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其它>

“斧聲燭影”無疑是宋朝初期的一次飽受爭議的事件,它讓大宋王朝皇權更迭從太祖一系轉到了太宗一系。

在目前較為主流的觀點中,基本都認為趙光義是弒兄奪位,至少也是謀劃了一系列的陷阱,讓太祖去世的當天夜晚發生的種種事件都朝著向他有利的方向發展。

除此之外,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種種奇怪表現也是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確實是弒兄奪位,因為心虛才做出如此舉措。

很急,很急,立馬改好年號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從漢武帝之後,每個皇帝都有屬於自己的年號,年號可以是一個,當然也可以有很多個。

這其中自然就有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自然就是:如果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的當年是不能改年號的,要來年再改,以此視為對老皇帝的尊重。

這個也當然很容易理解,老領導一死,你這新領導一上位立刻就把人留下來的所有東西全部弄沒了,難免有些“吃相難看”了。

畢竟我們作為禮儀之邦,就算是你已經等接班等很久了,心裡一直期盼著老傢伙早點死,終於熬死這老不死的,那你也不能說出口,只能自己偷偷想,只能對他表示尊重。

可顯然似乎太宗皇帝就是有些“吃相難看”的嫌疑了。

太祖皇帝是十月份去世的,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兩個月其實也沒發生這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結果就在十二月份的時候,距離新的一年已經不到十天了,太宗皇帝突然下旨,改年號!改先帝的開寶年號為太平興國,也就是說,太平興國元年其實根本就只有幾天,然後就到太平興國二年了。

這就讓人非常匪夷所思了,就算趙光義急,那也不是急這幾天的啊,趙光義做了16年的開封府尹,等了十六年,終於登上皇位。怎麼連這幾天都等不及呢?非要在這個時間上改年號,授人以話柄,讓人質疑他的心態。

宋太宗如此行事,只有一種解釋,他急於向全天下傳遞一種資訊:現在是太平興國,不是開寶;現在是趙光義時代,不是趙匡胤時代。

有多急呢?

連幾天都等不及了。

賞賜,賞賜,全都給我閉嘴!

首先,趙光義需要堵住的,就是趙德昭的嘴。畢竟如果走的是“父死子繼”的路線,趙德昭十有八九就是皇位的繼承人。

於是趙光義一即位,就給了趙德昭一系列地位,官職的提升:京兆尹,加封侍中,封武功郡王。這樣一來,趙德昭就不再對他二叔即位有什麼意見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趙德昭是傻子嗎?皇帝位子二叔拿走了,隨便給點官就自己偷著樂,難道還有比皇帝這個職位爽的官當嗎?

就是因為趙德昭不是傻子,他知道他的二叔趙光義即位無論到底是不是自己老爹的意思,他都動搖不了,何必去螳臂當車呢?既然老叔給了臺階下,那就順著下去就行了。

除此之外,趙光義還下令,趙匡胤的兒子和女兒們以後依舊叫皇子,公主,地位不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人物需要“封口費”——趙廷美(當然,當時還叫趙光美)。因為趙廷美作為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弟弟,影響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比擬的。

如果趙光義來位不正,那我趙廷美也是弟弟呀,為啥我不能幹呢?

趙光義一即位,就封趙廷美為開封府尹,封齊王。“親王尹京”的意義相信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這就等於趙光義用現實行為告訴趙廷美:不急,以後就到你即位了,兄終弟及是合法的。

這樣一來,趙廷美怎麼還會挺身而出,質疑趙光義的皇位來路問題呢?畢竟要是兄終弟及要是“不合法”的話,那他豈不是也沒機會了嗎?皇位直接傳到自己侄子那去了,何必要這麼較真呢?

不急,不急,你們先別回來

我們上兩條介紹了宋太宗趙光義在即位後,他的各種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舉措,畢竟這些舉措都來得太急了,太快了。好像是著急著先聲奪人,先堵住大家的口似的。

但是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不該急的趙光義急得很,但是該著急的,趙光義一點都不急。

那該著急的是什麼事情呢?

因為宋太祖趙匡胤去世是屬於突發事件,所以當時整個大宋國家機器還在高速運轉:甚至太祖派出征討北漢的大宋禁軍精銳還在太原待著。現在皇帝死了,換領導了,按道理說太宗應該立刻安排這支軍隊的排程,撤退問題。

可問題是,太宗足足兩個月都沒有搭理這支大宋的精銳之師。

為什麼?因為太宗皇帝心虛,因為他害怕自己無法駕馭這支強大的軍隊。

因為這支強大的精銳禁軍是歷經後周以及太祖時代,戰鬥力十分強勁,領頭將領還全部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親信,有可能根本不會買太宗的賬。稍有不慎,萬一有人振臂一呼:我們的老領導被他弟弟幹掉啦!我們要給老領導報仇!那事情就壞大了。

於是太宗在十二月份才下令,讓這支宋軍班師回朝,中間已經足足過了兩個月。等到這支宋軍回到開封,整個世界都變了。

皇帝換了,軍事老大樞密使也由曹彬變成了楚昭輔,整個朝堂之上安安靜靜,大家都拿到了賞賜,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

如此一來,這支禁軍還能掀起什麼風浪呢?除了大呼萬歲,什麼都做不了。

如此看來,確實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的種種表現都代表著他的心虛與不安。畢竟我們縱觀中國歷史,如果是皇位平穩過渡,也根本沒必要做如此多的奇怪舉措。

而如果像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那樣,從政變到坐穩皇位(當然,李隆基的第二次政變不是為了皇位,而是為了皇權)是以一種雷霆萬鈞之勢解決皇位,皇權問題的話,即位之後通常行動也非常雷厲風行,該換的就全部換掉。

而太宗皇帝顯然是介於這兩種情況之間,一方面他渴望迅速解決問題,可另一方面他又只能盡力謀求各方平衡,以此得到支援。

如此表現,基本坐實弒兄奪位。皇室的強權與手腕,如此可見一斑。

15
最新評論
  • 康明斯6bt發動機
  • 成功路上的十大絆腳石之三,無主見的盲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