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4歲的中國著名攝影家郎琦先生,1946年參加工作,1948年從事攝影工作,72年來,他拍攝的新聞圖片、攝影作品數不勝數,獲獎作品更是享譽中外,從戰地記者到吉林畫報社高階記者,他用相機鏡頭把許多重大事件寶貴的瞬間凝成永恆。
當年身為隨軍記者的郎琦同志
當提及當年的拍攝經歷時,郎老感慨萬千,至今還為照相機卡卷而耿耿於懷:“很可惜的是我拍攝坦克和裝甲車的那部分片子,由於相機卡卷,膠捲曝光了。”“最遺憾的是,由於距離遠,沒能拍下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交接時的場景。”
撫摸著珍藏了71年、早已泛黃的報紙和照片,當時的情景又一幕幕在郎老的眼前掠過,那樣清晰、仿如昨日……
1948年冬,東北全境解放後,東北第四野戰軍百萬大軍浩浩蕩蕩挺進平津。郎琦所在的部隊駐紮在河北省固安縣。天津戰役後,傅作義將軍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解放北平的八項條件,國民黨20萬官兵出城接受改編。
裝甲部隊駛入前門 郎琦攝
1949年1月31日,古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了人民手中。
炮兵部隊路過前門 郎琦攝
“四野”政治部從下屬部隊抽調郎琦、魯眾、孫丕永3位軍事攝影記者提前進入北平,準備拍攝人民解放軍入城式的盛大場景。郎琦等在通縣集合後,“四野”宣傳部肖向榮部長跟他們講了採訪入城式的重要性及部隊進城的路線,還特別介紹了東交民巷使館區的一些情況。之後,又派車將3人送往香山八大處。黃克誠、程子華兩位首長和他們一一握手後,神情嚴肅地說:以後有多少代中國人將從你們拍攝的照片上看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勝利!
騎兵部隊路過西單 郎琦攝
郎琦等3人隨第一批進入北平的解放軍戰士一起,坐著繳獲的美式大卡車從西直門入城,住在鐵獅子衚衕的“北平保安司令部”,第二天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熟悉部隊入城路線,選擇拍攝地點,當他們一行從東交民巷使館區走過時,隨同的一位北平的同志指著那些外國國旗和解放軍軍旗說:“你們拍下的是歷史啊!”
軍車通過西四牌樓 郎琦攝
2月3日,早晨6時左右,穿著棉軍裝、胸戴“特准隨軍記者”的紅布標誌的郎琦,坐著美式吉普車直奔前門,車上除郎琦外還有一位司機和一位保衛戰士,吉普車所經之地到處是歡迎解放軍進城的群眾。
車隊通過前門大街 郎琦攝
在前門的箭樓上,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首長們已經站在檢閱臺上。拍完首長們的鏡頭後,郎琦又把鏡頭對準了手拿彩旗翹首以盼的北平各界群眾。
載歌載舞慶勝利 郎琦攝
入城式一直持續到下午3時左右,水米未進的郎琦等人不顧疲勞,跟隨《人民日報》編輯蔡若虹(後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直奔人民日報社,連夜沖洗放大照片。當他把幾十張精心放大的黑白照片送到當時華北分社主任李莊(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蔡若虹手中時,已經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2月5日,在滿城張貼、人們爭相購買傳閱的《人民日報》畫刊(《人民畫報》)創刊號(蔡若虹設計)上刊登的15幅照片中,有13幅出自郎琦之手。
“人民解放軍威武雄壯地踏進北平城,標誌著舊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的、莊嚴而偉大的時刻。組織上把這一重任交給我,並用相機凝固了這個歷史瞬間,是我終生的光榮和自豪!因為我親歷,參與並記錄了這段莊嚴的歷史!” 回想當時的盛況,郎老仍十分激動。
是啊,用相機記錄北平解放入城式,足以令郎琦和他的戰友們驕傲和自豪一輩子的。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