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先了解下移動歸因,還是以舉栗子的方式來說明吧。
問:使用者在網路平臺A點選了一次並下載、啟用安裝app,平臺A設定的點選歸因視窗期為7天,但沒有獲取裝置號(IMEI/IDFA),問這次歸因是非自然量、還是自然量?歸因方式是什麼?
舉慄二:問:使用者在平臺A點選了廣告並下載但沒安裝,平臺A的歸因視窗期設定為7天,此次獲取了回傳的裝置號,使用者在第十天進行了啟用安裝,問是非自然量安裝還是自然量安裝?歸因方式是什麼?
答:屬於自然安裝,因為平臺A的歸因視窗期設定為7天,使用者是第十天才安裝啟用,所以不能歸因給A,歸因方式無,因為都已經超過了,和A沒有關係。
舉慄三:
問:使用者第一天點了A平臺廣告下載且獲取了裝置號,A設定的歸因視窗期為7天,第三天又點了B平臺廣告且獲取了裝置號,B設定的歸因視窗期為1天,使用者在第六天才啟用安裝,為歸因給誰?方式是什麼?
答:平臺A和平臺B都是點選型別廣告,但A是7天的歸因視窗期,第六天仍然在A的範圍內,B是一天的歸因視窗期,第六天已經超出了B的範圍,所以歸因於廣告平臺A,方式為裝置號
舉慄四:
問:使用者第一天點了A平臺廣告(點選類)下載APP,服務端獲取了裝置號,A平臺歸因視窗期設定為7天,第三天瀏覽了C平臺廣告(展示類),服務端也獲取了裝置號C,C平臺歸因視窗期設定為7天,使用者在第六天才啟用安裝APP,問歸因給誰?方式是什麼?
答:點選>展示優先順序,平臺A點選類廣告>平臺C展示類廣告,雖然二者都在歸因視窗期中,最後仍屬於A平臺的廣告歸因,方式是裝置號歸因
第二部分:接著我們說下移動再營銷廣告的再歸因和再互動兩種型別
前面第一部分說的是普通廣告,第二部分說的是再營銷廣告,主要用來二次營銷,一般分為再歸因(解除安裝了再安裝登入)和再互動(沒解除安裝再次登入開啟)兩種型別。
舉栗子一:問:廣告A被點選後用戶下載啟用安裝,第14天產生消費10美金,第16天點選了在營銷廣告B又打開了APP(is_retargeting=true 標識為再營銷廣告,屬於再互動型別,因為使用者沒有刪除解除安裝APP,af_reengagement=30表示在營銷廣告歸因視窗期為30天),使用者第20天產生了消費5美金,第52天產生了消費3美金,問這個如何歸因?
答:答案如圖所示,廣告A的歸因價值為10+5+3=18美金,再營銷廣告B再其有效期內的歸因價值為5美金
問:廣告A被使用者點選後,使用者下載啟用,廣告B為再營銷廣告(再互動型別),且再互動視窗期為7天(af_reengagement=7),使用者在第14、23、60天產生消費10、5、3美金,問歸因?
答:廣告A使用者歸因價值10+5+3=18美金,廣告超音波出再互動視窗期,為0
問:廣告A被點選下載安裝,第七天產生10美金消費,第十天被使用者解除安裝,第二十天點選了再歸因廣告B下載安裝,B的歸因視窗期為30天,第30天和第60天分別產生消費5和3美金,問歸因?
答:事件A歸因廣告A,事件B、C歸因廣告B,使用者生命週期結束以解除安裝為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