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胡武功《對影胡說》)
頑童(1982年)
一排楊樹,一排孩子,斜陽勾勒出他們的輪廓,分出他們的層次,使他們煥發出勃勃生機。
海魂衫、手錶、塑膠涼鞋都是20世紀80年代孩子們嚮往的穿戴,也體現著時尚。父母在長遠利益的基礎上,會盡量照顧孩子的時尚要求,畢竟孩子是父母的臉面。那時流行艱苦樸素的傳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服要穿九年,如果畫面中的孩子六歲的話,這身衣服將穿到十五歲。孩子是要長個頭的,於是只能買最大號的。穿大褲頭的兒童流露出的羞澀感是本能的生理行為,他還不懂為一種理念而不是為身體穿戴,會受到社會的稱讚。
過去的孩子大多如照片中孩子的命一樣,都沒有當今獨生子女那麼珍貴。就像農家的“狗蛋”“黑牛”一樣,都是在野地裡瘋大的,少有嬌氣,非常皮實。
虎頭帽(1989年)
胡武功說: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是很有民間藝術特點的虎頭帽,它的兩扇護耳像洋鐵皮,貼在臉上冰冰的,真不是滋味。況且我是個孩子,為什麼要變成虎?覺得戴上這種帽子很丟人,也很土氣。
後來進城了,上學了,當兵了,工作了,永遠告別了虎頭帽。
直到1986年冬的一天,在寶雞赤沙鎮的集市上,我重逢了虎頭帽,從相機的取景框裡我看到了虎頭帽的可愛。於是,我開始認真讀那些布塑在帽上的各種小動物。原先我雖然熟悉虎頭帽,其實並不知道除了虎頭外,帽子上還有什麼圖案。仔細看了才發現帽的四周還布塑和刺繡著蛇、蟾蜍、蠍子、蜈蚣、簸箕蟲,民間稱它們為“五毒”。只有這時,我才從心裡敬佩母親們的靈心巧手,竟把蟲門製作得栩栩如生!母親們說,虎把五毒全鎮住了,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從此,每到鄉下,我都會十分關注虎頭帽。遺憾的是,碰到虎頭帽的機會越來越少。真是的,失去之後,才覺得寶貴,才覺得可愛。
塗鴉(1990年)
塗鴉在國外及大城市很普遍,可在偏僻的山村就有點稀罕。這幅照片拍於當年的韓城縣城關鎮的一個村子,也許受到大文豪司馬遷的影響,這塗鴉看起來很有靈氣。左上角畫的是一臺北京吉普;右邊是載貨的東風牌卡車;中間的警察口叼香菸,很生氣的樣子,似乎在埋怨:哼,我指揮車,卻不能坐車。記得那時民間流行一句順口溜:“地委書記兩頭平(指上海牌小轎車),縣委書記帆布棚(指北京牌吉普車),公社書記坐東風(指二汽出東風牌卡車)。”簡單的三個塗鴉準確地描繪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交通特徵。我曾為這些天才的塗鴉所感動,就像為照片中三個可愛的小姐妹所感動一樣。她們貧窮著,自在著,快樂著,自由著,遵循著屬於她們的軌跡生存著。
然而進入90年代後,縣改市,農轉非,老民居拆遷,農田變商廈。貧窮、自在、快樂的日子一定隨著小姐妹的成長成為美好的回憶。
土炕 (2000年)
土炕是關中農村傳統寢具,用土坯砌成,炕沿下方留有火洞,以便燒柴煨糠加熱保溫。從出生長到六歲,土炕伴我度過童年。尿炕了也不怕,一會兒就能幹。最開心的是有親戚來,大人和孩子們圍坐在土炕四周,我們的腳丫子就極不老實地在被子下打仗。我怕癢,表弟表妹不停搔我的腳心,笑得我常常喘不過氣來。吃飯了,一個低矮的漆成棗紅色的炕桌被搬上來,上面放了八大腕。我們圍在四周和大人一起美美地吃一頓日思夜想的筵席。土炕既是農家人休養生息的安樂窩,又是農家人接人待物的會客室和餐廳。
土炕四周貼有多種圖案的炕圍紙,大都是女人用靈巧的手剪出來的民間圖案。家境好的還貼有四條屏一類的年畫,我就是從炕圍紙的圖畫上知道《三國演義》《西遊記》《牡丹亭》這些故事。後來我進城上學,寒暑假回家還坐在炕上畫了許多年畫,用來裝飾土炕。許多人家則用舊報紙糊炕圍,已經發黃的二十多年前“戰天鬥地學大寨”的標語和照片,平添了老屋的歷史感和滄桑感。
跳房(2007年)
中國曾經是個貧窮和飢餓的國家,千百年來一直在尋找解決全民的吃飯問題的辦法。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論最多的話題自然是吃糧和花錢,遊戲娛樂就無從說起。然而,玩、樂是人的本性。富有富的玩法,窮有窮的玩法。我們貧窮而聰明的祖先,為自己的孩子創造發明了許多因地制宜的玩法和玩具。
提起跳房、抓子、抽猴、迸彈球,四五十歲的人都會記憶猶新。跳房、抓子是女孩子的遊戲,抽猴、迸彈球是男孩的所愛。在地上畫了方格,單腿把一塊小瓦片從一個方格踢進另一個方格,誰首先把所有方格都順利過一遍,誰就是第一名,獲勝者。抓子則是選七個酸棗大小的石子,一個當母子,剩餘六子分成一、二、三攤,然後把母子拋向高處,分別在瞬間抓起分成三攤的石子,並抓住下落的母子,誰首先順利抓完誰是勝者。
迸彈球,也是小孩子喜愛的活動。在地上挖四個小窩,每窩的間距大約三尺,呈對角形。玩時趴在地上,把彈球從一個小窩彈進另一個小窩。因買不起玻璃彈球,人們用泥巴做成圓球,晾乾後用。著急玩時,用火燒乾即可玩耍。
還有一種自制玩具就是抽猴,農村人叫打蠻牛。取一節甘蔗粗細長約二寸的原木,把一頭削尖,旋轉著放在地上,用鞭子抽打,那“猴”就歡快地永不停息地旋轉起來。為減少摩擦,在“猴”尖頂上摁一個圖釘,“猴”會轉得更歡快。技能高的玩家,還可抽猴過門坎,上樓梯。
總之,那時的玩具幾乎沒有工業品,全出自農家的土特產。回想起來,玩法簡陋,玩具粗糙,卻很親近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