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攝影>

前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儘管我很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我對我手上的5D MarkIII太有感情了,以至於一用就用了8年。儘管只是拍照片5D3依然手感一流,雖然在對焦上不如新機器來的精準順滑,但是得益於我出色的技術,還是能夠混混的。最近開始涉獵影片拍攝,無法影片自動追焦的5D3就開始悲劇了,特別是我時常一個人自己拍影片,千辛萬苦對完焦,拍攝完成全脫焦。幾個來回後,我寧肯用手機拍攝也不願意再用相機了。是時候和它說再見了,也是時候和單反說再見了。

2020的疫情讓大家對相機的關注度少了很多,但是無反相機也在這個靜悄悄的狀態下,偷偷對單反進行了一次猛烈的進攻。儘管不太願意這麼說,但是個人覺得單反從消費相機的領域淡出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了。可能這麼說容易引戰,但是就我購買的R5來說,對比單反,可以體驗到更好對焦系統,因為相位對焦,對上就是準確的,不會有反光板和攝影光路之間的誤差。同時對焦方式的改變,讓無反機器也可以很好的承擔影片工作。沒有了五稜鏡,重量上的改善也讓人喜聞樂見,畢竟出門旅遊,我只想我的相機越輕越好。什麼大三全都走開,我只想要一個塑膠35 1.8...

佳能R5

我是一個佳能黨,所以也沒多想,還是入手了佳能新的R5。沒有了五稜鏡的5系還會和原來那樣出彩麼?以下均基於我使用了5d2三年,5d3八年後的體會而言,我沒有用過更高階的機器,沒辦法闡述,旨在表述自己最真實的感受。

初感覺:

在多次去展示廳撫摸R5之後,真正下單購買到的R5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手感非常的優秀。熟悉了5d3體積的我一開始可能會覺得機器有點偏小了不好握持,但是稍加習慣就會覺得手感還是那麼的出色。使用一週後,那些歡喜並沒有消退,反而更喜歡了。官方在不停地宣傳R5強大的影片功能的時候居然忘記了好好宣傳它的拍照能力,這臺機器的拍照體驗實在是太幸福了,那種指哪打哪的感覺,特別是在拍攝人像時候,精準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這種微妙的質感差別不可言,但是舒服和憋屈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對焦的提升:

和當年拿到機器先列印一套對焦板,認認真真的匹配鏡頭對焦的狀態不同,無反機器完全沒有鏡頭調整問題,對上即所得。因為只有一套光路,可能有人說單反的相位對焦快。但是即使用了轉接環,24 70II的對焦速度也比原來5d3的使用上大大的增強了。全屏皆可對,全屏都高速。拍人的時候眼部追蹤非常敏感,盯得牢牢的,配合高速連拍,你想脫焦都很難,大大提升了成片的素質。好動的孩子都能瞬間對焦。

銳度的升級:

銳度的提升一目瞭然,對於熟悉自己相機的我,高感下的噪點控制也非常的好,從以前的5D3升級到R5,這質感的提升不是一點半點,直接用肉眼可見。

輕便了:

輕便了很多,沒有了五稜鏡,反光板等零件,整個相機變得非常輕盈,搭配35的rf頭,太舒服了。拿在手上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再也沒有單反相機的負重感了。我又願意帶著它出家門了。

影片:

防抖鏡頭搭配防抖機身,基本上手持也有很不錯的效果。8k raw儘管我用不上但是4K超採影片和4K 120p的支援,讓我非常期待自己可能可以創作的影片作品,似乎也許我本來用5D3拍不了的影片可能可以實現了。當然過熱這個被吐槽的爆的問題在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上不會遇到,我都是間隔的小段影片拍攝,不存在長時間的影片錄製,更不會長時間的8K拍攝,畢竟就算相機拍的了,我也錄不起,更處理不動。大容量CFE卡,高階能處理8K影片的電腦,這還真不是隨心所欲的。

(插入值得買箱子影片)

R5的測評網上很多了我這裡就不多說了,來談談我又花錢給他配了些什麼配件吧。

我的配件們:轉接環:

如果你不是從零開始,那麼你手上一定有一些捨不得的EF卡口的鏡頭,搭配轉接環,嗒嗒,一個功能齊全的rf鏡頭就出現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佳能原裝的轉接環,才能獲得影片自動對焦能力的加持哦。

當然如果預算允許,請選用帶有控制環的轉接環來獲得最完整的rf鏡頭體驗,使用控制環調節曝光或者光圈太方便了。

下面是2470+轉接環上R5的大概比例。

不過隨著r5/r6的鋪貨,轉接環一環難求,國內價格已經翻倍,全球亞馬遜缺貨。請大家在亞馬遜海外購蹲點購買原價轉接環╮( ̄▽ ̄"")╭,不要讓奸商們得逞...

2.CFE卡:

不管你的SD卡有多快,在R5上一律不能錄製8K/30 4K/120P等令人興奮的影片。這意味著,沒有CFE卡你就購買了一臺被閹割的R5,所以必須把卡也配上。如果你平時都是錄短影片,256GB的也就夠了,但是如果你影片多推薦購買更大容量。sandisk的太貴了,所以最後買了不知名的國內新牌子,大鯨魚。

2100購入512GB的,能夠不降速的錄到相機過熱,非常給力。關鍵是sandisk一半的價格,買他們家的記住千萬要買黑色貼紙的MLC 512GB起步的,不然TLC不僅能持續保持速度錄影片。

實際測試,大鯨魚的卡記錄8K raw格式的影片,可以順利持續記錄到機器過熱自動關機,空卡總記錄時間為25分鐘左右。已經足夠應對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使用了,畢竟我每次都是拍一小組短鏡頭為主的。同時購入的還有大鯨魚的讀卡器,讀卡器是USB3.1的,用讀卡器測試CFE卡大約可以得到900MB/s(C口連線,A口在450MB/s)的持續讀寫速度,儘管比機內的讀寫速度慢很多,但是也已經能快速的匯出資料了。

3. RF鏡頭:鏡頭這麼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所以我拍照我會繼續使用老鏡頭加轉接環。影片的話,老鏡頭就會有點力不從心了,主要是對焦的安靜和穩定性。如果你需要拍影片,建議入手一個帶有stm電機的防抖的鏡頭來得到較好的影片效果。這裡我強烈推薦佳能的良心鏡頭35mm RF IS STM F1.8微距鏡頭。

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實用了,捏在手上看著隔壁sony家的價格都會笑醒。3000的價格,35mm的常用焦段(平時手機主攝基本都是35mm等效),1.8的大光圈,還帶微距,微距條件下那種神器的空氣切割感景深非常的棒。步進電機,在拍影片的時候不會把鏡頭對焦的咔咔聲錄進去,自帶防抖,搭配機身防抖,絲滑得令人滿意,簡直太棒了。

關鍵鏡頭還很輕,日常使用,當掛機頭都非常的棒,我甚至都有點不想用2470了╮( ̄▽ ̄"")╭。

別看只是一個銀圈,畫質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大光圈紅綠色散有,但是控制的不錯,邊緣畸變有,但是很不明顯,總體上價效比極高,一支鏡頭包攬了很多常用功能,個人認為是佳能的良心鏡頭,在RF鏡頭群中可以優先購入。不僅僅拍產品的時候非常實用,直接拍人像也很不錯,特別在室內,很短,很給力,角度也變得自由起來,用起來有種手機的感覺。當然希望佳能儘快出對應的35mm焦段的RF紅圈,我肯定乖乖地買入。

4. 兔籠

沒有拍影片前,我是沒有剛需入兔籠的。但是現在正是為了踏入影片的拍攝之門,所以才更換了裝置。影片拍攝的時候,機器上往往會有很多附件,比如麥克風,補光燈,外接螢幕或者電源,都會需要額外的安裝孔,而兔籠豐富的插口,可以很輕鬆的連結各種配件。同時也避免了相機上反覆拆卸損壞相機本體的卡扣。

這次用的兔籠是斯莫格的三件套,包含了兔籠本體,上提手,和側手柄。兔籠這東西也是沒用過覺得累贅一用就會覺得真的不錯。斯莫格籠體使用的是鋁合金CNC加工而成,尺寸相當的精準,在所有手握和邊緣的位置,都製作了舒服的圓弧倒角,兔籠材料厚實不會輕易變形,除了底部固定的位置和相機接觸,其他位置均不會和相機接觸產生不必要的摩擦。具體有多精準,看這張圖中邊緣和相機的縫隙就知道了。

兔籠儘管是把整個相機都包圍了起來,但其實安裝後不會干涉相機本來的功能,電池倉,CFE/SD卡槽都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安裝其他配件的時候也非常方便,直接將配件套到相應的位置,用螺母擰緊就可以了。三件套中的木質手柄絕對是我的大愛,它可以增加本來R5左側縮小後不足的握持感,同時安裝也非常靈活,可以自由地調節高低,最關鍵的是整個手柄按照手抓握的形狀打磨得非常光滑,手感一流,抓握非常舒服,比起那些直筒的沒有曲線的手柄,舒適度提升了不少。木質的把手獨特的質感,讓相機少了不少冷冰冰的數碼感,更加有抓握的溫度和慾望了。

頂部提手,可以用作提握方式拿起機器,這樣在有時候拍攝低角度機位的時候就非常容易了。同時提手上有大量的孔洞和熱靴槽可以隨著自己的喜歡安裝配件,什麼補光燈,麥克風,顯示器支架都可以輕鬆裝上去,還能在安裝橫杆進一步拓展使用方式。

把幾樣東西都組裝起來,你就有了一個比較穩定的握持方式,在手持拍攝的時候,可以大幅度的減少震動,練成鐵手的機率大幅度的提升了。加之R5本身自帶的5檔機身防抖,配合鏡頭三檔,再外加電子防抖,就算你是手抖動如帕金森,應該也能拍出大致穩定的畫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安裝兔籠和其配件不需要額外的工具,大多數連線件都是旋鈕鎖緊的方式,用手基本就能旋緊,對於需要擰螺絲的位置,兔籠手柄和上提手都巧妙的把鎖緊工具藏入了支架中,並透過磁吸的方式固定。所以需要拆卸,不用擔心找不到工具,這樣的設計非常貼心。

如果你準備拍影片,可以從基本的兔籠準備起來,慢慢的增加自己需要的五金件,最後組裝成適合自己的拍攝裝置。嗯,其實裝兔籠會上癮,總感覺裝得越複雜越有成就感。所以,一旦開始就沒有回頭路,想好啊,攝友們。

5.快拆揹帶

我買的是Peak Design的快拆揹帶,做工設計都非常上乘。為什麼要快拆揹帶呢?因為不是所有的時候你都想把相機背在身上的,只時候快拆揹帶就可以快速的把揹帶卸下,防止揹帶干擾你的拍攝。我強烈建議你購買一條一旦擁有,你就再也不會用回原裝的揹帶了。

PD的揹帶在網上有很多仿製品,仿得最多的就是他的快拆扣,一個小小的圓形卡口可以快速的卡入揹帶的卡口中,達到快拆的效果。

還有這組揹帶最大的特點是,搭配了一個相機底部的掛繩配件,可以做到相機的斜跨背,同時迅速舉起拍照。

平時的狀態是這樣的:

在你背了長鏡頭外出的時候特別實用,相機角度會朝下,避免了鏡頭懟在外面撞到東西。

揹帶做工非常優質,非仿品可以比擬,建議購入正品,窄版日常400左右。

6. 三腳架

三腳架作為拍攝利器,人手一個是必須的。沒有三腳架,相機的延伸功能會大打折扣。我日常使用中,通常有這幾個地方會用到腳架:

拍夜景的延遲攝影。下圖是當年在馬爾地夫凌晨時候的小光圈夜空,月亮在空中,在長時間曝光下形成一個神奇的色調。

當然使用三腳架固定相機,進行棚拍也是非常可靠的事情,一方面可以防止手按壓產生抖動,讓畫面的銳度更高,另一方面組合閃光燈,而已用來做一個暗房長時曝光拍攝出模型上LED燈亮的效果(因為閃光燈的光亮遠大於玩具上的LED亮度,需要在閃光燈工作完成後,在暗房進一步長時曝光來獲得疊加的畫面效果),即第一次閃光燈固定模型外形,之後長時間曝光記錄LED燈光。

請注意模型胸口的燈光就是透過長時曝光獲得的

現在經常寫一些測評,三腳架更多的是用來固定閃光燈調整角度打光,比如如下圖這麼用,用三腳架把閃光燈支起來,當作一個離機閃光燈:

由於上次眾測得了一個夫曼圖的碳纖維便攜三腳架,我稍微把快拆更換成金屬的,就接著給R5使用了,畢竟輕對我來說很重要,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合適自己價位的三腳架。在拍攝影片的時候如果你需要多機位增加影片的豐富感,三腳架也會是必不可少的好東西。

6. 穩定器

我本來買過一個AK4000的穩定器,衝動購買後,發現5D3真的和它不配,因為5D3沒有自動追焦,最後只能固定機位手動拍攝,穩定器變得閒置起來,現在重新取出,又能快樂的使用了。雖然我一開始只想好好的熟悉徒手影片拍攝,但是等一旦熟練了,我一定會好好出門外拍的,相信我穩定器屬於器材黨不怎麼會用到,但是絕對想擁有一個的裝置...

7. 閃光燈

說到閃光燈,我就真的不是器材黨了,手頭的佳能580EXII跟了我10多年了,記得這還是我11年去香港的時候2800港幣購買的。那時候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買回來後一直沒好好用起來,終於過了幾年在專業攝影師的指導下,慢慢的懂得閃光燈的美妙。現在經常寫測評,我為了偷懶經常懶得布光,使用單個閃光燈打光拍照,由於熟悉了家裡的環境,透過牆壁放射,往往能得到很不錯的照亮效果,拍攝出銳度很高的產品照片。

隨著閃光燈製造的成熟,現在幾百的神牛也能帶來很好的效果了,希望搭建閃光燈拍攝環境的小夥伴,完全可以購買配套的引閃器和神牛的燈,輕鬆構造家用棚閃效果。

8. LED燈具(含低成本自制led燈)

如果說拍攝照片用的燈是閃光燈,但是閃光燈屬於瞬間光源,和照片凝固瞬間的理念一樣,而拍攝影片是一個時間流動的過程,所以瞬時釋放高亮的閃光燈就不那麼合適了。LED光源可以提供穩定可靠的持續照亮。我現在自己使用的是一套南光的Forza 60。當時心血來潮買來想替代閃光燈拍照的,還想順便拍拍影片。無奈自己太懶了,最後還是使用單閃光燈一閃走天下。買來閒置了一小段時間,突然發現Forza 60升級了,有了可以調節色溫的版本。好吧,買都買了就好好用吧。Forza 60做工非常精緻,使用效果也很不錯,畢竟我拍攝的小東西比較多,照射範圍比較適合我的需求。比較有缺憾的是Forza 60使用了南光自己的介面,不支援寶榮口。如果你要使用柔光罩,要麼買他們家的柔光罩,或者購買他們的特貴的轉介面,一次解決煩惱。

如果你打算拍影片,打好光非常的重要,有時候可能是影片的靈魂。小型的方塊補光燈我也非常推薦,現在品牌眾多,淘寶一般99就能買到一個,可以調節色溫,亮度,還能rgb變色,個人覺得價效比極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購買。

除此之外就是led燈棒了,我自己自制了一根一米的,其實蠻簡單的,大家可以試試看。購買密度最高的144燈珠/米的rgb燈帶,再購買一個1米長度的1cm寬度鋁合金U型裝飾條,直接把燈帶懟進去,於是你就得到了一個1米長的帶散熱的硬質燈條,購買15左右一個的控制盒,計算一下用電量搭配一個電源就能快樂的使用了,遙控器手機都能控制燈光效果,如果有需要,自己買點肉光材料擋一下,完美。或者配個亞克力板,用來導光,還能打出環境彩光。

19
最新評論
  • 會議活動拍攝丨拍前做攻略,成功率翻倍
  • 日本媽媽專門拍女兒的日常“醜照”,萌翻一眾網友,走紅了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