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考察一圈,我們發現,雖然秦楚邊界這段可能長達數百公里的神祕石牆,早在一九八零年代就被《人民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為——發現了“楚長城遺蹟”,引發人們的好奇,很多地方也熱情高漲,聲稱要開發“楚長城”旅遊資源,但因為缺乏確鑿的證據,事實上一直爭議不斷。
很明顯,豎立在陝鄂省界這些高高矮矮的石牆,在明、清兩朝,的確曾進行過大規模修築和建設,這應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直到幾十年前解放戰爭時期,這道“長城”還在發揮軍事作用。問題在於,這些石頭牆,都是明代或清代始創嗎?
最初的基礎,有沒有可能真的與春秋戰國的“楚長城”有關?或者,會不會真是在“楚長城”的基礎上,歷朝歷代每逢戰亂,又加以修補利用,一直延續到兩千多年後的近代?尤其不容忽視的一個史料是:秦始皇當年在北方修建萬里長城的同時,還曾下令全部拆毀齊、楚、魏、趙、燕等國互防的內地長城。
記得在鞭炮驚魂的次日,我們鑽出冬日晨霧籠罩的帳篷,在灰濛濛世界爬上一段老牆,耐心等到雲開霧散,賞了雲海後,仔細看了幾段牆體,當時心中不免疑惑的也是這個問題:僅憑肉眼看來,老牆有好幾段,高處牆體明顯窄於其下寬厚的牆體,看起來都並非一次完成。似乎都是後建的牆體,修建在原有的基礎之上。
也就是說,真有可能是後人利用了前人的勞動成果,無法排除明清時代利用前人成果的可能性。事情幾乎和在神農架尋找“野人”一樣,傳說總是看起來並非空穴來風,較起真來,結果卻是蹤影難尋。
關鍵就在於,證據在那裡?我們在直觀感受和史料中反反覆覆,陷入一片迷茫。
三、迷霧重重的考古資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