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回望民國老照片裡的益陽(下)

張洋

本輯是《回望民國老照片裡的益陽》下集。這些老照片有曾在益陽生活過的傳教士後人所提供,也有挪威、芬蘭、瑞典、美國等國家或教會檔案館的原件翻拍,還有湖南省和安化縣的檔案館藏,部分照片屬首次公佈。

上集有一張照片提到了益陽紡織工業先驅、達人襪廠創始人顏鬱文,本集也有一張是關於他的。

顏鬱文(左二)所辦的信義會達人工業社。旁邊老外是挪威信義總會駐益陽理事西姆。照片攝於1920年,原件珍藏在挪威信義差會檔案館。

達人工業社創立於1920年,當時引進的是西方織襪技術。此前,益陽人祖祖輩輩都是穿的布襪子,即襪子的布料和衣服的布料一樣,不保暖。當大家開始接觸這種既美觀又舒適還保暖的“洋襪子”時,便爭相購買,因此顏鬱文的家庭織襪業發展很快。

1923年,工業社遷至二堡龍廷宮,並邀教會人士、本土士紳和工商業者,集資五萬銀元,報省建設廳備案,於1925年成立了達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年後,公司建了一棟四層西式樓,第一層為柴油機機房,第二、三、四層分別為電機織襪、手搖織襪和繞紗車間。除了一臺15匹馬力的柴油機,公司還有直流發電機一臺,電力襪機六部,電力汗衫機九部,及電力繞紗機、三線機、縫紉機、縫頭機等全套針織裝置,員工300多名,年產值20萬元。

其產品主要面向農民,耐穿、耐用、耐洗。如著名的“六股冬襪”,用六根棉紗製成,採用“海昌蘭”染料, 洗不褪色,一雙襪子可穿兩到三年。襪底爛了,還可接底,並只收半價。又如“羅宋雪帽”“達人圍巾”和冬衣、毛巾等,都普遍受到農民歡迎,擁有廣闊的市場。

如果不說明,大家一定不知照片上的物件為何物。這是信義醫院最早的木製擔架。

左為挪威籍護士多蘿西婭,右邊是她的益陽助手,照片是信義醫院創始人倪爾生先生拍的。這種擔架和現在的擔架有很大區別。考慮到路途遙遠和天氣情況,病患者在這小木屋一樣的擔架裡能遮風避雨,但這樣的設計對重病和老年患者,對骨折及腦外傷病人並不適合。

不過不要笑這種設計不科學,因為後來流行的可摺合式擔架,是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才被德國人發明的。而倪爾生在益陽創辦信義院時,才1906年。

該照片是美國傳教士葛列格里在益陽傳教時所拍,時間約1920至1930年間,原照片存檔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1906年清政府廢除科舉考試,原本兩排的考棚被閒置下來。從照片上看,前面一排已拆除。這種一人一間、三面有牆、僅留一面面對考官的考棚,要想作弊太難!

據當年知情者回憶,該考棚建在益陽市三中原小禮堂後。小禮堂飛簷翹角,畫棟雕樑,紅色木柱十分粗壯,為試院或學府黌門(黌hóng,即古代學校),具清式府第風格。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禮堂還在,用考棚青磚重砌的兩層教師宿舍及行政、醫務用房也在。那棟長約近百米的兩層青磚樓,若復原為這種一平米見方的考號,供上百人考試應綽綽有餘。

美國傳教士攝於1919年,此照為黑白片上色,拍的是益陽桃花江下游的竹筏。

桃花江是桃江縣境內的一條小河。現在一說它的美,就忘不了著名音樂家黎錦暉上世紀30年代那首《桃花江是美人窩》,說這歌使桃花江名揚日本和南洋。殊不知早他10多年前,這張“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照片就漂洋過海到了美洲。那蜿蜒蛇行的竹排,傍水而居的漁民,搖曳多姿的小船,天水相渾的美景,還不使已然生活在水泥森林裡的美國人神往啊!

桃花江氣候溫和,盛產楠竹,全縣擁有80萬畝竹林,居湖南第一、全國第三,是中國著名的“竹子之鄉”。桃花江的竹子和安化的木材在民國時期就是益陽特產。圖中這張竹排出了桃花江即入資江,向右划行30多華里就到了益陽。到益陽組成大排,再下洞庭,進長江,到武漢和上海便一路滔滔了。

挪威信義會益陽籍教徒劉復生全家照。這位戴著瓜皮帽、正襟危坐的益陽人,實為益陽基督教本籍牧師第一人。

劉復生原以販魚為業,後在益陽東門城外開了一家魚行。因家道殷實,見挪威人辛辛苦苦在益陽傳教,抱著好奇心聽了兩次後,便率妻兒老小都信奉起基督來,並身體力行,協助挪威傳教士原道明傳教佈道。開始,原道明只在西門外的頭堡乾元街建了座福音堂,後基於劉復生說的一個美麗故事,又在城內的五馬坊建了一個信義會總堂,使之成為益陽信義會的策源地與活動中心。

劉復生說的這個故事老益陽人都知道。

元朝末年,一甘肅馬商從大月氏(伊朗)販運一群馬匹途經益陽,前往江西洪都府做軍馬生意。到益陽時,遇到從江西潮水般湧來的難民。原來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天下打起來了。於是,甘肅馬商找了一個願意代養馬匹的曹姓人家,按市價給予一定的寄養費,便隻身前往江西打探軍情去了。

未料這一去,馬商便被作為奸細抓了起來,返回益陽已是三月以後的事了。所幸馬群一匹不少。雙方交接完畢,馬商便趕馬上路,卻發現其中五匹是馴養過的軍馬。原來那五匹因水土不服死了,而益陽又不產馬,那位老曹便不惜高價於亂軍中買了五匹軍馬。馬商聽後感動至極,要補償這多出的費用。而老曹說我若收下,就不信不義了。

這事不知怎麼被朱元璋知道了,便傳旨下來,對曹家義舉予以表彰,並在小南門建了個牌坊,命名為“五馬坊”。崇禎二年秋,益陽出了個進士叫謝錫賢,還在五馬坊題詩一首:“重信不重金,百年留義名,天下若效此,陶然享天平。”從此,五馬坊便成了益陽人重信守義的代名詞。

未料,五馬坊的故事在發生近600年後,又演繹出了一曲中西合璧的信義傳奇。原道明聽了劉復生講的故事後拍案叫絕:益陽人這等守信義,將信義教堂信義會設於此,乃信義到家了!

於是,1902年起,益陽城內小南門一帶,便有了信義教堂、牧師樓和女子聖經學校。據益陽學者、市微生物廠高工曹辰階說,信義會在原考棚街處,還建了個信義小學。兩年後,倪爾生來益,看中了風景秀麗的桃花侖,便將信義會、信義小學等遷到了桃花侖,原信義小學就改為了五馬坊小學。後又陸續改為女子職業學校、益陽縣立中學、益陽縣立笫一中學。1953年,最後更名為益陽市三中。

說到此,市三中的校友就明白了,為什麼當年母校初中部有那麼大一群中西合璧的老教室,原來其前身乃信義小學也。

從資江南岸拍攝的五馬坊建築群。左起分別為信義女子聖經學校、五馬坊教堂、牧師樓。現僅存牧師樓。中間的教堂解放後改為“工人電影院”,後成了益陽市床單廠的印染車間,至上世紀90年代才拆除。

1949年9月,在益陽軍分割槽的統一部署下,中共沅江縣委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為期兩年的剿匪反霸。圖為參加剿匪的解放軍全體指戰員。

當年湖南雖和平解放,但逃竄到洞庭湖的一支國民黨潰軍和沅江、南縣的軍警、保安等殘餘勢力糾集一起,組成武裝股匪,在南大膳匯合,搶劫民船數百隻,在洞庭湖上搶掠抓人,擴充兵力,妄圖依據洞庭湖負隅頑抗。

人民解放軍監沔軍分割槽獨立4團,用2個營的兵力圍殲這股土匪,一個營從南縣縣城乘船經北景港直駛洞庭湖進攻敵人,另一個營從岸上經明山頭至注滋口切斷敵人退路。圍剿取得勝利後,又開展了為期一年多的反霸鬥爭。

1939年9月23日拂曉,日軍發起第一次進攻長沙的作戰,近8000日軍乘坐130多艘汽艇從岳陽出發,企圖從洞庭湖南岸的沅江、湘陰登陸。前兩張照片因日本隨軍記者拍攝到了日本艦艇上的火炮,被日新聞檢查部打上“不許可”戳印,只有後一張發表在日本侵華雜誌《支那事變畫報》上。

民國初年,資江上揚帆遠航的貨船,由挪威傳教士倪爾生所攝。

1943年,白鹿寺弘暢、願修等法師籌建“中國佛教湖南省分會益陽縣支會”,在白鹿寺開辦“益陽佛教講習所”。第二排正中長者為白鹿寺主持弘暢法師,左三為佛源法師。這次講習沒過多久,弘暢老人即臨終付法,囑佛源繼任方丈。佛源主持期間,培養了多屆僧才。此時寺院常住僧眾百餘,擁有良田山林千畝,為益陽最大的佛教寺廟。

民國時期,西方的公共衛生和防疫觀念開始在中國普及,1939 年湖南各縣始設公辦衛生院。沅江位於湖區,瘧疾、天花、血吸蟲病等非常嚴重,該建築為沅江衛生院,由湖南省民政廳衛生署撥款修建。圖為沅江縣衛生院全體工作人員合影。

抗戰時期,挪威傳教士拍攝日機轟炸益陽縣城後的景象。至1945年8月投降時止,日軍累計空襲益陽各地45次,出動飛機367架,投彈903枚,炸死1851人,炸傷4000餘人,炸燬房屋2000多棟。從這張照片看出,這位益陽人在空襲後的廢墟中搭了個窩棚,作棲居之所。

1927年5月21日,國民黨駐長沙第35軍33團團長許克祥叛變革命,發動“馬日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圖為1929年5月,安化各界在梅城孔廟操場為“馬日事變”兩週年舉行集會,聲討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在全國實行獨裁統治的罪行。

1944年,日軍佔領益陽縣城,挪威信義會決定將信義醫院和瞽目院、孤兒院等全部遷往湖南的大後方安化。圖為信義孤兒院的孩子在安化新居前合影。

益陽信義醫院及桃花侖教堂近景。

信義醫院第二任院長符克德醫生(挪威籍)和他的助手正在為一名患者做截肢手術。

該照片由挪威傳教士萬斯(倪爾生的兒子、倪百麗的父親)拍攝,資江邊的幾位船工在打理自己的貨船。

民國二十年代安化天罩坪山上的別墅群,共有21棟低矮別緻的西式洋房,由駐益外國傳教士集體出資修建,牆體為方正的青石條壘砌、頂蓋銀色鍍鋅板鐵瓦,還安有避雷裝置。別墅內有花圃花臺,石凳石桌,山上還有游泳池、球場、沙坑、木馬、鞦韆、跑道等體育設施。當時的天罩坪在湖南外國傳教士圈內是著名的度假勝地。

倪爾生的兒子萬斯說,天罩坪是益陽的“楓丹白露”。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法文音譯,原意為美泉,是法國中世紀王家狩獵行宮中一座八角型小泉。

儲存在挪威差會檔案館的益陽信義女子初級中學的合影。該女子中學從1935年開辦到1941年停辦,存在共6年,原照片經過後期修復,可清晰辨認五位女生青春的面容。若這些女生還在,現至少90多歲了。

民國時益陽街頭的乞討者。

張貼於益陽古城牆上的一張提倡天足的宣傳畫,一男子正駐足觀看。

民國曆屆政府都提倡婦女天足,即革除舊習,鼓勵婦女不再纏足。畫面文字為:“子女身子的強弱在乎母親, 小腳婦女血阻滯筋骨……天足女子,身體好又得長壽,你們看,是小腳好啊,還是天足好啊?”宣傳壁畫配以白話,通俗易懂,在當時是一種普及面很廣的宣傳形式。

鳴謝:信義牧師顏約瑟後人顏嘉年,為這組照片的來源和解讀傾心盡力。益陽本土文史學者汪勇、曹辰階、魯新民、李靖凡、鄧亞龍、尹益輝、何國柱對本輯照片的解讀所提供的幫助。(全文完)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初冬庫爾勒秋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