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1分錢8個雞蛋!1毛錢一個土豆......這是一個真實的場景!但關鍵是這是線上,也意味你必須要先下一個不管是阿里系還是美團系還是拼多多系的一個APP。這很關鍵,因為這是誘餌的作用範圍,就像當年“雙滴”打車的大補貼一樣。

但凡事物極必反,自2020年11月螞蟻集團鎩羽資本市場後,電商的瘋狂在創造了最後的噴射性輝煌後也必然會迎來一個衰敗,由此將拉開電商拐點的序幕......

在本週的高層會議中,有一個最重要的說法叫“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如此清晰的表述,難道那些絕頂聰明的電商不懂嗎?當然懂,也當然感覺了某種風向標的變化,但問題是他們剛把箭射出去,想收都收不回來了。咋辦?只有硬掰了。

於是媒體一會有關於阿里表示要退出社群團購,投身科技的星辰大海的訊息;一會又是美團、拼多多的強力“闢謠”。事實上這種激烈的訊息面互懟局面是正常的,因為垂死必掙扎嗎?可以確定的是,幾大電商此時嘴再硬也沒用,剎車收縮是唯一正確選擇。但我的判斷是其背後的資本勢力必然要冒險力爭最後一搏,而結果顯然是災害性的,這也觸動了電商拐點的出現。

很多人聲討電商的掠奪性是從搶了小菜販的飯碗開始,但這個立足點顯然不夠深入事物的本質,這也不是高層級會議所要應對的範疇,也不是本文章也要探討的範圍。我們關注電商下沉社群平臺的一個最核心的切入點是,電商如此行徑事實是動搖了社會分配的秩序。

從形式上看,電商的下沉從短期看是為消費者帶來了“天大的實惠”,畢竟以分為單位的雞蛋是任何人都難抗拒的誘惑,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就是這些電商們“套養殺”的第一步,如同當年的免費打車,免費騎車,免費吃外賣一樣。先給你省點錢,再讓你沒錢賺,這種套路屢試不爽。問題是,如果這些東西僅限於商業層面也尚可理解,但結果顯然沒這麼簡單。

這裡要提到一樣東西——資本。事情的真相是,當資本透過對電商平臺的控制,用上述的“商業模式“壟斷所製造出來的利益池子已超出了政府的控制,或實現了政府功能。為何螞蟻敢挑戰銀行?原來除了馬雲的個人膨脹外還有資本的野心!馬雲們想借“馬幣”來繞開人民幣而獲得對貨幣體系的影響,也就是說螞蟻的野心並不僅限於透過做大模式來獲得資本收益,它想得到的是更高層級的社會分配權,這是問題所在。

很簡單,假如電商平臺統治了“菜籃子”,也就是具有了對普通百姓生活平臺的最大影響權重,那麼以後誰的話語權更重呢?從商業範疇向社會範疇過度的不可控的風險才是事情的真實風險所在,而影響實體店,影響實體經濟只是表面現象。所以,貌似無序擴張的資本的背後事實是“有目標”的,並且這個資本的面具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鬼也才是更值得思考的。

那麼我們再看看這幾個在前臺瘋狂表演的電商平臺的資本背景吧!

阿里系:在美上市,第一大股東是日本軟銀;第二大股東是美國雅虎

美團:在港上市,第一大股東是騰訊;第二大股東是王興

拼多多:在美上市,第一大股東是黃崢;第二大股東Entities affiliated with Tencent(騰訊關聯公司)。

事實上很清楚這三家大電商平臺沒有一家是在內地上市的;除了阿里系,另兩家背後都有騰訊公司的影子,所以現在電商平臺的大格局仍是阿里及騰訊。阿里的股東是美國人及日本人;騰訊最大的股東是神秘的非洲人。

在以晶片為代表的高科技之殤仍隱隱作痛之際,在美對我科技圍堵仍大行其道之時,幾大電商不把寶貴的把資本資源傾斜在科技創新窪地,而是瘋狂演繹低端平臺的模式擴張,其心存疑。

而當最高決策層已把“反壟斷及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上升到戰略高度時,幾大電商的所謂“闢謠”是多麼虛偽!可以肯定,稍後,它們還是要集體改口的。

無疑,借人口紅利發展起來的電商若不能盡悔悟,那2020年必將是電商的拐點年!

2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東風汽車閃電過會,社群團購概念要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