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盧漢鐵路漢口至信陽段的開通,讓大批遠在漢口的外國人得以深入中國腹地。就在那時,一位名叫L.M.Rey的攝影師也隨著熙攘的人群踏足到這片土地,並在沿途拍攝了大量的影像資料,其中一張反映信陽大拱橋的照片被後來漢口一家公司印刷成明信片,成為今天我們看到的有關於這座橋樑的最早攝影。
晚清時期,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這個古老又神祕的東方國度,為了向遠在故國的親友傳達資訊並且介紹中國,很多人都採取了寄明信片的方式,比起普通的信件,明信片上的影像更能表達,更有吸引力。
▲ 1903年漢口寄蘇格蘭實寄片(背圖為信陽附近的中國橋)
1903年,這張印有信陽明代大拱橋圖案的明信片從漢口寄往蘇格蘭,成為當時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收藏品。100多年後,這張明信片又幾經週轉,並轉漂洋過海到了我的手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緣分。
這張明信片上的右側橋頭隱約可見有四位人物,其中的三個人還戴有斗笠。他們的眼神凝視著鏡頭方向,流露著好奇且不安的神情。這可能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外國人亦或是照相機,因此,他們的這種情緒也充分反映了清末中國內地城市的文化閉塞。
橋頭左側是一間茅草屋,旁邊有行色匆匆的人們,原有的欄杆已佚,橋頭中間還依舊保留有蚣蝮(gōng fù)的雕刻,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生九子之一,據說擁有避水的法術,因此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橋樑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20世紀中後期的萬曆大拱橋
我們在明信片中見到的大拱橋現在依然矗立於信陽市溮河區五星鄉的大拱橋村。它長15米,寬6米,高3米,是一座三孔相連的拱形石橋。據《重修信陽縣誌》記載:“大拱橋,在縣東三裡,明萬曆年創修,為弓背式。”因建於萬曆年間,故又稱萬曆大拱橋,是目前信陽城區現存的唯一的一座明代石橋。
2008年,信陽市開展內河治理工作,為加強對大拱橋的保護,信陽市文物局向市政府、市內河治理指揮部呈報了《關於修復信陽大拱橋的建議》,請求保留大拱橋並加以修復。這個報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遵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大拱橋進行維修。橋墩保持了原狀,對損壞的橋面進行了翻修,可供行人和電動車通過。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模樣。
▲ 1998年萬曆大拱橋(張一帆/攝)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修復前的大拱橋竟是另一番模樣。據張一帆1998年拍攝的大拱橋來看,當時的大拱橋周遭已被水泥覆蓋,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古意,它的另一個橋拱也被雜草掩蓋,流露出一種衰敗的氣息。
現在,500多年過去了,經歷過無數風雨被完好修復的萬曆大拱橋依然矗立在它原有的位置,被清理後的河道和周邊的環境也變得靚麗起來,更加襯托出這座古老橋樑的古樸和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