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散文•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 悠悠鐘聲,咚咚鼓響,琅琅經聲,伴飛瀑流泉,松濤竹韻,我彷彿步入飄飄渺渺的聖境。這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 汽車從安慶出發,坐輪渡過長江,出安徽池州古城,剛剛進入安徽青陽縣境,一組多姿秀麗的峰嶺如出水蓮花,驀地出現在遠方的天幕,啊!這就是九華山。橫亙200多公里,集雄奇秀於一體的佛教聖地,無怪乎大詩人李白讚歎說:“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繡出九芙蓉”。 汽車在險崖陡壁間左拐右繞,杆杆翠竹如雲似海,從車窗掠過,到了海拔600多米高的九華街。下車後,走過寫著“九華聖境”的山門,看著這塊小小的谷地,前後左右,都是白壁粉牆的廟舍,遊人香客,僧尼之多趕上星期天逛大都市的商場。怎麼這麼多人,一打聽,才知道,再過幾天就是農曆7月30日,是開山寺廟金地藏的圓寂日。九華山,早在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就有僧人懷渡在山中築室為庵。唐代開元末年(公元803年)朝鮮人金喬覺大師好道出家,航海而來,在此開闢法場,使得九華山聲名大震。他死後,徒眾將開山寺廟化成寺闢為道場,徒眾認為他是地藏王的化身,尊稱為“金地藏”。

從九華街內放生池北面沿石階而上,就到了金地藏生前居住的化成寺。化成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三庭院四進,漸次升高,十分顯赫。寺門上懸“敕建化成寺”匾。此寺最早建於唐至德三年(公元757年)現存寺宇是明、清後續建的。寺中藏有明代萬曆皇帝御賜的藏經、手書、聖諭,藏經共6777卷,其中有一套“血經”,是一個佛教徒用手指血摻和硃砂寫成。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先後為化成寺題額,九華山佛教進入極盛時期,山中寺廟達300多座,僧尼達5000多人。化成寺西側有“月(讀肉)身殿”,是在金地藏墓地上建造一座塔形廟宇,高10餘丈,石柱挺立,紅牆綠瓦,畫簷飛展,門楣上掛有“東南第一山”大字金匾,格外壯觀。登月身殿,要攀登81級陡峭的天梯。大殿以漢白玉石鋪地,中間是肉身塔,高7層,大小地藏王塑像環立四周,莊嚴肅穆。 過了化成寺繞山而走,在東崖山麓“祗園寺”的上面,高聳著5層走馬通樓式的宮殿——百歲宮,宮內供奉著一尊稀世國寶——肉身菩薩。他是明代僧人明海玉,又稱無暇和尚126歲時,在此坐化,被歷代敷金供奉,被製成中國式的“木乃伊”。他端坐殿中,雙腿盤起,兩臂前拱,面對一群群參觀朝拜的虔誠者,在那裡閉目沉思了350多年……。這裡的古剎鐘聲,經音佛號,僧尼身影,山民風俗,給人以仙城佛國神奇夢幻般的感受和情趣。

有人說:“不上天台,等於沒來”。可見遊覽九華山,均要登上天台峰。從九華街至天台峰有15華里,天剛亮,我們出九華街東行沿上山小路爬行,經過近二個小時的攀登,就到了天台寺,它又名地藏祥林,矗立在天台峰懸崖峭壁上,是個五層走馬通樓式的建築,遠看像一座雄偉的城堡。明初始建,清光緒年間重修,拱形大門上有“中天世界”四個大字。寺內有萬佛樓,樓四周梁間還懸掛一個個木雕小佛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我上了天台,站在六角建築的“捧日亭”上,只見火紅的驕陽從茫茫雲海中靜靜地托出,頓時,天空五彩繽紛,峰巒盡染,好一幅壯麗的奇景,遠處,雲霧撩動,山峰在雲層中爭露頭角,像仙人,像金雞,像蠟燭,有的你還來不及細想,被雲層變成其它模樣。那些飛峙於懸崖峭壁間的勁松,有的直立,有的盤曲,給群山增添了奇麗的景色。 我立於這高臺,盡情欣賞著如波起伏的雲海奇景,遙看遠處一座座白色廟屋、村舍,北眺萬里長江如線,南望黃山如屏。我想,山下的人能看到我們,一定會發現,我們已站在九華山的出水蓮花的蓮蕊上。我忍不住從心底喊出:九華山,你這蓮花佛國,真是一座魅力無窮的神山!

【七絕•九華山(新韻)】青峰險頂觀蒼松,寺院幽深禪意生。溪水漂流奇境幻 , 久遊不想踏歸程。

8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暮色下的紫陽這樣如畫如夢地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