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和縣南勝鎮有一處老少皆知叫塔山的地方,明明沒有塔,為何如此稱呼?日前,一張由英國傳教士拍攝於101年前、海外回來故地的老照片,證明塔山原來是有塔的(如圖)。
從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塔山是一座巨大的石塔,五六層,有二十米左右的高度。雄踞在美麗寬闊的花山溪畔,山上樹木蒼翠茂盛,巨大的石塔高高聳立。照片上的英文寫的是:林蔭塔,廈門西南方75公里。原來,一百多年前,一個英國的傳教士到南勝來佈道傳教,當時走水路,他乘船途經塔山,目光被山上的巨大石塔所吸引,當即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美麗的景緻。
塔山老照片的出現,讓許多南勝人確切地知道,塔山原來真的有一座塔,而且高大精緻!許多疑問隨之而來:那座塔建於什麼時候?後來塔哪裡去了?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對於塔山的身世,筆者經過收集、整理,發現雖然多是傳說,但也具有一定的史實性。
話說,元朝時,南勝設縣,但由於阪仔的李志甫起義,殺害了縣令,後縣治遷移,南勝只設分府。當時,南勝民風淳樸,在南勝分府任職的官員也過得很滋潤,撈了不少黃金白銀,但就是身體總不順當,錢財守不住,為此官員請來有名的贛州的地理仙到南勝檢視地理。地理仙一番考察後,告訴官員:南勝的龜仔山和鯉魚嶺是活地,它們會移動,只有作法把它們鎮住,才可以扭轉風水。官員請教如何鎮住它們。地理仙示意:鯉魚戳箭,龜釘釘。於是,官員按地理仙授意在鯉魚嶺靠溪邊處,以兩大石板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作箭樣直對鯉魚嶺的“魚頭”,把鯉魚射死;在龜仔山的山頂建一座石塔作釘,把龜釘死,這樣龜鯉活地便被鎮住了。自此,南勝龜仔山有了石塔,人們把龜仔山易名為:塔山。
後來,一個霞寨的私塾先生到法華坎下樓教書。他懂地理風水,看中了坎下樓私塾旁的一塊地,此處遠望不僅正對著塔山上的塔,塔尖似筆尖,且對著自己的家鄉霞寨,能得此風水寶地霞寨必人才輩出。於是私塾先生不惜設計殞命圖得此地,長眠於此。此後,該地方被後人稱為:霞寨墓。
說來也怪,在私塾先生落葬法華坎下樓那寶地若干年後,霞寨屢出人才,許多達官貴人都出身霞寨。這時候,南勝民間議論紛紜:南勝龜仔山造塔沒給南勝帶來好處,倒讓霞寨人沾光了,那塔尖成就了霞寨人“筆尾尖”。自此,一向被人敬仰的塔山石塔似乎變成了人們的眼中釘。但說歸說,並沒有人去破壞石塔。
到了民國時期,不知哪個南勝的地方官員派手下把塔山的石塔塔尖一層給敲掉了,認為這樣就可以把它的銳氣破壞。後來更有人提出順便把石塔拆了,但如果平白無故地拆毀,這似乎有悖歷史的事,名不正言不順。再後來,南勝圩的水面橋因水毀需重新搭建,這下有人提出可以把塔山的石塔拆了,取那些石頭作為橋的橋墩,這提法似乎正中了許多人的下懷。在徵得修橋主事的同意下,那座歷經幾百年滄桑的石塔被拆了。石塔上拆下來的石料被搬到了溪道,砌成橋墩,來往兩岸的人們從它們身上跨過。
☉林清和 文 林慕理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