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攝影很多時候都是一場短兵相接的遭遇戰,過大過重的鏡頭往往施展不開。
旅遊攝影的核心是什麼?
風景照其實很難具有獨特性,特別是熱點旅遊目的地的熱門季節,拍回來的照片發到網上,就會發現同題材、同場景的有很多。
旅遊攝影的核心是人文。
因為人是變化最大的因素,所以才會有物是人非這句成語。對準人和與人相關的景物拍攝,更容易獲得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影像。
而拍攝人,特別是拍攝陌生人,首要的條件就是照相機不能太張揚。而相機體積的差異又遠比鏡頭小,因此旅遊攝影的鏡頭最關鍵的就是不能太大。體積不太好測量比較,我們就用重量代替好了。
成畫素質有保證、快速對焦、快門時滯短、大景深,這是對於鏡頭的其它要求。
這些也是我們這次12+1鏡頭淘汰賽評價鏡頭的基準。
解析度和顏色新鏡頭都不佔優勢鏡頭解析能力可以通過上圖看一個大概,不過已經能夠明顯看出自動對焦鏡頭並不佔什麼優勢。至於列席的變焦鏡頭佳能1855,就更不必提了。
當然有人會說為啥不用紅圈大光圈鏡頭來比?第一價格懸殊太大,沒有比較的意義,第二鏡頭太重太顯眼,也違背了旅遊鏡頭的基準。
具體分析可見下面這三篇文章:
大概的顏色可以看一下這張全圖,詳細情況請見以下文章:
單純看色彩忠實再現,新鏡頭比老的手動鏡頭要稍佔優勢,但在成像的結實程度上有欠缺,至於什麼油潤、乾燥之類的玄學指標缺乏統一標準,就不去糾結了。雙方等於打成了個平手。
其實不論是解析度還是色彩差別都不大,都需要反覆仔細對比才能區分,為這個我這幾天眼都快瞎了。特別是在光圈5.6和光圈8上,各鏡頭之間的差異非常小。
很多人認為的新鏡頭的素質全面超越老鏡頭的現象不但沒有出現,新鏡頭還出現個別翻車的窘狀。
鏡頭對比還有色散、炫光、焦外、灰階、畸變等指標,這些測試我們在後續單場淘汰賽中再做了。
綜合衡量這四枚鏡頭遭淘汰
這是十二枚鏡頭邊緣解析能力,在各光圈的排名情況。
這是十二枚鏡頭中心解析能力,在各光圈的排名情況。
雖然不能說就是普遍規律,但截幅鏡頭表現不佳是事實。個人覺得還是和其定位有關,看佳能如何對待EF-S、EF-M卡扣,再看佳能如何對待RF卡扣,不論是機身還是鏡頭,其實都體現得很明顯。
甚至不排除佳能為了不影響自己全幅產品的地位,而有意弱化截幅鏡頭素質的可能。
這是12枚鏡頭的重量情況,非原生鏡頭都是加了轉接環,一起稱重得到的實際重量。
康泰時200/3.5和佳能EF-S24/2.8排在最後兩位,且分差很大,直接被淘汰。
佳能百微和佳能EF-M28/3.5都是微距鏡頭,從便於攜帶角度顯然EF-M28更方便,但它光圈小且實際焦段和標頭重複。而百微在完成微距工作的情況下,還可以充當一下長焦鏡頭。
最關鍵的是評分方面百微領先,特別是在體現中心解析能力的分數上,百微的得分只有EF-M28的一半(得分越低越好)。因此,最終淘汰的鏡頭是EF-M28。
剩下的佳能FD50/1.8和蔡司生產的祿萊35/2.8,都是因為顏色排名倒數進的淘汰候選。按照焦段均衡來說,應該淘汰FD50,不過它在解析能力上表現實在突出,淘汰掉太可惜(淘汰是真的會被賣掉的)。
最後決定把FD50列為+1,原本+1的佳能EF-M1855照相素質太差,就不再參與接下來的單場淘汰賽了。
康泰時200/3.5、佳能EF-S24/2.8、佳能EF-M28/3.5三枚鏡頭直接淘汰,FD50頂替EF-M1855成為列席鏡頭,這就是第一階段賽況的最後結果。
康泰時50/1.4、柯尼卡50/1.4、佳能50/1.8小痰盂、康泰時35/2.8、祿萊35/2.8、柯尼卡35/2.8、康泰時28/2.8、佳能紅圈百微將進入下一階段比賽。
後面的比賽將每場淘汰一枚鏡頭,先暫定兩場,一場是“暗影下的色彩與細節”,另一場是“逆光中的生命力”。如果到時候各鏡頭表現的差異不大,可能還要請大家投票選出淘汰鏡頭。到時候,還請多多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