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這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從一早起床開始,就會面對撲面而來的資訊,多到令人喘不過氣。廣播、電視臺、報紙、入口網站新聞、抖音快手小影片及直播,各類電商平臺直播等等層出不窮。如果把一天的時間做一個統計你就會發現,除了處理工作,幾乎大部分時間都被潮水般的這些資訊佔有了。而現在智慧手機的普及,就更把人類全體綁架了,形成了一個新的種族:“低頭族”。

低頭族

然而,我們真的需要接收這麼多的資訊嗎?你還記得上個月初發生的新聞大事嗎?你還記得上週一抖音刷到的搞笑段子嗎?你還記得前天下班回家路上聽的廣播節目嗎?是不是這些資訊在經過我們腦海之後,根本留不住太多的痕跡。我們再把時間放長到十年去看,今天的這麼多資訊,你能在十年之後全部記得嗎?原來,今天我們所面臨的再重大的新聞在漫長的歲月之中,其實只有一點點波瀾而已,而我們每天面對的大部分資訊,都是噪音!

資訊大爆炸的時代

那麼面對身邊這麼多噪音,我們該如何去應對呢?

1最重要的是找到你一以貫之的東西,尋找人生這棵大樹的根

只有找到了根,才算是找到了根本,你做任何事情,你接收的任何資訊,都能成為你生命之樹的養料,你就會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枝繁葉茂。而如果你找不到這個根,無論你的樹枝或者綠葉得到了多少養料,樹木還是會枯萎。

人生之根

比如有很多人會說,我在抖音上看的影片,也能學到不少東西。確實抖音裡面有非常多牛人明星很獨到的見解,但如果你只是被動的去接收觀看,永遠無法成為你體系的一部分,看得越多反而越加感到凌亂。

相反,當你扎完根,找到自己方向的時候,這些影片才會帶給你豐富的素材。譬如你以創作者的角度去看,去分析這些影片:他們如何組織語言,他們演講是如何掌控全域性,如何擁有強大氣場;或者你看不同的電影和電視,你也會去分析:編劇是如何組織故事內容,如何渲染裡面的人物感情。這樣你才能收穫更多。主動式的吸收才能真正汲取裡面的養分。

所以,只有在明白了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能去設計自己的人生,去系統化地吸收有用的資訊,為我所用。只有這樣的養分,才是促進自身可持續成長的。

用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去理解:人只有找到自己的根,才能充分地吸收養料,隨著年齡的增長,茁壯成長。如果連根在哪裡都不知道,就只能隨波逐流,每天的努力其實都是消耗,終身沒有持續積累的方向。

王陽明心學

2從清理手機開始,主動減少無效資訊來源

現在的微信朋友圈越來越不是朋友們的圈子了,朋友圈的好友好多都不是朋友,你甚至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加的他們。所以,趕緊把每天刷屏的微商遮蔽了。刪除好多從來不再聯絡的殭屍粉。

收藏文章前一定要閱讀完。你每次想著下次再去回顧閱讀,真的回顧了嗎?其實,你最後會發現你收藏的文章永遠都不會再看第二遍。趁新鮮,一口氣讀完。

做好手機資訊的斷舍離:人生無時無刻不需要進行這樣的動態清理。

3個人品牌形象輸出

在清理完輸入的噪音資訊後,我們也需要注意自己也是資訊傳播的媒介。自己傳遞給人的形象非常重要,千萬不要在這塊傳遞出去的是噪音,讓人看不透你是做啥的。

把自己作為人生的CEO,每個企業都有他的品牌定位。同樣的,你傳遞給別人的必須是清晰的標籤,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形象。需要簡化,這樣你的定位、形象、品牌,就可以得以樹立。

應對過度傳播的社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極度簡化資訊。Less is more。你想給人留下長久的印象,就要再簡化些。就像蒙牛是做牛奶的,格力是造空調的,沃爾沃是最安全的汽車。那麼,你呢?

4商業金融領域的噪音及應對

每天都有好多的熱點和風口,如果你一直去追趕,那麼你會發現,永遠都賺不到錢。真正能賺到錢的,往往是那些沉澱於行業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在遇到政策以及新技術機會時,才能真正獲得爆發。 正所謂你追錢,追不上錢,錢追你,你跑不掉。

同樣的,股市裡的短期的波動,一個新聞就能左右短期的市場情緒,但是在長遠來看,這樣一個新聞事件也許根本不影響這家公司的發展。巴菲特曾說“我不會透過即時新聞來做投資決定,我的投資決定都是經過多年考察之後作出的”

所以,在商業金融,短期的熱點、風口、事件往往都是干擾我們的噪音,只有做好自己的行業,研究好自己投資的物件,才能真正胸有成竹,穩操勝券。

總之,要想遠離身邊的噪音,就需要我們明白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王陽明心學裡所提到的“主一”的境界,要知道,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

26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窮人家的四世同堂,那就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