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對於攝影者,都知道要想拍攝到一個清晰的主體畫面,那就必須對焦對在主體上,否則就會不清晰。

然而有時候,相機的對焦系統雖然在工作,可是對焦卻不清晰,導致主體的畫面模糊。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相機的對焦效能。

今天我就要分享的就是相機的對焦效能,接下來的文章會繼續分享更相機對焦有關的內容,包括自動對焦、手動對焦以及對焦技巧。

對焦定義在講相機的對焦效能之前,要了解什麼是對焦。對焦也叫做對光,聚焦,就是要讓相機拍出來的照片清晰。相機對焦基本原理是:在相機拍攝前調整,焦點的距離,透過鏡頭中鏡片組的前後移動,改變像距和物距的位置,使物成的像恰好落在相機感光元件上。這類似於人眼看物體,當人眼目光聚焦到所看物體時,物體從一個模糊到清楚成像的過程,就叫對焦。  現在相機的對焦方式是被動式自動對焦,又叫TTL自動對焦。早期的相機自動對焦通常是相機向被攝物體發射一束紅外射線,根據反射回來的光訊號來測量相機和被攝物體的距離,再控制鏡頭鏡片組移動,改變像距和物距的位置,以實現自動對焦。這種方式有時候會出錯,無法準確對焦,因此,隨著對焦技術的完善,如今的相機對焦改為透過鏡頭成像來判斷是否準確對焦,這種對焦是被動式的,英文全稱稱為Through the taking lens,簡稱TTL自動對焦。 對焦技術衡量相機的對焦效能是否優越,需先了解相機相應的對焦技術。對於相機而言,自動對焦方式有兩種: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相位對焦的工作原理是透過感光元件上的畫素之間的距離及其變化等來決定對焦的偏移值從而實現準確對焦,可以理解是否是同一個點進來的光線,它們的相位是否一致,當相位一致也就精準合焦。反差對焦的工作原理是根據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去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即是透過不斷地對當前對焦區域進行摸索,不斷伸縮以尋找到對焦點與環境有顏色反差的邊緣從而判斷到要拍照的物件在哪裡,找準準確對焦的位置。  相位對焦技術一般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使用,反差對焦技術一般單反相機的實時取景液晶屏使用。對於現今的主流微單相機,由於沒有光學取景器,在實時取景液晶屏上通常是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整合的,當然松下的相機目前只有反差對焦。

對焦效能  那麼相機的對焦效能如何衡量?衡量相機對焦效能是否優越,有兩個衡量的指數:對焦速度與對焦精度。對焦速度是指在相機拍攝景緻之時,從開始對焦到清晰成像的所用時間。對焦速度可以衡量相機對焦的快慢,對焦速度時間越短,則相機的對焦效能越快越好,越有助於抓拍,越有助於捕捉到瞬間的精彩畫面。對焦精度是指相機在拍攝景緻之時,對所拍攝的主體對焦焦點判斷的精準程度。當對焦精度越高,相機的對焦效能越精準。當相機的對焦精度不足時就會產生跑焦,跑焦會導致主體可能會模糊掉,尤其是在使用大光圈或長焦距等拍攝時,由於畫面景深淺,若畫面跑焦,則主體十有八九都會模糊掉。以前的相機對焦技術不夠成熟,採用的是一字型的線性對焦模式,後來,為了提高對焦效能,相機生產商發明了十字對焦和雙十字對焦,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相機的對焦精度,以提升對焦效能。

對於相位對焦和反差對焦這兩種對焦技術,它倆的最明顯區別在於對焦效能上:相位對焦相比反差對焦,其對焦速度快;反差對焦相比相位對焦,其對焦精度高。相位對焦只需要計算一次相位檢測就能夠完成精準對焦,這種對焦速度極快,並且降低晶片處理器計算運算負擔 ,而反差對焦需要多次計算對焦區域的反差量,從開始對焦到最後合焦完畢一直不停工作,即使在對焦最為清晰時,對焦系統並未意識到此時已經合焦完畢,還會繼續對焦工作,此時在畫面中就看到清晰的物體又變得模糊,反映出來就是常常戲稱的又虛了一下

由於對焦走過了站,只能回退至剛才清晰的焦點位置,這樣一次對焦才能完成。這種從對焦到清晰,又到虛一下,有回退的過程很是讓對焦過程增大,時間增長,反映出來的就是對焦速度較慢,特別是10年前的老相機晶片處理器運算有較慢,更是感覺耗時太長。但是,反差對焦的優點卻是相位對焦無法企及的,那就是反差對焦對焦精度高,通常在弱光環境下也能精確對焦。因為相位對焦雖然對焦速度快,但是對光線強度的要求比較高,在弱光環境下容易對不上焦,而反差對焦即使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中,只要對焦區域的畫面有反差變化,就可以精確對焦。

綜上所述,相機的對焦效能越好,那麼對焦就優越,使用者的體驗感也就越好。

那麼,對於相機的自動對焦,如何選擇對焦區域的對焦點?又如何使用相機的自動對焦模式?

這些問題,請看下回分解。

7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無反新體驗 富士X-S10行攝紫禁城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