或者稱之為"名囚"。

希勒特想用這些"名囚"要挾盟軍各國;

"名囚"們企圖擺脫這種局面,進行自救;

盟軍針對"名囚"們展開了瘋狂的營救行動。

以這139名重要囚犯為中心的一場風暴,開始暗暗形成,並且風暴越來越強烈,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撼動了帝國的戰爭走勢。

《希特勒最後的陰謀》雖然書名叫做希特勒,但是希特勒出現的次數極為有限,實際上還是以139名囚犯為線索,將1945年4月二戰結束之前的各個重要事件進行串聯,用囚徒們的視角見證了納粹德國的覆滅,還是非常有新意的,也也是非常的令人震撼。

從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到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從弗羅森堡集中營到達豪集中營,

"名囚"們被轉來轉去,他們轉移的路線,實際上就是德國在各條戰線潰敗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過程中,德國對希特勒的命令已經不像是以前那樣無條件的執行,在越來越明顯的失敗陰影下,德國納粹將領們也在開始考慮自己戰後的未來,這也為"名囚"們的得救創造了極好的外部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弗羅森堡集中營裡面,迪特里希·潘霍華牧師為名囚們舉行了一場小型的晨禱。

迪特里希·潘霍華牧師雖然沒有在139位名囚名單當中,但是他也是赫赫有名的反納粹人士,早已聲名遠揚。聽到他晨禱的名囚是這麼形容的:"他的話直擊每人心靈深處,用恰到好處的措辭,表述身陷囹圄時該有的思索和堅定的意志。"

也就是在這一天,蓋世太保將迪特里希·潘霍華牧師帶走,並殘忍地殺害了他。

隨後直到1950年,潘霍華生前所著的文字集結為《獄中書簡》出版,引起極大的轟動。

歷經種種艱辛,"名囚"們還是通過了最後的冒險,重返文明社會。在最後一章中,對名囚們戰後的生活做了總結,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很不錯的,有的成為大學教授,有的成為政府高官,有的與愛人喜結連理,真正享受了二戰勝利的喜悅。

但是有些人命運讓人唏噓不已,他們就是6名前蘇聯的囚犯。

當時斯大林透過一項法律,任何被德國俘虜計程車兵都是潛在的賣國賊,而賣國賊是要被判處死刑的。這6個人誰也不想回去。但是根據1945年2月簽訂的《雅爾塔協定》,美國和英國必須遣返本國所有的蘇聯囚犯。

因此,貝索諾夫將軍在美國軍隊到來之前就逃入群山,但是在1945年5月還是被盟軍抓住,遣返回蘇聯,並於1950被判處死刑。

皮尤特爾·普里瓦諾夫少將遣返之後馬上被捕,1951年在獄中被處死。

瓦西里·柯科林冒充莫洛托夫的侄子得以在名囚中佔據一個名額,逃得活命,但是他最後還是被蘇聯判處間諜罪,於1952年被處死。

戰爭期間前蘇聯對待囚犯的政策感覺還是值得有商榷之處的,理想國系列出過三本與這方面的內容相關的書籍,如果有興趣將這幾本書找來,與《希特勒最後的陰謀》對照來看,會有不一樣的思考。

納粹政府動用國家機器,對全世界的人民開展了恐怖大屠殺,人們不由得帶著悲憤去思考、去追問:"在眾多人都認可的進步的西方文明中怎麼會產生如此罪行?向世界貢獻了最傑出的科學家、音樂家、哲學家、神學家和作家的德國如何會墮落到如此獸性的地步?"

《希特勒最後的陰謀》或許能從另外一個角度,為我們解決一些疑惑。

30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養育女孩,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父母可別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